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51歲的李世民,忽然感覺腹中升起一團烈火。坐在床邊的他極力忍耐,卻還是沒等到前來侍寢的徐惠。
最后,忍無可忍的他,一把拉過旁邊的侍女,鉆到了帷賬里。
一響貪歡,李世民仍舊不滿足。
恰好此時,奉召而來的徐惠姍姍來遲。
李世民高興地牽起徐惠的手,將她抱坐在床沿上,道:「今日,朕想和妳共赴極樂。」
徐惠才名在外,聽了這話,她嬌羞地點了點頭。
只是,她的心里生起一團疑惑:自從陛下50歲之后,精氣神都非常疲憊,怎麼今天會這麼精神,好像整個人都「返老還童」了!
——
第二天清晨,徐惠一睜眼就看到了睡著的李世民,不自覺地盯著出了神。
她雖是寵妃,但李世民召她侍寢的次數并不多。而且,李世民召喚侍寢的頻率非常克制,天還沒亮就離開了。
徐惠從沒有這樣的機會,去好好欣賞他的睡顏。
她多麼希望,這樣的日子常常有。
令人意外的是,老天好像是聽到了她的渴求一般,接下來的日子里,李世民臨幸她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且每次能睡到清晨。
徐惠一邊沉浸在快樂中,一邊調查原因。
她深知,事出反常必有妖。
果不其然,一切都要歸功于印度方士給李世民弄的「長生不老藥」。
李世民每次服藥過后,都會精神百倍,腹中火熱,待到采取措施瀉火之后,他又異常疲憊,開始吃第二顆「長生不老藥」。
如此循環,整個人都被掏空了。
知道原因后的徐惠,趕緊將此事告知長孫無忌,希望他能夠和自己一起勸誡陛下。
然而,此時的李世民基本已經聽不進去了。
他感受過自己精神抖擻的狀態,便再也無法接受病懨懨的疲態。
就這樣,被臨幸的宮女和后妃越來越多。
而李世民,也因為自己的縱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五月的一天,他剛剛結束一場「酣戰」,突然身體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迅速癱軟。
李世民趕緊把李治、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三人召來,他指著李治,用盡力氣說了最后一段話:
「治兒仁孝,朕擔心他太過軟弱,遇事決斷不明,妳們定要好好輔佐……」
說罷,李世民就撒手人寰,威震天下的「天可汗」就這樣去世了。
這則李世民去世的故事,明朝之后在民間廣泛流傳,甚至不少人還以此藍本寫了各色的小說,核心只有一點:晚年的李世民,縱欲而死。
有人還因此表示,這就是李世民「短命」的原因。
在那個醫療不發達的時代,能夠活到五十多歲已經不能算「短命」了。
只是總體而言,唐朝皇帝的壽命都還算不錯。
李淵活到了69歲,李隆基活到了77歲,就連一向體弱多病的李治,也活到了55歲。按照道理來說,驍勇善戰、身強體健的李世民,最起碼也該活到60歲。
可現實卻是,他才50歲出頭就匆匆離世了,自然不能是簡單的「時辰到了」。
于是,我仔細查了查史書,這才發現李世民之死根本不簡單。
《武媚娘傳奇》中,中老年的李治經常風疾發作,輕一點的時候需要躺在床上休息,無法處理朝政;嚴重的時候,基本頭痛欲裂,恨不能別人將自己打暈,以短暫性停止痛苦。
為了能治好李治的風疾,武媚娘還主動替他試藥,導致雙手發抖。
電視劇中的演繹,可能會有一定的夸張成分。
但從歷史記載來看,李唐家族確實有「風疾病」,而且還帶有一定的遺傳性,發作的時候「風眩頭重,目不能視」。
在當時,風疾屬于一種慢性病,無法根治,只能長期調理。患病者切忌勞累,要精心調養才能延年益壽。
李淵到后期,已經是不管朝政的太上皇了,自然能安心養老。
而李治,有武媚娘撐起了半邊天,他可以安心當個形式主義的皇帝。
可是,李世民不能。
他本來就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恨不能將朝政大權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怎麼可能愿意退居二線養老。
尤其,他前期的太子李承乾、后期的太子李治,沒有一個是能讓他省心的。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嫡長子,因為生于太極宮承乾殿而得名。
李世民對他,一直寄予厚望。
李承乾不到6歲,李世民就為他遍尋名師教導。
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為帝,直接冊封李承乾為太子。
這一年,承乾還只有8歲。
此后,李世民更是對他表現出了格外的偏愛與堅定的信任。
別人狀告太子,李世民置之不理;大臣懷疑太子的能力,李世民親自帶著他處理朝政;有人傳播謠言稱李世民有廢太子之心,李世民則直接找來魏征當太子師,杜絕了謠言……
然而,在這樣絕對的袒護和關愛下,李承乾還是長歪了,他喜好奢華,不遜法度,經常和宦官玩樂,被大臣比作「秦二世」。
