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也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了,不過他的這個名氣并非美名,而是被后世無數人唾棄的罵名。近年來,隨著人們歷史觀的不斷刷新,對于李林甫的評價也有了一些新觀點和新看法。不過本文無意為李林甫翻案,也不去討論他的功過是非,而只是與大家聊聊李林甫這個人物是如何發跡,如何走上人生巔峰的。看看他的職場打拼經歷對我們現代人能帶來哪些啟發。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成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皇族,不過他的這個皇族子弟含金量卻不怎麼高。他的曾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封長平王;祖父李孝斌官至原州長史,官階為從五品;父親李思誨是揚州大都督府參軍,官階只有正七品。而李林甫雖然也還能靠祖宗的余蔭入仕,但職務不過是個卑微的千牛直長。也就是說,李林甫雖然也勉強算得上是皇族子弟,可他的家族卻是一代不如一代,到李林甫這一輩的時候,也就比底層公務員略強一點罷了。
作為沒落皇族的子弟,李林甫從小就有強烈的光耀門楣,重振家業的欲望。然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想要出人頭地無非只有兩條路,一是靠讀書,二是靠關系。 李林甫在讀書方面沒什麼特殊才能,所以這條路對他來說基本是走不通的。而要是想通過關系,他的父親肯定是指望不上,畢竟一個正七品的小官,能走的社會關系也很有限。不過李林甫的老爹娶了一個好老婆,那便是李林甫的老媽姜氏。
姜氏早年嫁給李林甫的老爹李思誨,兩家基本屬于門當戶對,都不是什麼高門顯貴。然而姜氏的兄弟,也就是李林甫的舅舅姜皎後來跟著臨淄王李隆基打拼事業,直至李隆基登上皇位,成為唐玄宗。姜皎也因從龍之功,被封為楚國公。
靠著舅舅的關系,李林甫在開元初年便當上了正五品的太子中允。然而姜皎後來因多嘴,將唐玄宗的秘密給泄露了出去,他也因此獲罪,被發配欽州。李林甫所倚仗的這棵大樹就這樣倒下了。
李林甫擅于結交人脈。舅舅倒台后,他很快就攀上了宰相源乾曜的兒子源潔,與之成為好友。
李林甫當時的職務是太子中允,算是一份典型的閑職。這樣的工作對混吃等死的人來說再合適不過,可李林甫的心愿是入閣拜相,在這樣一個崗位上不可能做出什麼業績,自然也就晉升無望。
于是他便托源潔向源乾曜說情,想要調一個司門郎中的職務。然而李林甫萬萬沒想到,源潔把話帶到后,源乾曜卻不屑地說道:「郎官應有才干聲望,哥奴(李林甫小名)哪是當郎官的料?」源乾曜的話深深刺痛了李林甫,也讓他更加想要出人頭地。此后幾年,李林甫一方面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一方面又不斷找尋門路,直到開元十四年(726年),他終于成功另覓高枝,攀上了唐玄宗身邊的大紅人、理財專家宇文融。在宇文融的引薦下,李林甫就任御史中丞,總算是真正掌握了實權。
同年,李林甫就跟宇文融聯手,扳倒了當時的首席宰相張說。這是李林甫第一次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展露鋒芒。
大多數人都有路徑依賴,就是不斷復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李林甫卻另辟蹊徑。以前他人微言輕,所以能巴結的關系都去巴結自然沒問題。可現在他已逐漸躋身于帝國官僚集團的上層,如果還像過去那樣到處結交關系,那便有結黨之嫌了。因此,李林甫把下一步的公關對象放在了后宮妃嬪和宦官身上。這兩類人不僅能在皇帝身邊說上話,而且也不會有結交朋黨的風險。
李林甫先是巴結上了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武惠妃當時寵冠后宮,想巴結她的人多了去了,所以想要通過金銀珠寶當敲門磚顯然難以行得通。不過這對李林甫來說算不上什麼問題,因為他很清楚,武惠妃真正需要的不是金山銀山,而是她和兒子壽王李瑁的安全保障。
李林甫通過結交的宦官向武惠妃傳話,表示「愿保護壽王」,言下之意就是要幫壽王從太子李瑛手中奪取儲君之位。看到李林甫的表態,武惠妃很是欣慰。為了能讓李林甫使得上勁,武惠妃時不時就在唐玄宗耳邊吹枕頭風,聲稱李林甫公忠體國,堪擔大用。沒過多久,李林甫便晉升為黃門侍郎,離宰相只有一步之遙。
