縱觀歷史畫卷,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典故不在少數。前有趙匡胤為避免部下奪權,于是不顧同甘共苦的深厚情誼,在酒宴上威逼利誘,迫使其交出實權。「杯酒釋兵權」的典故由此而來。
后有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皇權統治,鏟除異己,親自下令修建慶功樓,宴請朝中重臣。最終,一場精心設計的無情大火席卷了他們的生命。跟隨朱元璋建功立業的舊部有很多,劉伯溫就是其中一個。
世人都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聰明機智如劉伯溫,早就看穿了朱元璋的陰謀。
那日,朱元璋在剛剛修建而成的慶功樓宴請舊心腹大臣。當菜端上來以后,眾人都推杯換盞,吃得熱火朝天,只有劉伯溫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心想:我們今天必死無疑啊!
好在,劉伯溫最后逃過了一劫。他究竟是怎麼看出朱元璋的意圖?又是用什麼方法逃脫的?
能成為一國之君的心腹大臣。足以說明劉伯溫這個人不簡單。公元1331年,劉伯溫出生于浙江青田的一個小鄉村。 劉伯溫的父親是個讀書人,所以他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4、5歲時,在父親親自開蒙后,劉伯溫正式開始了讀書生涯。
12歲那年,學有所成的劉伯溫參加了鄉試,并取得了好成績,成為了家鄉最年輕的秀才,還被大家冠以「神童」的美稱。
後來,隨著劉伯溫年歲見長,劉父深知自己所學已不能夠教導兒子,于是,他將劉伯溫送進郡庠,接受正式的學堂教育。
一開始,習慣了父親一對一教學的劉伯溫并不適應府學教育,幾次考試都成績不佳但他天生聰慧,適應能力也強,沒過多久就迎頭趕上,成為了先生最為看重的好學生。
先生觀他智力超群,于是找來《春秋經》讓他研習。要知道,這本儒家經典可是出了名的晦澀難懂,內涵好深。對于一般的童生來說,能讀通就不錯了,更不要說季節性原文了。
但劉伯溫是人?12歲就能考中秀才的神童啊,研讀吟誦的能力自然不會差。所以,他只讀了兩遍《春秋經》,就能倒背如流。無論先生檢查哪一個章節,他都能沒半點停頓地背出文章,并能參透其意。
得此天才學生,先生就連做夢也會笑出聲來。在府學苦學3年后,17歲的劉伯溫拜在處州府錄事鄭復初的門下,開始潛心鉆研程朱理學。除此之外,他還學習各種人文地理,兵法算數,占星占卜等五花八門的知識。
幾年之后,劉伯溫蛻變成一個知識淵博,學富五車的有才之人。元朝末年,劉伯溫入仕,出任江西高安縣丞。在位期間,他干實事,懲鄉紳,罷貪官,成為了百姓口中好官。
然而,劉伯溫剛正不阿,是非分明的性格在得到百姓盛贊的同時,也招來了宵小之輩的嫉妒和陷害。
劉伯溫在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時,曾因為檢舉監察御史而成為眾矢之的。盡管他有理有據,但皇上還是聽信了佞臣的讒言,對他加以責備。失望之下,劉伯溫辭去官職,開始了世外桃源般的隱居生活。
雖然不問世事,但心系天下的劉伯溫還是對朝廷之事密切關注。劉伯溫深知,元朝統治末期,官場黑暗,社會動蕩,百姓民不聊生。如果皇上不以此為戒。那麼就離滅亡不遠了。
劉伯溫還聽聞應天有一個叫朱元璋的和尚領導了數次農民起義戰爭,是一個憂心百姓的仁義之人。所以,他非常欣賞朱元璋。
後來,出于對人才的愛惜之情,朱元璋不遠萬里,將劉伯溫請到應天府,希望得到這位賢士的輔佐,劉伯溫欣然答應。
在劉伯溫的出謀劃策之下,朱元璋勢如破竹,滅了元朝,正式稱帝,成為了明朝的第一位統治者。而為明朝大業立下汗馬功勞的劉伯溫自然得到重用,被朱元璋封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自從登上皇位以后,朱元璋就沒過過一天舒心的日子。生性多疑的他總是幻想著,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舊臣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背叛自己,將自己殺掉,取而代之。
久而久之,朱元璋就像是得了被迫害妄想癥一樣,整日提心吊膽,無心朝政。
于是,為了一絕后患,朱元璋修建了一慶功樓,并在酒樓竣工后不久,邀請劉伯溫等心腹喝酒聊天。設宴那天,心腹們都歡歡喜喜地準時赴約。他們不知道的是,這頓飯并不簡單,而是一頓暗藏殺機的鴻門宴。眾人入座以后,朱元璋吩咐上菜。
菜上齊后細心的劉伯溫發現了端倪,原來,桌上的菜并不是尋常菜,而是燉燕窩、燉狗肉、燉兔肉等硬菜。當眾人高興地大快朵頤時,劉伯溫卻流下了冷汗。
他心想: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皇上上這幾道菜,不正應對了這幾句話嗎?看來,皇上是起了殺心,我們今天必死無疑了!劉伯溫心中非常害怕,但表面上不好表露出任何異樣。
後來,鎮定下來的劉伯溫想,自己絕對不能坐以待斃,甘愿等死!過了一會兒,朱元璋借口休息,于是起身離席。眼尖的劉伯溫迅速跟了上去,向皇上稟明心意。
他說:「如今天下太平,卑職本該繼續跟隨皇上建立明朝大業,只可惜卑職年老體弱,無力勝任,所以想要辭去官職,回鄉頤養天年,請皇上恩準。」
聽聞此話,朱元璋一言不發,只能眼睜睜盯著劉伯溫。過了好久,他才出聲,答應了劉伯溫的辭官請求,然后轉身就離開。
朱元璋走遠以后,慶功樓上突然傳來一聲爆響,頃刻間,慶功樓陷入一片火海,沒過多久,就燒得面目全非。樓中無一人逃出,俱命喪黃泉。
看著眼前的景象,劉伯溫渾身顫抖,眼中一片復雜。他心想:如果不是自己多了個心眼,提前參透了皇上的意圖,那麼自己就不會站在這里,而是和那幾位大臣一樣,被大火燒成灰燼了。
人們都說「過慧易夭」,意思是越聰明的人死得越早。但對于劉伯溫來說,聰明反而救了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