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記載,有許多有志青年,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在古代由于特殊的社會地位以及所處的局勢不同,許多掌握權力的人并不喜歡這種忠臣。
對一些當朝者而言,忠誠在人們的心中所占的地位甚至要高于他們。由于忠誠的地位逐漸提高,逐漸威脅到當朝者的權利。于是無論是在哪個朝代都有許多忠臣遭遇殺害。
誰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片忠心竟然被國家當做理由,最終下場十分凄慘。在我國歷史上就有這樣5位忠臣他們誓死保衛國家,但最后一個比一個不幸。這5個人分別是誰?發生了什麼事呢?
李斯的事跡以及因為什麼原因慘遭毒手。
李斯從小喜歡學習,希望有一天能夠憑借自己在社會上闖出一片天地。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他辭去了享有的官職,拜荀卿為師。
在荀子的帶領下,李斯很快學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學問并且掌握了「皇帝之術」。在自己學有所成之后,李斯對當今社會所處的局勢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最終他決定前往秦國一探究竟。
李斯獨自一人前往秦國,并且憑借自身所擁有的本領成功得到了呂不韋的重用。 在當地成為一名官員,這也是他今后接近秦王的前提。
後來在李斯的一步步努力之下,如常所愿,成功接近了秦始皇,并且成為他眼中的紅人。在李斯的幫助下,秦始皇的權力一步步擴大。李斯在秦始皇所處理朝政時為他出謀劃策,其中最常用的手段便是離間計。
當時許多君主受到李斯的影響,與其他君主反目成仇。而就在局勢非常混亂的時刻,秦始皇趁虛而入一舉吞并了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就這樣李斯在事業上步步高升,一步步成為了宰相。而李斯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正是因為他為秦始皇所付出的一切,但是直到胡亥修建阿房宮這件事情,讓李斯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胡亥為了修筑阿房宮,引起了當時平民百姓的憤怒。由于當時爭執不下李斯身為丞相,出面解決問題,于是他聯名上書,向秦始皇稟告其中發現的問題。
而李斯如此忠心,但是卻惹到了胡亥。胡亥為了報復李斯,將其打入大牢,而在李斯服刑期間,趙高一直從中尋找李斯的麻煩。由于李斯在外當值期間,由于自己的忠心也與其他大臣產生了許多矛盾,正好借此機會對李斯展開報復。
于是在幾個人的操作之下,李斯被迫背上了謀反的罪名。就是這樣一個如此忠心的忠臣,最終卻慘遭殺害,被奸人所害。
蒙恬是因為何事而被殘忍殺害?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同樣被奸人所害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蒙恬。蒙恬當時是秦始皇身邊的一位高級將領,他的本事可謂是在當時軍隊中的佼佼者。
在蒙恬任職期間,經常為秦始皇除掉身邊的一切阻礙并且無怨無悔。在抵御匈奴等事情上,蒙恬總是第1個沖在前面,并且在修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時,表現的也十分積極。
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趙高由于害怕蒙恬的地位對自己造成威脅,于是便慫恿胡亥當即進行謀反。而胡亥被小人蒙蔽了心志,于是將蒙恬囚禁在大牢中,隨后殺死了扶蘇。
在扶蘇死后胡亥本來想將蒙恬放出大牢,奈何趙高又從中挑撥派出使者將其殺害。本以為這件事情就此結束,但是他為了遵守道義,便服藥自盡,這件事情也令世人所驚嘆。
本以為可以安度晚年的蒙恬,因為秦始皇的離開而慘遭殺害。蒙恬的一生一直對主忠心,本應該享有美好的年華,卻因此離開了人世,實在是讓人惋惜。
韓信是如何一步步被人陷害?
韓信在早年間就已經落魄後來楚國歸為漢國之后,韓信的人生才算有了質的變化。而韓信人生成長道路上的貴人,也是因為遇到了蕭何。
在一次偶然間,蕭何發現了韓信所具備的才能和智謀便多次在劉邦面前進行舉薦。但是劉邦并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更不會對韓信進行重用。由于劉邦看不起韓信,于是便不再愿意為他效勞,在深夜倉皇出逃。
即使劉邦認為韓信不足以擔任官職,但是蕭何卻始終堅信自己的識人能力。為了留住韓信,蕭何連夜跟隨韓信的腳步,想要將其說服,最終在蕭何的多次勸說之下成功將韓信帶回了家中。
在蕭何的一步步幫助之下,韓信成功當上了軍官被劉邦稱為大將。
韓信見到劉邦之后內心十分感動能夠信任自己并且受到重用。對此在今后的戰爭中奮力拼搏,在世人口中也是一個傳奇人物。隨著韓信的威嚴一步步提升,手中的兵權也已逐漸擴大。便有許多心懷不軌的人想要將他置于死地,而當時的大臣紛紛暗自商量,想要將他一舉拿下。
在奸人的挑撥之下,多次希望韓信反叛漢王,但是即使是這樣,韓信始終沒有產生叛變的想法依舊保持自己對漢王的忠誠守護國家。雖然韓信忠心耿耿,但是最終因為此事激發了二人之間的矛盾。
最終因為韓信被造謠謀反心理被其殺害,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世人始終沒有相信韓信會叛變的事情他們認為如此中心的忠誠,絕不可能發生叛變。并且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實韓信有任何圖謀不軌的行為。
韓信一生在戰場上拼死斗爭,最終卻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一直到現在,人們還是為韓信的遭遇感到不值,這種結局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原本可以安然度過一生,卻遭人暗算,如此結局實屬不該。
解縉因為什麼被關入監獄遭人暗算?
