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說到清朝,尤其是清末,人們總會給其貼上落后、蒙昧的標簽。晚清時期西方的攝影技術已經傳入到中國,百年后的我們可以從當時拍攝的老照片里來了解晚清社會現狀和人們真實的生活。
這組照片原為黑白照,后經小編使用AI技術上色。因個人技術拙劣,上色照可能略顯失真,但小編仍然相信它們比黑白照片更能真實地再現清朝末年的社會面貌。
清宮劇演員們穿著的滿族服飾都是經過現代人改良的,其實清朝時期,滿族服飾即便使用了昂貴的絲綢當布料,但是穿在身上卻非常臃腫又肥寬,毫無美觀可言。
腳踩水車是一種引水灌溉的農具,也是中國古代農耕智慧的結晶。 腳踩水車需要兩人或者兩人以上配合勞作,且每個人踩的力度都要保證一致。
富商對這個孩子很是喜愛,在孩子滿周歲的時候,專門帶著孩子來到照相館拍了這張照片留作紀念。在清朝末年,因為照相技術剛剛傳入到中國,受制于當時照相技術成本偏高,所以能到照相館拍照的人都非富即貴。
前面這位戲曲演員扮演穿著漢代服飾的皇帝,后面的那位扮演玉帝。老話常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別看這兩位戲曲演員年紀很輕,他們從七八歲就已經開始接受嚴格的訓練。
圖為清朝的新軍在演習期間救治傷員。甲午中日戰爭后,戰敗的清政府痛感湘軍、淮軍、防軍和練軍不堪重用,于是編練了「新建陸軍」,因「新建陸軍」使用的武器裝備皆是洋槍洋炮,編制和訓練也是效仿的西方軍隊,因此而又得名「新軍」。
赤膊的工人使用手搖紡紗機紡紗,一名監工在機子前看紡紗的品質如何。此時西方國家已經大量使用蒸汽機作為動力紡紗,其紡織速度比起人工手搖要快太多。
這三個女子中,兩邊的兩個是漢族女孩,因為她倆裹著小腳,女人裹小腳是漢族的習俗。 中間的女孩從衣著和正常尺寸的腳來看應該是一個滿族少女。
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聚集在一家小吃店旁邊,希望店鋪老闆善心大發能夠施舍給他們點食物。年長的乞丐蹲坐在路邊,右手托臉滿面愁容的看著攝影師。
清朝以前朝代的官員退休年紀一般是70歲,而清朝允許官員60歲就可以退休,不過想要退休還得需要主動上報,經過審核通過后才可以退休,也并不是到了60歲就會被強制退休。
新娘左袖遮面走出花轎,花轎的頂上插著長花的植物。周圍幾名圍觀者對于照相機的好奇顯然更甚于新娘子的模樣。
錢鋪的柜台上放著一串串穿好的銅錢,柜台右側放著稱銀子的戥秤。人們如果臨時需要用銅錢,手頭上去只有銀子的時候就可以來到這種錢鋪,將銀子兌換成銅錢。
拍攝地點可能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處決現場人山人海。中國古代處決犯人一般都會選在在人來人往的鬧市,目的是讓看到處決現場的百姓遵紀守法。
清朝時期老百姓一個月都不會洗一次頭,這就導致人們頭部衛生狀況極差,很多人頭上都長滿了跳蚤,經常奇癢難耐。
爺爺和奶奶帶著幼小的孫子(孫女)去趕集,爺爺扛著扁擔,小孩坐在前面的筐里。奶奶因為裹著小腳,行動不便,只能拄著拐杖行走。
清朝時期,驛站按規定需配備十匹驛馬,但是因為驛站管理上的漏洞導致腐敗現象嚴重,大多數驛站往往只有四、五匹,個別驛站甚至只有兩匹馬。
倆兄弟的父母可能忙于生計無暇照顧孩子,只能讓哥哥幫忙在家照顧年幼的弟弟。哥哥顯然很是寵溺弟弟,一直背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