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年輕有為的人不在少數。
其中,被后人所熟知的文人比較多,諸如6歲作詩的王勃,7歲寫出《詠鵝》的駱賓王,還有神童曹沖等等,年少成名的武將卻很少。
有這樣一位年輕將領,他是皇親國戚,原本可以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在童年就勵志馳騁沙場。
他年紀尚輕就屢屢立下戰功,讓很多年長者都望塵莫及。
他就是一生短暫,卻戰功顯赫的霍去病。
在他24載如流星隕落的生命中,戰功彪炳史冊,更被后人稱為「一代戰神」。他不僅創造了戰爭奇跡,也成就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從平民奴仆到皇親國戚
公元前140年,一個孩童呱呱墜地,卻一直沒有名字。
這個孩童的親生父親本是平陽縣一個衙役,母親是平陽公主府侍女衛少兒,兩人私通生下了他。因為是父母偷食禁果的結果,在禮法森嚴的古代,這個孩童從小免不了遭受別人的白眼。
然而,命運的轉變也總是讓人無法預料。
公元前128年,這個孩童的姨母,也就是母親的妹妹衛子夫,被當朝皇帝漢武帝劉徹臨幸,又誕下尊貴的皇子,被封為皇后。
在那個和皇帝沾邊就意味著坐擁榮華富貴的朝代,衛子夫的一家人都從平民奴仆成為皇親國戚,成功逆襲躋身上流權貴社會。
當然,也包括這個孩子在內。
一天,母親衛少兒抱著孩子去探望在宮里的妹妹。因為不想驚擾龍體不適的漢武帝,就躡手躡腳地走入宮中,卻不想孩子一聲哭聲,還是驚擾了圣駕。
漢武帝見是一個啼哭的小孩子,便抱在懷里。沒想到,孩子被漢武帝逗得瞬間眉開眼笑,漢武帝看見孩子露出笑容,身體的不適也漸漸消失。
得知孩子還沒有名字,漢武帝便賜給孩子名字「霍去病」,寓意病痛霍然去除。
從此,這個孩子就被喚做霍去病。
放到今天,霍去病可以說是典型的「高富帥」,他本可以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但是,他沒有安于現狀。
霍去病的童年時代,正值漢武帝對匈奴進行大規模討伐戰爭的重要時期。西漢一直受到匈奴的侵襲,邊境的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霍去病受到舅舅衛青的影響,從小就立下志向:大丈夫應該在邊疆殺敵報國,而不是享受安逸生活。
霍去病自小勤奮好學、刻苦練功,一心想要早日向舅舅一樣馳騁沙場,抵抗匈奴。
因為個性英勇、果敢,擅長騎馬、射箭等武藝,霍去病深得漢武帝劉徹的賞識和喜愛,從十六歲開始就在漢武帝的左右擔任侍衛。
一次,漢武帝想教他學習《孫子兵法》,霍去病卻認為光是學習古時候的兵法是沒有用的,還是要靈活作戰,霍去病犀利敏銳的思維方式讓漢武帝劉徹感到后生可畏。
從這刻起,霍去病成為漢武帝心中抗擊匈奴的后生力量。
天生的領袖將才
自幼熱愛習武、勵志擊敗匈奴、有勇有謀的霍去病當然是漢武帝心中滿意的將士人選。
奈何霍去病年紀尚小,霍去病幾次請戰,都被漢武帝拒絕。
直到公元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終于如愿以償。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擊匈奴,也讓他的軍事天賦徹底展露出來。
這次,霍去病隨舅舅衛青出征,目的是直搗匈奴老巢,拿到匈奴首領的頭顱。
衛青派了四路兵馬分頭追擊匈奴,其中一支便是由霍去病帶兵。
等候幾日,其余三路無功折返。就在衛青不抱希望之時,見霍去病率兵,拿著匈奴單于的祖父的頭顱凱旋。
此次作戰,霍去病在沒有任何實戰和指揮經驗的情況下,身先士卒,率領800驍騎一往無前地向北奔去,憑借天才般的判斷,直闖匈奴腹地殲敵2000多,還俘虜了單于的叔父,功冠全軍。
