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發展過程中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唐朝時期,日本還派遣了遣唐使來我國參觀學習。
日本圣德太子見到唐朝的繁榮景象后,毅然回到日本,推行唐朝的相關制度和措施,但卻沒有在日本推行太監制度,這是怎麼回事呢?對此日本天皇只能表示:沒多大的必要!
唐朝時期,日本還是奴隸社會,圣德太子見到封建皇權的種種優勢后,回國立即進行了相關的改革措施,使得日本建立起來封建皇權制度,但是日本卻沒有照搬中國的太監制度。
太監制度是中國皇帝為了防止后宮女性與男性私通,而設立的一種殘酷制度。
男性需要進行閹割之后才能在后宮活動,最大程度上保證皇帝不會戴綠帽子,并保證皇帝后代血統的純粹。
日本的天皇也有后宮,難道他們就不擔心這一點嗎?
這其實跟日本的國情有關系。
在唐朝之前,日本很長時間處于落后的部族社會,無論是資源還是人口都很稀少,并且日本長期處于戰亂狀態,進一步縮減了人口數量。
因此在天皇制度建立后,太監這種會影響人口數量增長的職業,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不允許出現的。
對于天皇來說,一個能生育的男性帶來的貢獻太大了,既能打仗,還能增添人口,進行社會生產,是不舍得將其閹割的。
此外,日本的天皇并無太大權力,政權基本被各個幕府操控著,他們也不會為了討好一個傀儡而做出殺雞取卵的事情,他們更偏向于征募男人擴充軍事實力。
另一方面,當時的日本還處于母系氏族社會,在他們看來,只要是一個母親生育的孩子,那麼這些孩子之間就是親人關系,可以進行通婚,用中國的話來說是親上加親。
在這種社會風俗下,天皇后宮的女子大部分都與天皇有著極為親密的血緣關系,彼此之間十分熟悉,并不需要設防。
而那些妃嬪也從小被教導要對天皇忠誠,因此并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日本之所以沒有設立太監這一職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創立了女官制度,后宮基本上由女官掌管,基本上沒有男子出入,這樣就從根本上防止妃嬪與其他男子偷情。
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八個女性天皇,天皇更加不需要擔心綠帽子和后代血脈的問題了,因為后代是她自己生出來的,不可能是別人的孩子。
而在日本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女官制度就顯得十分重要,太監也就沒有存在的現實需要了。
并且日本天皇的后宮并不像中國皇帝的后宮, 后宮佳麗三千人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規模很小,因此對太監的需求很小。
對于動物來說,沒有需要就沒有殺害,同樣的,對于男性來說,天皇沒有這方面的需要,他們自然也就不會遭受一些違背人倫的對待。
最后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日本并沒有先進的閹割技術,根據史書記載,直到19世紀初期,日本為了引進馬匹才學會的閹割技術。
由此可見,日本無論是從國情、社會風俗文化,還是現實需要、技術支持方面來看,都無法形成太監制度。
其實太監制度從本質上看,是父系社會的獨有產物,當父系社會出現極端權力后,對其他男性的壓迫就出現了。
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就進入父系社會了,因此從文化發展上看,出現太監制度并不奇怪。
太監制度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發展,比如在漢代、唐朝、明朝等諸多在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朝代,太監制度都產生了或好或壞的影響,而這一制度,從誕生開始,過了兩千多年才被徹底消滅,可以說,太監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孿生兄弟。
日本與中國不同,日本一直到唐朝都是母系社會,因此在對待男女結合的事情上,日本比中國更為開放,比如日本就沒有三貞九烈這種說法,又或者出現了諸多女性天皇,而中國只出現了一個武則天。
雖然現在有些國家還保存有皇室制度,比如英國、日本等,但這些國家都不存在太監這一職業,隨著封建王朝的煙消云散,太監制度也成為了歷史中的塵埃,成為被人們唾棄的文化糟粕。
回顧古代的太監制度,讓人不能不對那些不幸閹割的男人產生同情,也更讓人慶幸自己活在更為文明的現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