解縉從小便有超乎常人的本領,擁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并且從小在讀書的時候便可以開口成章,詩句更是不在話下。在他不斷的努力學習之下,立志于提高自己的才能,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參加鄉試考試,成為一名解元。
他在擁有了超高的才能之下參加殿試,也獲得了三甲第10名的好成績。在他步入仕途之后,歸隱了長達8年。由于國家需要大量人才,迫不得已,解縉又重新回到朝堂之上,為朝廷所用。
解縉憑著自己在政治上有著許多獨特的建議,專門編撰了《永樂大典》這本書籍。在朝廷上直接表達自己的見解,而不顧他人感受,這也為他今后惹來殺身之禍做了鋪墊。
在永樂九年的時候,解縉被捕進了監獄。在監獄中度過4年之后,不料被奸人灌醉,將他埋藏在雪中窒息而亡。而他的妻子兒女也被朝廷流放,生活過的并不如意。
解縉的一生十分曲折,本以為就此可以安穩度日,沒成想因為自己做事不夠圓滑,最終與他人結成仇恨,落到如此下場。即使在後來解縉的事件得到了糾正,但是他最終已經離開人世,無法挽回。
袁崇煥是如何被冤死的?
袁崇煥從小努力學習,有所成就。但是當他初次學有所成時,國家正處在危難的局面。袁崇煥為了國家挺身而出沖向戰場,放棄了自己對文化的喜愛,投身在軍營當中。
盡管袁崇煥的特長是文學,但是他的軍事能力絲毫不差。在他的帶領下,許多戰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靠著獨特的見解與英勇事跡,在皇帝眼中可謂是得力助手。在百姓眼里稱得上一名好官員,因為戰爭的勝利使百姓的生活恢復了平靜。
袁崇煥在人們的心中地位不斷提高,又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因而招來了許多妒忌的臣子。在他們的聯手陷害之下,袁崇煥被迫辭掉官職,隱退家鄉。
即使袁崇煥失去官職,但是他并沒有心生怨恨。在國家再次陷入危難之際時,袁崇煥再次挺身而出,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袁崇煥的付出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在京師之為這場戰爭結束之后,成為了皇太極的眼中釘。皇太極聯合朝中大臣,運用反間計,將袁崇煥處死。如果當時的人們能夠預知未來,也許會十分后悔,當初所做的決定。明朝也可以在袁崇煥的幫助下起死回生,歷史將會發生改變,清朝也將消失不見。
自古以來到底是忠臣好還是奸臣好?
所謂忠臣一定是具備道德和學問,在生活中品行端正,寬以待人。處理問題上辦事公道,能夠為君分憂,為國家解難,為人民造福。忠臣能夠替統治者處理朝政,提出建議。二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差別,一個是為國家利益服務,另一個只為自己服務。
一個朝代的興盛,既需要明君的存在,也需要忠臣的配合。正是因為有了二者之間相互監督,相互督促,才開創了盛世繁榮。如果一個國家的領頭人是一名昏君,忠誠的存在便起了關鍵作用。也許憑借他們的一己之力,便能夠力挽狂瀾,救國家于水火之中。
在一名領導者眼中,能為自己做事的人多半會重用他,并且給予一定的好處為自己所用。明君器重忠臣,昏君重用奸臣,從而對國家和社會產生的影響也大不相同。二者走的路不通,進而維護的利益也不相同。
不論忠臣還是奸臣,都是由于故事的流傳人們作出的評判。君主擁有忠誠是一件好事,但是朝堂之上存在奸臣也并非是一件壞事。所有事情不能夠一概而論,畢竟一名奸臣能夠身居高位,能力一定不差。
忠臣與奸臣在各個時期所做的事情都有相應的歷史作用,從而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歷史。朝堂之上,百官之中,對于國家而言,忠臣保護國家奸臣耽誤國家是有其中的道理。
我們所認識的五位忠臣,雖然下場令人惋惜,但是他們在生前都是為了國家而鞠躬盡瘁,并且給后世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歷史的車輪正在向前滾動,而這些忠誠的人士早已經化成了黃土,正是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浩然正氣,在歷史的流傳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勞。
他們堅強勇敢的精神正是我們后人所要學習的內容,不同的歷史偉人的經歷將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牢記使命,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