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范仲淹提拔一個家族,比楊家將更猛,若宋欽宗會用,靖康之恥可免
2023/07/21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人兵臨汴京城下,宋欽宗軟弱無能,京城淪陷。宋徽宗、宋欽宗二人被金人擄去,金人以此為要挾,讓兩河軍民開門投降。宋欽宗此時才看清楚,金人這次來的人數并不多,若之前自己能拼死一戰,必能取勝。可是,說什麼都晚了,這時,宋欽宗想起了一個人,《宋史·卷三百三十五》云:

京師失守,帝搏膺曰:「不用種師道言,以至于此!」

宋欽宗捶胸頓足,后悔道:「大宋之所以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全因為我沒有聽信 種師道之言。」

種師道,北宋種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北宋抗戰派名將,若宋欽宗肯聽信他的建議,北宋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避免靖康之恥。

在兩宋時期,「種家將」的名氣比「楊家將」大得多,只是,后者被民間文學渲染得太過,以至于前者略顯沉寂。

一、第一代的篳路藍縷

公元1038年,原先臣服于北宋的黨項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大夏(史稱西夏)。然后發兵侵犯宋朝邊境,第二年,在三川口之戰中,宋軍大敗,朝野震驚,北宋王朝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軍隊有多麼羸弱。

公元1040年三月,因為西北戰事吃緊,宋仁宗召范仲淹回京,讓他知永興軍。范仲淹接到任務后,馬不停蹄趕往延州,重點防御西夏。

在西北,范仲淹至少提拔了十多名武將,這些人大多揚名于后世,例如狄青、郭逵、張亢、王信、范恪、周美等。

有人說,北宋文壇最大的伯樂是歐陽修,筆者則認為,北宋政壇最大的伯樂,乃是范仲淹。范仲淹在軍事方面,提拔過狄青;在儒學方面,點撥過張載;在改革方面,曾教授過王安石。幾乎每個歷史人物遇到范仲淹,都會深受其影響。有這樣的能力和人格魅力,范仲淹不愧是北宋的「政治完人」。

在西北軍中,范仲淹還提拔過一位名將,他叫種[chóng]世衡,此人就是「種家軍」的開山人。

種世衡,字仲平,洛陽人,從小接受頗為正統的儒學教育。

《宋史》云:

少尚氣節,昆弟有欲析其貲者,悉推與之,惟取圖書而已。

意思是說,種世衡年少的時候崇尚氣節,家里兄弟分家的時候,都想多分一點,種世衡卻只要一點書,其他財產全部不要。

范仲淹到西北的時候,種世衡擔任鄜州判官,他向范仲淹提了一個建議:延安東北200里的空地,原是唐朝寬州遺址,如果在那里建一座城池,和延安互為犄角,對于防御敵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時,范仲淹本來就在尋找以守為攻的防御策略,種世衡雖然只是小吏,卻有這般見識,讓范仲淹刮目相看。

范仲淹把種世衡的建議上報給朝廷,不久后,宋仁宗給出肯定的答復,于是,范仲淹便讓種世衡來負責這個大工程。種世衡所修建的城池,就是著名的 青澗城

西夏人當然也知道青澗城一旦建成,會對自己「東出」不利,在種世衡筑城的時候,多次出兵襲擾,種世衡一邊戰斗一邊筑城,十分不易。《宋史》曾記載:

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辭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錢,卒得泉。

意思是說,眾多士兵和工匠聚集在那里筑城,可那里連水源都沒有。種世衡下令鑿地取水,可挖到了五十尺,不僅沒有挖到水源,還遇到了大石頭,工匠們認為這石頭太硬,種世衡不信,下令誰能鑿穿石頭,賞一百錢,大家齊心協力,終于打碎石頭,挖到了泉水。

