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欲孽》、《還珠格格》、《甄嬛傳》……在幾十年中,清宮劇無疑是影視業的贏家之一。
然而真實的大清王朝統治者生活是怎樣的,電視劇里的稱呼都對嗎?
清末格格金默玉表示:我們不叫格格,奴才回答也不是喳,電視里都不對。
金默玉,原名愛新覺羅·顯琦,1918年出生在遼寧撫順,是清末八大親王之一肅親王的三十八個孩子中最小的女兒,人稱「小格格」,母親是肅親王排名最小的一位側福晉,川島芳子是她的親姐姐。
當金默玉出生的時候,肅親王府已經開始沒落了,當時肅親王已經在東北流亡了六年,不管是生活條件還是地位都不可與鼎盛時期同日而語。
金默玉的整個童年都是在旅順渡過的,雖然當時大清已經沒有了皇帝,但是在金默玉所居住的大宅院里,前清的規矩禮儀仍然在沿襲。
行、站、走,這些日常都被規矩限制地死死的。
他們落座時得規規矩矩,不能一屁股把凳子占滿了,只能半個屁股在凳子上,說話的時候更不能一張臉驀然轉過去對著別人,要輕要慢,慢到耳朵上的墜子不能有任何擺動,這才算是貴族女子的禮儀和風范。
與現在清裝劇里格格小主動不動就瘋跑將頭上的穗子晃得丁鈴當啷完全不同。
金默玉回憶說,當時清王朝早就灰飛煙滅了,皇上和太后也沒有了,但是祖宗的牌位還在。
所以每到逢年過節,總是要弄出大陣仗,一定要好好祭拜。
祭拜的時候不僅是肅親王一家人在,愛新覺羅同族的其他人也在場,所以請按時一定不能失了禮節,否則會招人笑話。
金默玉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后的一位格格,按照皇家輩分來論說的話,他還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親侄女。
正是因為從記事開始就被教導著皇家禮儀,所以即使是沒落的皇族,金默玉對清宮劇里的生活禮儀還是有非常權威的發言權的。
八十八歲時,金默玉曾經上過一檔著名的訪談節目。
在節目上,主持人問金默玉,現在電視上有很多清宮劇,她平常看的時候會不會一邊看一邊笑,想著當時我們的生活其實根本就不是那樣的。
金默玉笑著回答,對對對。
她說,現在的電影里都算是演繹了,所以就離奇了,就離譜離得厲害了。
電視劇里的「格格」是第二聲,聽著也別扭,其實應當是第一聲。
還有那些奴才,讓他們辦事,他們便會回一個「喳」,其實從來不能說「喳」,怎麼能說「喳」呢,喳誰去?應當是說「嗻」。
雖是落魄皇族,但金默玉所在的也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她說,當時在旅順已經破落到那個地步了,王府上下都還有兩百多人,可想而知鼎盛時期他們過的是怎樣奢靡的生活。
清王朝大勢已去,對大清忠心耿耿的肅親王在復辟無望之后,很快也暴病而死。
1922年,年僅4歲的金默玉先是失去了父親,母親四側妃也因病去世,她在一年的時間里就經歷了父母雙亡。
川島芳子,也就是金碧輝,是金默玉的親姐姐,但當時川島芳子早就去了日本,也無暇顧及這個年紀小的妹妹。
于是,幾位同父異母的姐姐承擔起了撫養金默玉的責任。
從小到大金默玉都呆在旅順,一直是在日本人辦的學校讀書。
和她的姐姐們一樣,稍微大一點時便被送到日本繼續深造,一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幾年后,金默玉才被迫輟學回到了北京。
其實肅親王死后,大家庭很快就散了,據金默玉說,父親去旅順是因為復辟夢,那些富人也是逼不得已跟著他來的。
旅順那個地方,又小又悶,和北京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那些過慣了奢靡生活的王府妃子怎麼受得了。
但是肅親王還在世的時候她們都是不敢動的,不過家里吃的、喝的、用的都是從北京運過來。
肅親王一死,他的幾位夫人很快就回到了北京,金默玉的幾位哥哥去了大連,這個大家庭就這樣散了。
但是金默玉卻并不在乎,在日本上了六年學,她的見識已經開闊了,再也不是那個呆在王府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格格了。
已經十九歲的金默玉對未來有著無限的向往,那時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格格身份和身為川島芳子胞妹的身份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多大的挫折與坎坷。
十九歲的小格格金默玉有一個「大大」的夢想,她想出去工作。
成為一個能夠四處采訪走遍大江南北的女記者,或者站在舞台上閃閃發光的歌唱演員。
但她的想法被王府里所有的長輩反對了,就連一向疼愛她的哥哥也不同意。
在十九歲生日那天,金默玉剪了一個很短的男生頭,相片還被照相館放大了擱在櫥窗里。
好巧不巧就被路過的一個哥哥看到了,哥哥特別生氣,大罵一個格格的照片怎麼能夠隨意被放在外面讓別人看!