承乾又令閹官多在左右,志寧上書諫曰:……理亂之本,咸在于茲。況閹宦之徒,體非全氣,更蕃階闥,左右宮闈,托親近以立威權,假出納以為禍福。(取自《舊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二十八○于志寧》)
當事情被揭發后,他仍舊變本加厲,寵愛一個太常的男樂人稱心,冷落家中妻妾。
李世民得知后,也只是殺了稱心,對李承乾不忍處罰。
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李承乾就是那個被偏愛的。
此次事件后,李承乾全然不認為自己有錯,只覺得李世民對稱心下手太狠,便開始公然和李世民對著干。
于是,李承乾以太子之名,私自因引突厥群豎入宮;暗殺權勢日盛的李泰;後來更是直接逼宮造反……
公元642年,李承乾謀反失敗,被當場拿下。
這個自己養了20多年、護了20多年的兒子,終究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
這是一場被查證的謀反,李世民再也無法袖手旁觀,他必須對李承乾做出處置。
按照國家律法,理當處死李承乾。
可最終,李世民不忍,第一次「徇私枉法」,只是把他廢為庶民,流放黔州。
李世民是天下的君王,也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老父親。
親手養大的孩子,對自己刀劍相向,這種打擊是常人難以承受的。即便是經歷了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也久久緩不過來。
而這,對他本該好好養著的身體,是一種無法磨滅的精神折磨。
公元644年,46歲的李世民親征高句麗。
剛開始,唐軍的成效還不錯,接連攻克了蓋牟等10座城池。
但是到后期,李世民的戰斗風格依舊求穩,沒有速戰速決,導致戰爭拖到后期,糧草不濟、天氣寒冷,唐軍落到了下風。
後來,由于久攻不下,李世民被迫帶著軍隊撤離。
這讓以前征戰鮮有敗績的李世民,倍感挫敗。
而,更嚴重的是,在這次戰爭中,李世民還受了傷。
據高句麗的歷史記載,李世民被毒箭射中,徘徊在生死邊緣,多年后因此而死。
唐朝正史雖沒有直接記載「中箭」,但也有不少蛛絲馬跡的記載。
從高句麗返程的李世民,就已經身體不舒服,回來之后更是性情大變,脾氣非常暴躁,經常「腹瀉」。
《舊唐書·劉洎傳》「遼東還,發定州,在道不康。」
有傳言稱,這或許就是李世民中箭后余毒未清。
但不管「中箭」是否為真,從高句麗回來后的李世民,身體大不如前,除了原有的「風疾」,其他的胃病、感冒等更是時有發生。
這樣身心備受摧殘的李世民,回來看到撐不起一片天的李治,心中又是郁結于心,難以安心調養。
越是到生命的后期,越是畏懼死亡。
晚年的李世民,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開始像秦始皇一樣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
剛開始,李世民還只是找唐朝本土的道家方士,煉制「仙丹」。
可是,服藥一段時間后,李世民感覺身體毫無進展,依舊非常容易疲憊,就直接把眼光投到了外國方士身上。
有好事的大臣,直接給李世民推薦了天竺(如今的印度)方士。
李世民得知后,公元648年時直接派出王玄策,目標就是會造長生藥的方士。
于是,王玄策從吐蕃、泥婆羅借兵,很快就俘虜了天竺的國王和方士那羅邇娑婆寐。
對于那羅邇娑婆寐,李世民的要求很簡單:研制出長生不老藥。
這那羅邇娑婆寐也是十分大膽,直接承諾自己只需要一年時間,就能夠為李世民成功研制。
李世民一聽,非常開心,不僅以禮相待,把他邀請到金飚門宮內專門配制丹藥,還要兵部尚書崔敦禮全力配合。
《舊唐書·西戎傳》:「造延年之藥。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采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
公元649年的三月,「長生不老藥」終于配制出來了。
剛服下「長生不老藥」的時候,李世民還能感覺到自己精神抖擻,但只要一停藥,他的身子整個就像被掏空了一樣,比之前的疲憊狀態還要差了好幾倍。
那羅邇娑婆寐則表示,這是因為李世民沒有按時吃、連續吃。
李世民很聽話,按部就班地吃著「長生不老藥」。
然而,這種「聽話」并沒有讓他的身體好起來,反而讓他迅速進入了「暴疾」階段。
兩個月后,李世民的病癥突然加重,幾乎起不來床,沒多久就去世了。
而也正是在他病重的階段,在他床前侍候的李治和武媚娘暗生情愫,導致了後來的「大唐女主」。
如果早知道是這個結局,恐怕李世民寧愿慢慢疲憊而死,也絕對不會聽信方士之言。
不吃丹藥,他或許還能拖個十年壽命,到那時候,李治也該能成熟不少,或許也就沒有武則天的立足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