外有強敵,內有困境,種世衡用生命和毅力為代價,平地筑城,若干年后,這種精神,仍值得我輩學習。

城建好了,得有人,要不然就是一座空城。于是,種世衡命士兵開墾兩千頃土地,招募商人和百姓前來青澗城。青澗城最初的居民,大多是羌人,為了留住這些人,種世衡對百姓非常關心,派自己的兒子專門負責給生病的居民送藥食。這些人深感種世衡的恩德,後來大多成為種家軍的一員,成為守護大宋河山的鋼鐵長城。

種世衡為了擴充兵源,提高戰斗力,下令讓軍民都參與射箭訓練,僧人、婦人、老嫗都跟隨軍隊練習,甚至有人犯錯,只要能射中箭靶,種世衡都能赦免他。

這樣一來,青澗城的百姓個個都尚武,不管男女老少,拿起弓箭就能射西夏兵。

特殊時期,當行特殊之法,種家軍的第一代人種世衡,篳路藍縷開啟創業之路,為他的后代奠定了基礎。

二、第二代的鐵血山河

種世衡是一位「智」將,根據《夢溪筆談》記載,種世衡在對抗西夏的時候,曾用反間計除掉了西夏的兩位重要將領,這兩人分別是 野利旺榮野利遇乞

野利旺榮野利遇乞本是西夏皇后的兄長,在西夏軍中威望甚高。最初,二人派了一位叫 浪埋的將領到宋軍中詐降,種世衡將計就計,派了一個叫 王嵩的僧人到西夏,說 野利旺榮兄弟想投奔宋朝,他派的使者 浪埋已經去打前站了。李元昊大驚,連忙派親信去宋營核實,種世衡早布好局,讓西夏人覺得 野利旺榮真的要來投降。結果,李元昊沒有給 野利旺榮兄弟解釋的機會,直接將二人處斬,并且霸占了他們的妻子。

野利旺榮野利遇乞被殺,動搖了西夏軍心,對宋夏局勢影響很大。

有時候,戰場上的千軍萬馬,不如后方的四兩撥千斤重要,種世衡則深諳此道。

種世衡60歲那年,親自主持修筑細腰城,結果在城池修建完成后,種世衡病逝于任上。史載,「 城成而世衡卒」,字數不多,卻有說不完的感人故事。

種世衡去世的時候,正值慶歷四年,也就是范仲淹「慶歷新政」失敗的那一年。范仲淹被貶出京,聽聞種世衡去世,非常悲痛,他為中知道寫下墓志銘,并感慨云: 「國之勞臣也,不幸云亡!」

種世衡雖然死了,西北卻沿用了種世衡的策略,建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新城。

虎父無犬子,種世衡有八個兒子,個個都是將才。

其長子種詁、二子種診、五子種諤曾名震關中,有「三種」的稱號。

例如,在宋神宗熙寧年間,種詁曾在鎮戎(今寧夏固遠)筑城,多次防御西夏和羌族的侵犯。其二弟種診不僅擅長防守,還是進攻驍將,他曾率領3000兵馬進攻環州,把敵軍打得丟盔卸甲。

種家第二代人中,老五 種諤絕對是個硬茬,當初,種世衡在世時,極力推薦五子種諤駐守青澗城,種諤也不負乃父期望,第一戰便大勝西夏,招降數萬兵馬。元豐四年,種諤在定川一舉打敗了8萬西夏軍,消息傳到朝廷后,宋神宗大喜,特地遣使到軍中,以示獎勵。《宋史》云:

諤留千人守米脂,進次銀、石、夏州,不見敵。

聽說種諤來了,相鄰的城池敵人都跑光了。種諤是種家軍第二代人中的翹楚,可惜,他57歲那年,背上癰疽發作而死。

三、第三代的亡國悲壯

種家軍的第三代,出了兩個著名人物,分別叫種師道和種師中,他們都是種世衡的第七子種記之子。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寫九紋龍 史進曾投靠 老種經略相公,而魯智深在渭州 小種經略相公的地盤上當差,這里的「老種」和「小種」,指的就是種師道和他的弟弟種師中。

其實,種家軍到了第三代,已經守護宋朝近百年,從種家軍走出來的武將,已經遍布北宋,所以,所謂的「 老種經略相公」,雖然只是一個經略安撫使,官職不高,但威望卻不容小覷。