也是從這戰起,漢朝從以往的守城變為攻城局勢,也浩浩然昭示了大漢王朝的國威。
首戰告捷,一戰成名,霍去病被朝中大臣稱為「戰爭天才」。
霍去病大獲全勝回朝,漢武帝大喜,封霍去病為「冠軍候」,霍去病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封此稱號的人。
為了嘉獎霍去病,漢武帝還要賜予他一座豪華的府邸。沒想到,霍去病卻斷然拒絕,他義正言辭地說道:「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這一聲彰顯少年英豪的質問,不僅讓朝中大臣刮目相看,更讓霍去病成為漢武帝的心腹,一生都得到漢武帝的信賴。
班固在《漢書》中這樣寫霍去病:「驃騎冠軍,驍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
對抗匈奴的戰爭中,霍去病以出其不意的閃電戰著稱,他非常善于快速深入匈奴地界內進行作戰。
他從來不和對方主力大部隊硬碰硬,而是依靠快速集結軍隊,集中主要力量,對匈奴最薄弱的環節進行毀滅性打擊。
匈奴作為游牧民族,居無定所,在廣袤的沙漠中,行蹤也常常無跡可尋。面對「狡猾」的敵軍,霍去病卻頗有「天賦」,總是能夠找到匈奴的老巢。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19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命其在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霍去病再次領命出征,進擊河西區域。
在春季作戰中,霍去病勢如破竹,翻山越嶺橫渡杳無人煙的戈壁沙漠,在六日內急速轉戰一千多里,橫掃匈奴五個部落。
春天,霍去病一戰河西,讓匈奴聞風喪膽。同年夏季,霍去病帶兵二戰河西,這個名字成為匈奴人的噩夢。
按照計劃,霍去病應與公孫敖帶領的騎兵會合,共同向西進擊。可是,霍去病來到指定的地方連續等了好幾天,也不見公孫敖部隊的蹤影。
有勇有謀的霍去病采用「大縱深穿插迂回」的戰術,獨自率軍按照原計劃急速前進,深入匈奴境內兩千多里路。殲敵三萬余人,俘獲匈奴五王及其他貴族百余人。
短短一年內,霍去病征服河西,殲滅、受降匈奴累計八萬多,一舉收復了北匈奴霸占已久的河西走廊,給匈奴留下一曲「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哀歌。
霍去病帶領著漢軍凱旋歸來,漢武帝親自出城迎接。經過此次戰爭,霍去病的聲望、地位與舅舅衛青已不相上下。
在霍去病將領生涯中,最輝煌、也最震撼人心的當屬在公元前119年春,為了鞏固西漢王朝的勢力,霍去病和大將軍衛青共同帥兵發動的漠北大戰。
霍去病領軍奔襲2000多里,以一萬五千人的損失,殲敵七萬多人,而后乘勝追擊,一路向北追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
在這里,霍去病帶士兵做短暫休整,率大軍進行了規模宏大的祭天地的儀式,以示此地被納入西漢領土。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這是一場視死如歸的惡戰,不惜以死亡為代價,展示了霍去病視死如歸的氣節。
金戈鐵馬,氣吞山河。在這場征戰中將他的技能和戰法發揮到了巔峰,封狼居胥,也成為中國歷代武將的最高追求。
霍去病以少年之姿,屢戰屢勝,更是成了匈奴人聞風喪膽的不滅戰神。
21歲,霍去病和舅舅衛青一同被封為最高軍事首領——大司馬。此后,直到漢武帝行將就木,漢朝再沒有人被封為如此神圣的官職,足以見得霍去病在漢武帝心中的位置無人取代。
年少輕狂,也愛恨分明、重情重義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年少輕狂者必有天縱之才。
