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榻之側,豈容它人酣睡,朱元璋正是這句話的「踐行者」。
在登基之后,為了最大限度地確保權位不受威脅,朝堂之上不會發生內斗,故而處理掉自己覺得可能「心懷不軌」的大臣,其中包括忠臣。
有人說都歸咎于朱元璋本人多疑的性格,但諸位忽略掉了最關鍵的因素——生物本能。
只有將獵物放置在威脅不到安全的地方,自己才會安心,不過封建時代下夾雜著太多的政治因素,這才演繹出其他的說法。
在打天下時每個人都盡心盡力,打天下后自然要被封賞。
上至將帥謀臣,下至步卒伙夫,功勞量化都是一個人說了算,無形之中便會得罪部分人,從而埋下「造反」的禍根,影響到整個天下的局勢。
朱元璋將潛在風險降低到最小,最終帶來的便是一場血雨腥風。
聽起來是那般殘忍,這或許是政治斗爭的必要因素,至于朱元璋的心狠程度,從細節上便可得出,比如 恢復殉葬制度。
據相關野史記載,朱元璋在臨終前確定人選中有位美女,3歲的女兒一句話智救母親。
很多人或許會疑惑,難道沒有女兒的就都該丟命?這里我們先聊一聊殉葬制度。
皇帝在離去后,生前所有的嬪妃都要被殉葬,除了某些專門赦免的人員外,其他的都難逃一劫。
至于這些被赦免的人,要麼對皇帝來說很重要,要麼生前做出過重大貢獻,已經確定殉葬又再次移除,必然是觸及到了朱元璋內心中的某個情結。
這位美人的名叫張玄妙,女兒是寶慶公主,諸位在 影視劇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
寶慶公主出生的時候朱元璋67歲,人到晚年最缺的是陪伴,天天有這麼個小孩圍在跟前,自己再欣喜不過。
朱元璋的妃子們有很多,每天都圍在他身邊端水送藥,張玄妙亦是如此。
她生怕自己的女兒會得罪于朱元璋,故而每天晚上都會進行叮囑:到父皇室內一定要聽話,不能惹得父皇生氣。
寶慶每次都點頭答應,但到了府中就由不得自己,朱元璋的溺愛讓她根本找不到北。
特別是物質方面,每天定時定點送來吃的,板凳桌子任由她亂跳,換成別人估計腦袋當場就要掉下來了,只因她是寶慶公主。
封建時代下的醫療水平并不發達,朱元璋深知陪伴不了孩子多久,每天都會和寶慶玩耍或聊天。
晚年時期重病的朱元璋問她:「寶慶,父皇的病是不是好不了了?」
「怎麼會呢,父皇只要按時吃藥按時休息,就會很快好起來的,我還要父皇陪我一塊玩呢」。
別說朱元璋,這種場景放到現在依然會讓人心生愛意。
身居天下之位多年,朱元璋見慣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寶慶的一番言語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心與溫暖,他不知道自己的壽命還會持續多久。
朱元璋意識到自己的時日不多,便開始安排后事,首先就是權位繼承。
最初心屬的傳位者為大兒子朱標,後來因病離世,自己不得不重新確立接班人,即嫡孫朱允炆,然后開始交代喪事處置。
在殉葬人員方面,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對象為所有妃子。
寶慶公主對此事并不知情,每天仍然會按時按點地到朱元璋的房間里玩耍。
張玄妙在為朱元璋端藥湯的時候,寶慶公主問到:為什麼父皇一直躺在床上?難道是不想下來和我玩嗎?
聽到這句話,張玄妙給了寶慶一個眼神,示意她不要亂說話。
朱元璋笑了笑:「因為父皇病了,閻王爺要收我呢」,寶慶公主開始在原地大哭:「我才不要父皇講這種話,不是都說病好了會和我一塊玩,父皇說話不算數」。
「好好好,寶慶說得對」,朱元璋回答。
「拉鉤」,寶慶順勢伸出小拇指。
看似極為幼稚的一句話,沒想到拯救了張玄妙的性命。
對于朱元璋而言,他實在無法想象自己在離去后,寶慶公主孤苦伶仃一個人在宮中受苦的樣子,當天晚上便找來大臣對圣旨進行了改動。
朱元璋離去后,朱允炆按照爺爺的要求照做,張玄妙最終得以赦免,自己都感到很意外。
寶慶公主被皇室所有人給予了厚愛,在19歲那年嫁給了千戶趙輝,在位皇帝朱棣為她準備了豐厚的嫁妝,足以見得朱家人對這位公主的重視。
說到底,皇帝也是人。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在這些事情面前皇帝們依然無可奈何。許多時候人們認為皇帝權力大到沒邊,不會有病痛的折磨等等,殊不知這只是想象中的生活,二者本質上并無任何區別。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于寸陰。
人來到這個世上,緊盯的永遠是當下,比如及時盡孝等等,為了終有一死的自己,也為了身邊重要的親人。無可奈何與無能為力必須經歷,為何還要再貼上愧疚悔恨的標簽?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