種師道幼年學文習武,曾拜儒學家張載為師,而張載曾拜范仲淹為師,所以,種師道和范仲淹還有一些淵源。

種師道為將時期,宋徽宗麾下的大宦官童貫手握西北兵權,所有的將領見到童貫都下跪行禮,只有種師道作揖不跪,讓童貫非常不高興。童貫多次為難他,都被他機靈地躲過。

種師道在西北經營半生,立功無數,但在北宋亡國之際,他的經歷,則有些悲壯。

靖康元年,金人南下,宋徽宗嚇破了膽,趕緊把皇位內禪給兒子宋欽宗。宋欽宗立即召種師道入京。種師道此時已經隱居山林,聽聞朝廷有難,立即帶領種家軍前往朝廷勤王。

此后,種師道和他背后的種家軍,至少有三次機會能夠避免北宋亡國,可惜宋欽宗都沒有采納。

第一次機會發生在靖康元年正月下旬,種師道馬不停蹄地趕到汴京,此時,宋欽宗已經決定和金人議和,議和派的大臣聽聞種師道來京,不但不歡迎他來,反而嚇唬他:「 陛下已經和金人議和,敢主戰者滅族!

種師道一生縱橫沙場,豈會被這種話嚇倒,他找到主戰派的右相李綱,一起對宋欽宗說:

「臣以為,萬萬不能議和,河北三鎮萬萬不可割讓給金人。金人現在孤軍深入,而我京師城墻堅固,只要我們守住,等各地勤王的兵馬一到,金人若不退兵,必然被我所滅!」

為了讓宋欽宗相信自己所說的話,種師道親自出城抓了三名金兵,把他們的肚子剖開,發現腹中僅有黑豆。這說明金人斷糧,日子不好過。

宋欽宗雖然昏庸,但種師道有理有據,他終于挺直腰桿,決定和金人大干一場。但是,在關鍵時刻,宋欽宗沒有選擇種師道的建議,而是選擇了一個極端——派 姚平仲去劫營。

在北宋歷史上,「宋金劫寨之戰」是比較重大的事件,這件事不僅僅意味著宋朝兵敗,更是徹底摧毀了宋欽宗抗戰之心。

劫營失敗后,議和派蜂擁而上,把責任全部歸咎到種師道的頭上。種師道自己的建議沒有被采納,反而因為「主戰」,成了朝廷失敗的替罪羊。宋欽宗此時也需要給大家一個交代,因為負責劫營的姚平仲失蹤,宋欽宗果斷把種師道撤職,「以儆效尤」。

種師道被免職,一石激起千層浪,太學生圍堵宮門,集體上書為種師道求情,痛罵主和派,宋欽宗迫于壓力,才恢復了種師道的職位。

如果說第一次機會宋欽宗沒有珍惜,尚可原諒的話,那麼 第二次失去機會,實在太可惜,因為這一次,宋軍本有機會重創金兵。

接下來,果然如種師道所料,金兵無法堅持,主帥完顏宗望撤軍,種師道立即向宋欽宗提出建議,趁金兵半渡黃河之時,發動反擊。種師道甚至已經派遣自己的弟弟種師中率領三萬兵馬尾隨金兵,打著「護送」的名號,準備痛擊金人。但是,宋欽宗沒能聽從種師道的建議,宋欽宗認為,金人好不容易撤兵,還是不要惹出事端的好。為了避免主戰派生事,宋欽宗派投降派大臣吳敏、唐恪、耿南仲等人親自護送金人過河,并且在黃河岸插了一面大旗,嚴令:若宋朝大軍又一兵一卒敢繞過大旗,一律處死。

不僅如此,宋欽宗還下令:

朝廷既與金人議和,官民昔嘗附金而后復歸本朝者,所在發遣令還其鄉國。

意思是說,朝廷既然把北方三鎮割讓給金人,那北方逃到南方的百姓,還讓他們回去,他們已經是金國的百姓了。

宋欽宗之所以遭人恨,并非因為他一敗再敗,而是因為他失去了漢人的血性。

金人撤走幾天后,宋欽宗受夠了種師道的「碎碎念」,感嘆道:

「師道老矣,難用!」

于是把種師道貶為中太一宮使,這是一個閑職。同時也意味著,種師道失去了兵權。不久,因御史說種師道「 智慮未衰,尚可用」,宋欽宗決定讓種師道兼任河北、河東宣撫使,但種師道手中并沒有軍隊可以調動。

接下來,宋欽宗便失去了 第三次「搶救」的機會。種師道提出:

合關、河卒屯滄、衛、孟、滑,備金兵再至。

種師道認為,金兵上一次沒能拿下開封,必定還會南下,現在的當務之急應當調集陜西、山東等地的兵馬屯兵于黃河南北的 滄、衛、孟、滑等地,先控制住有利地形,依靠黃河,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種師道的這個建議,可謂金玉良言。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宋朝上次被完顏宗望輕易打到開封,好不容易金兵退去,宋欽宗所考慮的不應該是如何防御金人二次來攻嗎?

可宋欽宗卻非常相信北方的「盟友」,他認為,既然和金國議和了,就不應該再勞師動眾,弄不好還會激怒金人。種師道聞言后,郁結于胸,生了一場大病。

不久后,種師道弟弟種師中在太原之戰中壯烈犧牲,而種師道的兩個兒子早年也死在戰場上,種師道舉目望去,國將不過,家將不家,吐了一口鮮血,在亡國之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種師道雖然沒有親眼看到北宋亡國,但他已經提前體會到了亡國的心情。

在北宋大廈將傾之際,種師道以拳拳之心向宋欽宗提過三次建議,宋欽宗至少有三次機會可避免靖康恥,但宋欽宗都錯過了。

四、覆亡后的追悔莫及

種家軍威武百年,戰績輝煌,無奈遇到了千古昏君,種師道一死,意味著種家軍失去了主心骨。想當初,范文正公居廟堂之高,為北宋培養人才無數。種家軍在北宋歷史上輝煌了上百年,但到了北宋末年,落日余暉映襯下,大家看到的卻都是悲劇。

種師道去世幾個月后,金人再度南下,因宋欽宗獻出北方三鎮,金人這次南侵異常順利。不久后,靖康之恥發生,徽欽二宗被俘。

亡國之際,宋欽宗說出那句「 不用種師道言,以至于此」時,是何等蒼涼!

筆者始終認為,只要你不彎下腰,別人是不可能輕易騎到你脖子上的。而宋欽宗,就是那個主動彎腰的君主。

北宋時期, 種家軍、楊家將、折家軍、岳家軍,良將輩出。 可惜,在重文輕武的背景下,他們的光芒都被時代遮蓋,他們的滿腔赤心,都沒有進入平庸君主的眼簾。

筆者讀宋史,北宋滅亡這一段,總讓人恨鐵不成鋼。這一階段,有忠臣,有強將,可惜沒有明君。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
三國時期命運凄慘的6位美女:一位成為玩物,一位被劉備當肉吃了!
2023/08/03
為何李世民敢向父親造反,而朱棣卻不敢?看看李世民的底氣!
2023/08/03
歷史上的3大陽謀:明明知道是個陷阱卻無力反擊,千年來無人能破
2023/08/03
三國有一對奇葩父女,父親亡了曹操的天下,女兒毀了司馬懿的社稷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是司馬懿的克星,諸葛亮也是他的手下敗將
2023/08/03
正史中的劉備武力到底有多強?5位大將全死在他手上,都有誰?
2023/08/03
匈奴給漢武帝下戰書:天心取米,漢朝小吏每個字添一筆,嚇退匈奴
2023/08/03
歷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憑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
2023/08/03
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勾引89歲外祖母,強占太子妃,玷污太平公主
2023/08/03
袁克文:袁世凱最喜愛的兒子,公然反對帝制,迷戀酒色遺產僅20元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