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由于正擔任制片人,吳謹言、秦嵐、聶遠、佘詩曼領銜主演的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熱播,該劇無論從故事劇情、演員演技,還是從色調、服化方面都收到了廣泛的好評。
與此同時,魏瓔珞這個人物也走進了大眾的視線當中,她從一個出身低賤的下人,成了備受乾隆皇帝寵愛的令貴妃,一路過關斬將、披荊斬棘的故事也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一個談資。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否真的有魏瓔珞這個人呢?她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宮女」的「上位」之路
歷史上確實是有魏瓔珞其人的,她名叫魏佳氏,也是後來被乾隆皇帝寵愛的令貴妃。
魏佳氏其實并非平民出身,而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正正經經的正黃旗滿洲包衣,後來更是后被乾隆抬入滿洲鑲黃旗,即「抬旗」,雍乾時期,魏佳氏的家族就已經頗有名望了。
與電視劇中的魏瓔珞出身有相似之處的是,魏佳氏當時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應該也是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中的。
魏佳氏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比乾隆皇帝小了整整16歲,通過內務府選秀進宮后脫穎而出,出身名門的她容貌秀美,頗受乾隆皇帝的喜愛,從貴人開始一路過關斬將,在乾隆十年的時候被正式冊封為嬪,入宮不過六年便已位列三大嬪妃之一(其余二人為舒嬪葉赫那拉氏和怡嬪柏氏)。
不僅如此,乾隆帝親自從《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中選取一個「令」字作為其封號,寓意著睿智、美好。
《清高宗實錄》中記載著魏佳氏一路晉升為孝儀皇后的過程,而且可以看出,晉封時魏佳氏已列眾嬪之首了,足見當時的榮寵之極。
魏佳氏是為乾隆皇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十年間生下四子二女,其中皇十五子永琰,就是日后的嘉慶皇帝。
乾隆皇帝在宣布永琰為皇太子后,就追封了皇太子的生母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后,後來魏佳氏又經過了嘉慶、道光兩朝加謚,謚號全稱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關于魏佳氏的榮寵,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據說在乾隆二十七年時,皇帝出外哨鹿,同行的后宮嬪妃有七位之多,但其中并沒有已經晉升為令貴妃的魏佳氏,這是因為令貴妃魏佳氏當時已經身懷六甲,行動不便,所以并未同行。
但皇帝御駕在京郊的南石槽行宮駐蹕時,卻摒棄7位隨行嬪妃不說,單獨把留在北京的令貴妃召至京郊行宮并單純陪同皇帝用膳,而其他幾位嬪妃呢?根據用膳記錄記載,她們都是在「聚坐」
,「……等伺候」,并未像令貴妃一般獲此殊榮可以與皇帝單獨用膳。在乾隆三十年,魏佳氏晉升為皇貴妃,而此時的孝賢純皇后已經故去,繼皇后那拉氏因失寵被打入了冷宮,從此后乾隆皇帝并未再立皇后,而真正意義上掌握后宮實權、統領六宮的正是令皇貴妃。
她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成為有時無名的后宮之主達十年之久。
魏佳氏去世后,乾隆帝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又增加了十八件,達到七十六件之多,僅比皇后的儀仗少了一件,而且從魏佳氏留下的遺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經擁有東珠朝珠,大家可要知道東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資格佩戴的。
「微笑女尸」的不腐秘密
清朝末年的時候,戰爭頻起,天下大亂,而當時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讓軍閥更是擁兵自重,變得肆無忌憚,不僅四處搜刮財物,還對清東陵伸出了手。
1928年時,以盜墓而出名的軍閥孫殿英就盜取了了清東陵中的裕陵和普陀峪定東陵(慈禧太后陵寢),搜刮了不少奇珍異寶,還對墓中大肆破壞,甚至為了取出慈禧口中的夜明珠,而將其破壞。
當早已遜位的末代皇帝溥儀派出幾位前清遺老去清東陵處理善后工作時,竟然在眾多散落在地的遺骸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身體,這具遺骸位于棺床西邊的兩棺之間,穿著黃色龍袍,皮肉完好,無腐爛,且兩腮及嘴下多皺紋,牙齒也未完全脫落,官員們在日記中大多提到孝儀純皇后遺體「面目可辨、笑容可掬」。
這主人就是嘉慶帝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關于魏佳氏身體不腐的原因,經過多位考古學家的研究得出可能是多重原因作用:
1. 史料記載,孝儀皇后魏佳氏年僅49歲就故去,而且生前身體也向來不好,所以總是用藥物滋補養身,這些藥物可能會起到仿佛的作用;
2. 魏佳氏是一位「素食主義者」,而且去世時,她的胃中已經空空如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腐爛;
3. 上文提到過孝儀皇后去世后儀仗數量之大,其中很多都是玉器,玉器在防腐上也有一定功效;
4. 最后一個是最有爭議的一個,而且關乎到魏佳氏去世的原因,那就是令貴妃其實是去世于慢性中毒,而她去世后身體之所以不腐,就是身體中的毒素的作用,讓原本致命的毒物成了最好的防腐劑。
而關于這毒從何來,則更是眾說紛紜,有推測是因為令貴妃因為榮寵至極,而被后宮嬪妃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暗暗下手給她加了點「料」;也有推測說令貴妃後來榮寵不再,自己服毒;還有說是其實乾隆帝并沒有那麼寵愛魏佳氏,以至賜毒。
然而歷史記載魏佳氏的去世卻只有一個「薨」字,并無詳細原因,但我還是相信,雖然乾隆帝多情,但對于魏佳氏的寵愛應該還是真的,不過伴君伴虎,君王心思也實在難以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