這句話用在霍去病身上再適合不過。
霍去病的張狂不僅不被朝中大臣喜歡,就連同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也不喜歡。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極盡貶低之詞。
「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赍數十乘,既還,重車馀棄粱肉,而士有饑者。」
霍去病打仗時要帶上大魚大肉,士兵還餓著肚子,而他把多余的魚肉都扔了,也不給士兵吃。
聽起來是一個非常自私的將領。
可是作為打敗匈奴的干將,西漢的功臣,高高在上的漢武帝也一直縱容著霍去病的這種怪癖。
一次,在漢武帝宴請將領商討討伐匈奴對策時,霍去病驕傲地說自己打仗要用上專用的庖廚,同朝大將認為將軍和士兵同甘共苦是必須要的。
而霍去病認為打仗需要的不是行仁義,將帥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打敗敵軍。如果天天和士兵同甘共苦,也是個無能之將。
有的大臣認為他嬌生慣養,有的則認為他不體諒下屬。
可漢武帝不僅縱容著這位戰神的「壞脾氣」,還在霍去病出征打仗時給他調配過去最好的廚子一路隨行。
正是年少輕狂時,肆笑他人古不化。
在別人看來不通人情的霍去病,從來沒想過遮掩自己身上驕傲堅毅、殺伐敢果的光芒,也不憚于被別人所詬病。
漠北之戰時,武將李廣參戰。結果因為迷路,貽誤戰機,致使匈奴單于逃脫。
出現如此嚴重的戰爭失誤,衛青讓李廣認罪,可高傲的李廣覺得自己不能向朝中的對手認罪,于是,不堪受辱,自盡身亡。
李廣的兒子李敢得知此事,認為是衛青逼死了父親,想要射殺衛青,好在衛青只是受了輕傷。
霍去病得知此事,在一次狩獵中,以誤傷的名義刺傷李廣的兒子李敢,為舅舅衛青報仇。
漢武帝雖然責怪霍去病行事魯莽,但是出于戰爭考慮,對霍去病極盡寵溺,隨口遮掩過去此事。
縱然,這位戰神一身傲氣,年輕氣盛,但是他也是愛恨分明、重情重義的。
長大后,得知自己的親生父親是霍仲孺,雖然他的父親從未盡過撫養他的責任,可霍去病從來沒有怨恨過。
出征時,路過平陽,霍去病讓下屬把父親接到自己休息的住處。時隔二十年未見,以臣子相稱,不免有些尷尬。
但霍去病沒有忘記父親的恩情,派人為父親置辦田宅奴婢。
年少輕狂、意氣風發,卻又重情重義,霍去病只是用他自己的邏輯處世,不曾懼怕過誰。
英年早逝的華夏戰神
公元前117年,也就是霍去病大戰漠北之后的兩年,霍去病突然病逝,年僅24歲,讓人覺得是天妒英才。
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讓漢武帝非常悲痛,漢武帝為霍去病舉辦了盛大的葬禮,還讓士兵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為這位英豪送行。
為了紀念這位愛將的赫赫戰功,漢武帝特意派人將霍去病的墳墓外形修建成祁連山的樣子。
縱觀霍去病的一生,一生打的都是以少戰多的勝仗,徹底消滅了匈奴主力,為漢朝的安定立下汗馬功勞。
璀璨流星,在至為燦爛的時候凋零。霍去病的死,成為整個漢朝的損失。
關于霍去病的離去,有太多謎團,有人說是因為戰爭積勞成疾,也有人說他是因為避免朝廷斗爭而隱退。
歷史的真相,我們無從考證。就連司馬遷記錄此事時也只是用了一個簡單卻意猶未盡的「卒」字。
但不可否認,霍去病用自己傳奇的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做年少有為。
他的一生就是一場閃電戰,在歷史的城墻上留下倉促的斑駁光點,也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