在完成了與武惠妃結盟后,李林甫下一個目標又盯上了唐玄宗最寵幸的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是唐朝的第一代權宦,他對皇帝極為忠心,皇帝也對他信任有加。
與武惠妃相比,高力士更加難以拉攏,因為他沒有家室拖累,一心只有效忠皇上。不過人總是有軟肋的,高力士自然也不例外。李林甫發現高力士當年得到武三思(武則天侄子)提攜,所以才有今日的地位。高力士是個很重情義的人,現在武三思已死,高力士無法報恩,所以對武三思的女兒、侍中(宰相)裴光庭之妻格外關照。
為了攀上這條線,李林甫犧牲色相,與武氏大搞婚外戀。沒過多久,裴光庭就病逝了。喪期未過,武氏就跑去找高力士,請求讓李林甫繼任侍中之職。
宰相是國之重臣,高力士再想報恩也不敢在這件事情上摻和。不過作為補償,他多次向李林甫透露一些內幕信息,并幫李林甫與宰相韓休牽上線。一年后,韓休從相位上退下來。離職前,他向皇帝推薦李林甫可為宰相。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官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列中書令張九齡、侍中裴耀卿之后,成為三人宰相集團中的一員。
至此,李林甫完成了入閣拜相的理想,但這還不是終點,因為他的目標是成為首相,也就是現在由張九齡擔任的中書令之職。
張九齡才華橫溢,文章冠絕天下。他壓根就看不起李林甫這種沒有真才實學,完全靠裙帶關系一路攀爬上來的「學渣」。不過平心而論,李林甫雖然在文章學識方面遠不如張九齡,但卻不是庸才。他後來推行的諸多政策都切實解決了姚崇、宋璟、張九齡等名相執政時期懸而未決的難題,光從這些方面而論,李林甫的執政能力就完全不亞于這些名相,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在知道自己被張九齡鄙視后,李林甫心中非常不爽,當表面仍擺出一副唯張九齡馬首是瞻的姿態。在此后兩年時間里,李林甫一方面勤勤懇懇工作,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暗中觀察張九齡的一言一行,耐心等待機會。張九齡為人高風亮節,但也有幾個很大的毛病,比如愛死磕、看不起「學渣」。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得知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在地方任職期間工作非常出色,因此想將他調回朝廷擔任尚書。可張九齡從門縫里看人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認為牛仙客出身卑微,不該擔任尚書這樣的要職。唐玄宗心里覺著你張九齡自己也是寒門子弟,卻看不起牛仙客的出身,這實在是笑話。不過為了顧全張九齡的面子,還是打算退一步,表示只給牛仙客封爵就算了,可張九齡卻還是不同意。
看到張九齡將皇帝頂撞得老大不高興,李林甫覺得時機成熟了。他跟皇帝說:「只要有才識,何必滿腹經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聽后覺得還是李林甫靈活變通,于是便不顧張九齡的反對,賜牛仙客隴西縣公,實封食邑三百戶。
經過這件事,張九齡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沒過多久,張九齡手下一個叫嚴挺之的官員因徇私舞弊,替前妻的老公說情。李林甫掌握材料后,安排手下告發到皇帝那里。這事本來跟張九齡關系不大,可張九齡卻認為嚴挺之是正人君子,且與前妻早已失婚,談不上徇私舞弊,因此在唐玄宗面前力保嚴挺之。結果不但嚴挺之沒保住,張九齡自己也因結黨罪名被降職,取而代之的是李林甫出任中書令,兼集賢殿大學士。自此,李林甫終于完成了從沒落皇族到帝國首相的進階之路,同時也開啟了他長達十七年的首相生涯。
縱觀李林甫的這段職業生涯,其中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他廣交人脈,一路都有貴人相助。不過除了最開始的舅舅幫忙外,其他人脈資源都是李林甫自己發掘出來的。而之所以這些貴人愿意幫助他,不是李林甫八面玲瓏,能說會道,而是他能發現貴人們面臨的難題,并能幫他們提供解決方案。人脈不是你能認識多少人,而是你能幫助多少人,只有受到你幫助,或者將來可能需要你幫助的人,才是你真正的人脈。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