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甲庫甲歷》中記載「李淳風溘逝,無疾而終」
為此,唐高宗李治,專門頒發「追復詔」,讓李淳風以「太史令」的身份,告別人世。
唐高宗的態度和目的暫且不談,但李淳風的死法,也未免太奇怪。突然就宣布死亡,天下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其實,中國古代歷史上,類似李淳風一樣死法的人,并不在少數,甚至還出現了「奇人必死于奇法」的定律。
像得道高僧的「坐化」、道家先祖的「兵解」等等,都屬于其中之一。可是李淳風的溘逝,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公元602年,李淳風出生于岐州雍縣,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算得上當地有名的小神童。
等到公元626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權,并在同年九月登基后,出于對母親老家岐州的關心,李淳風也進入他的
視線中。
后來,25歲的李淳風以《戊寅元歷》提出18條治國之策后,李世民更加歡喜,令其掌管太史局,施展其才華。
在之后長達四十年的時間里面,李淳風一直在太史局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工作,取得無數令人稱贊的成就。
首先,李淳風對天文、歷法、算學等進行詳細研究后,向唐太宗上疏改制渾天儀,這讓唐朝年間的渾天儀由古代兩重,分為三重。
此儀一出,黃道經緯、赤道經緯以及地平經緯等等,全都可以輕松測定。
其次,在太史局工作期間,李淳風不斷精研算數,與當時的國子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人一同審定并注釋了《十部算經》。
在全世界范圍內,《十部算經》算經都算得上是最早的算學教材,雖然比不上數學的高深莫測,但基本的算數卻全都囊括在內。
后來日本、朝鮮等國的使者抵達大唐后,還專門請求學習算術之法,并將教材帶回本國。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李淳風的科學研究,并不僅僅局限于算術方面。
原本隋朝年間的天文學家劉焯,已經編撰出《皇極歷》,可李淳風卻并未感到滿足。
通過推算,李淳風將其中諸多不合理或者解釋不同的地方,進行了修正,由此創造出《麟德歷》。
而這也算是世界古代歷史上,十分珍貴的天文科研著作。
那麼李淳風到底是如何去世的呢?野史中曾提到,李淳風是被唐太宗一杯毒酒賜死。
只因他泄露了太多天機,對于掌權者而言,李世民可以借助這些「天機」來管理國家,可去世以后,也不得不擔心李淳風被有心人利用,從而做出不利于國家發展的事情。
所以,李世民不得不將一切危險,都扼殺在搖籃中。
可事實上,為國家奉獻一生的李淳風,享年六十八歲,卒于公元670年。
反觀李世民本人,早在公元649年的時候就已經離開了人世。如果說此時的李世民,還想要賜毒酒給李淳風的話,多半只能托夢給唐高宗李治才行。
但這樣一來,賜李淳風毒酒的人又變成了李治,野史記載,純屬無稽之談。
更關鍵的是,就初唐年間的所有臣子來說,李淳風絕對是模范中的模范。
別看史書上記載魏征敢直面李世民,甚至指責李世民做得不對的地方。可到了最后,一樣卷入了太子李承乾造反的風波中。
唯有像李淳風這樣的人,根本不關心朝堂上的政治斗爭,心中只有科學研究。倘若人人如他一般,誰也無法想象,大唐又會強盛到何種程度。
關于李淳風的死亡傳奇,史學家們推斷,他大機率是在兢兢業業工作的時候意外猝死,或者在休養生息的時候自然老死。
尤其是就他的年紀來說,在現代雖然算不上長壽,但放在古代,卻絕對是高齡。倘若再晚兩年的話,那就更沒有什麼人會關心這件事情了。畢竟古人眼中,人到七十古來稀。
至于「奇人必死于奇法」的定律,則可以從另外一個方向進行分析。
因為他們的人生太過傳奇,所以老百姓們更愿意用奇特的死法,去定義他們的去世。也唯有如此,這些人的神秘形象才會逐漸流傳下來,并影響后人認知。
久而久之,奇人死于奇法,也就成了人為的一種特殊規律,信則有,不信則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