要知道,從前的格格是沒有什麼機會出門的,只有在姐姐嫁人或者有親戚或生日的時候才能夠出去透透氣。
甚至出門時,格格還會被用幔賬遮起來送到轎子里,到達目的地了從轎子里出來也是用幔賬送到屋子里,沒幾個人能看得到。
也正因為這份「神秘」,所以在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想象當中,王府的格格一定都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
但小格格金默玉似乎與她的父親一樣固執,回國之后,她瞞著家里給自己找了份工作。
在當時來說,這還是一個時髦的工作——鐘表公司的顧問。
這個工作很自由,日本人開薪水很大方,加上日本留學的經歷,金默玉和他們打交道相對來說比較輕松,還不用坐班,那段時間金默玉過得很是瀟灑快活。
雖然王府沒落,但是金默玉從小到大過的都是錦衣玉食的生活,據她說,當時在日本東京女子學習院英文系時,每個月都有人從她們在大連的房地產公司那里寄錢給金默玉。
當時是每個月有一百塊的「小洋」,這已經是相當于現在的一萬元了,甚至如果不夠還可以打電報讓家里再寄過來。
所以在甫一有了工作之后,金默玉花得很是痛快,往往還沒到發薪水的日子,錢就已經被預支光了。
從小到大金默玉對錢都沒什麼概念,從小到大想要什麼東西,哥哥們早就就替她買好。
到了民國時期流行記賬,也是進店里隨便拿,到了歷年自有家人付賬。
那時的金默玉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一朝會從富貴人生中跌落,變得吃一碗面都要再三計較。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肅親王府也被國民黨征用。
1948年,眼看著國民黨已經日薄西山,大哥匆忙把自己的日本妻子送回了日本,而自己則是準備轉道去香港。
大哥走時流著淚拉著金默玉的手對他說,大哥對不起她,希望她能夠幫忙照看一下孩子,等時局穩定之后,大哥一定回來接她們。
就這樣,大哥走了,家里留下了他的四個孩子,還有二哥的兩個孩子以及大哥的老奶媽以及她的女兒。
這一家九口人只有金默玉可以算得上是勞動力,而他們當時手里只剩下大哥留下的一百塊錢。
金默玉當時既沒結婚也沒有生孩子,也不會做什麼苦力活。
沒有辦法,她只能變賣家里之前的東西:鋼琴、皮大衣、留聲機……昔日肅親王收集回來的洋玩意兒,如今都成了金默玉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也許會有人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難道肅親王府就沒有什麼不動產嗎?
那肯定是有的,但早就被敗光了。
肅親王府的兒子們從前被送到國外最好的軍事院校學習,可惜是染上了一身臭毛病,甚至有幾個還抽上了大煙。
不出幾年,肅親王府的金山銀山就被他們敗光了。
旅順、大連等地的房產全數被賣光,而天真的皇族后裔們還將希望寄托在狼心狗肺的川島芳子養父川島浪速的身上。
把賣房子的事情托付給他,以為這個從前對他們家唯命是從的川島浪速一定會辦得妥帖,殊不知川島浪速從中侵吞了多少肅親王府的財產。
從沒有見識過人間疾苦的金默玉被市場狠狠宰了一筆,賣出去一堆皮衣還湊不夠一件衣服的錢。
織毛衣、開洗衣房……前小半輩子沒吃的苦金默玉算是嘗盡了。
饒是這樣,金默玉也絲毫未能喘上一口氣,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1949年她看到解放軍進城,一隊隊士兵打著綁腿,挺著腰板,以整齊的步伐從街上走過,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再也不會有挎著舞女,酒氣熏天、在街上橫沖直撞的大兵了。
她誠心誠意地要做個好市民,當個街道積極分子。
她跟著大家清理垃圾,到廁所里翻磚頭﹑挖蟲蛹,什麼都干,可她的身份就是不能改變。
一直熬到了1952年,離開北京多年的哥哥終于有了回音。
他從日本給金默玉寄來了一筆生活費,已經過了幾年苦日子的金默玉意識到,不能因為現在有了錢就懈怠下來。
如果又變成從前那樣,那這筆錢很快就會被花完了,她得想辦法開了店。
就這樣,金默玉在她租的院子里開了一家餐飲店,那是一家西餐廳,金默玉是留過洋的人,她知道西餐廳的收費一般都比較高,也許這樣會掙錢多一些。
但她沒有想到的是,西餐廳開業那天門口卻是圍了許多人,但卻沒有一個人敢進來。
這可把金默玉愁壞了,賺不到錢呀!
後來經過友人的提醒,讓她要注意市場的動向,現在北京城里到處都是四川人,當然是開四川飯館掙錢啦!
