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講求「嫡庶有別,尊卑有序」,此話指的是嫡子與庶子之間,等級地位存在差別,嫡出始終優于庶出。
自古皇帝都會在立嗣時,也大多講求立嫡立長,就連平常老百姓家里也是一樣,疼愛嫡子,大過于庶子。我們都知道古代還有一個較為常見的現象,那就是重男輕女。
那若是嫡妻所生為女,而妾室生下的是兒子,這嫡女與庶子之間誰的地位,誰會更勝一籌呢?
這便要從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開始講起。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男子只能娶一位妻子,但卻可以擁有數名妾室。
正是因為這樣的制度,造成了妻妾之間的不公平、不平等的現象出現。這就要講到我們所說的「嫡庶有別」。
「嫡」指的是正妻,以及正妻所生子女,都會被稱為「嫡妻」、「嫡子」、「嫡女」。
而「庶」,則是指的妾室,以及妾室所生的子女,他們就被稱作「庶妻」、「庶子」、「庶女」。這樣的嫡庶差別觀念,在唐宋時期之前,就已經是根深蒂固的觀念,但到了明清之后,這種觀念逐漸開始衰弱。
在古代,男子娶妻需要經過三書六禮、八抬大轎將正妻迎娶進門,正妻之后也不可降為妾室,若是想與妻子斷絕關系,只能休書一封。
若是妻子符合「三不去」的條件,也是不可以隨隨便便休妻的。第一,曾經為男方父母守過三年孝期;第二,男方娶妻時條件不好,但后來飛黃騰達,必不可拋棄「糟糠之妻」;第三,妻子家中以無親人,無家可歸。
若是妻子犯了「七出之罪」,男方才能被法律允許休妻。古代對于嫡妻地位的保護,是制定了相關法令的,男子無法任由自己的喜好,隨意休妻。
反觀庶妻,迎娶時大多不需要進行三書六禮,只是簡單地進行婚配儀式,甚至有一些沒有舉行過任何儀式。最主要的是,妾室可以進行隨意買賣,就像男子所屬的物品一樣。
雖然嫡庶所出的孩子的地位,會因其母親在家中的身份地位受到影響,而產生差距。
嫡出的子女地位,永遠是高于庶出子女的,家里的遺產也都只能是嫡出子女來繼承,庶出只能眼巴巴看著,最后撿一些剩下的「殘羹」。
在影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主角們在學堂上討論關于嫡庶的問題,其中有一人問道,若是家中有無能的嫡子與有才的庶子,那應該由誰來繼承家產呢?
大家眾說紛紜,但更多人認為,即使是庶子再賢能有才,也改變不了他乃庶出的命運,而嫡子即使是再無知蠢笨,憑借他嫡出的身份,就能順利獲得遺產。
這就是古代嫡庶有別的嚴格制度,并不會因為后天的才能,或是其他原因而有所改變。庶子沒有嫡子的地位高,那與嫡女相比,又是什麼結果呢?
若是嫡女與庶子相比,那就是重男輕女的思想與嫡庶有別之間產生激烈的火花碰撞,最終會是哪種觀念贏得勝利呢?
其實這個問題實在難辨最終的結果,因為從不同的角度看,答案都不一樣。
若是站在嫡庶有別的角度,嫡女自然會比庶子的地位高,在家中也是會受到更好的待遇。
但若是從重男輕女思想的角度來看,庶子是男子自然要比女子身的嫡女地位高,因此一時之間的確難以分辨出,嫡女與庶子之間身份的高低。
可對于家族來講,嫡女即使地位再高,在成年之后也會出嫁,屆時就不再屬于家族,而是作為其丈夫的附屬品。
而庶子即使地位較低,但他作為族譜上記載著名字的傳承人,他也會娶妻生子,將家族傳承延續下去,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似乎庶子的地位,要比嫡女高一些。
古代受到男尊女卑的病態思想束縛,才會形成重男輕女和嫡庶有別的觀念出現,這種封建的糟粕舊俗早就應該摒棄,實在是愚昧無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