于是金默玉便大刀闊斧地改革起來,把西洋餐廳變成了四川飯館,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兩年后,金默玉考進了北京編譯社,因為在日本留過學,于是被分配到了日文組工作。
在這幾年里,金默玉的人生大事也有了著落,她和當時在國內頗有名氣的花鳥畫家馬萬里走到了一起。
二人只是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這年金默玉36歲。
本以為苦盡甘來了,終于能過上平平淡淡的日子,從前格格的身份給她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現在金默玉只想當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
可是厄運卻很快降臨在了她的頭上,仍舊是因為她的身份。
1958年,金默玉突然被從家中帶走,她唯一的罪名是肅親王得到女兒,川島芳子的妹妹。
這兩個頭銜就像是洗不掉的臟水潑到了她的身上。
為了不連累丈夫,金默玉選擇和馬萬里失婚,獨自度過漫長的刑期。
金默玉足足被關了十五年,直到1973年才刑滿釋放。
出獄之后,金默玉進了天津茶淀農場工作,種地養鴨,再也不會被所謂的「格格」名號拖累。
在茶淀農場,金默玉後來和農場的一位老專家施有為又組建了家庭。
1979年時金默玉給[鄧.小.平]寫了信,想要有一份工作,現在體力活干不動了,希望可以干腦力活。
幾天之后,他迎來了北京的同志,後來被分配到北京文史館做了館員。
當時從前在日本學習院的同學聯系上了金默玉,都覺得她沒有變,根本想象不出來她居然坐了十五年的牢。
他們邀請金默玉去日本定居,但是金默玉卻堅定地拒絕了。
金默玉說,她畢竟是中國人,仍然想在中國生活,她的兄弟姐妹中,只剩下她一個人了。
晚年的金默玉過著非常平淡的生活,一開始住在政法大學東側的一棟不起眼的居民樓里,後來搬到了西壩河附近。
在西壩河居住之后,家里的東西逐漸多了起來,不像從前那樣冷清。
雖然出生在王府,又是清朝的最后一位格格,但是經過了數十年的滄桑歲月,金默玉的心態已經變得十分隨和。
她的生活很簡單,隨性而為,不會特意去保養和鍛煉,護膚品也只是用最基本的,讓臉上沒有那麼干燥。
金默玉很少出門,她最愛的就是呆在房間里,她的房間有一張很大的床,平常沒事的時候,金默玉大多都是穿著睡衣半坐在床上。
身前或是擺著書籍或是擺著報紙,在她的床頭特地定做了兩層大格的架子來放東西,上面全都是書籍、報紙和各種信件,全都放在她隨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問她為什麼要這麼設計臥室,金默玉只是笑著說,當然是方便,也不占地方,看累了隨時能夠躺下休息,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作為那個時代就留過洋的人,金默玉雖然對吃的東西沒什麼講究,但是卻咖啡不離口。
每天早上起來洗漱過后,第一件事就是喝上一杯加了半杯糖的咖啡,這是金默玉身上現在還留著的儀式感。
除此之外,一日三餐要吃什麼菜,她都不自己考慮,別看她從前開過飯館,但現在確實不怎麼下廚的。
因為她有一個體貼又會照顧人的伴侶——施有為。
施有為每天都會提前問好金默玉想吃的東西,一大早便出去采買食材,施有為很能摸清楚金默玉的胃,金默玉愛吃的炸豬排、咖喱飯,他都能夠做得非常美味。
金默玉苦了半輩子,終于遇到真心愛她的老施。
據金默玉姐姐的女兒說,有一次老施因病住了院都不忘對她叮囑,告訴他金默玉吃東西的習慣。
金默玉不吃什麼樣的肉,喜歡怎樣的白菜,有氣味的蔥姜蒜是不碰的,放調料也不喜歡醋。
事無巨細,彰顯他對金默玉的愛護。
九十年代時,本該頤養天年的金默玉還奔波在中日兩國之間,她并不是為了要去日本定居,而是想要為國家做一點事。
她說自己曾經在日本留過學,想在中國辦一個日本學校,讓日本人出錢!
就這樣,經過許多年的不懈努力,晚年的金默玉終于得償所愿,在國家、河北省等各級政府以及日本文部省和民間團體的支持下,她的愛心日語學校開辦了起來。
金默玉雖是清朝最后的王女,但卻在坎坷的人生中鍛煉出了果敢、善良、堅韌的品質。
2014年,金默玉以97歲的高齡去世。
就算是在這些年,我們也偶爾能夠看到那些所謂滿清遺老遺少鬧出的笑話。
已經進入新的時代,清王朝早已消失百年,依然做著人上人的美夢,那些都是社會的蛀蟲。
而愛新覺羅氏,就有像金默玉的這樣一批人,努力地融入新社會,洗掉自己身上的封建殘余,跟隨黨的步伐,走向更美好的新世界。
歷史的車輪是往前走的,絕不會因為一些人的封建思想而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