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李世民將公主嫁于魏征長子,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還推倒他的墓碑
2023/07/19

公元643年,魏征奄奄一息,李世民帶著太子李承乾和9歲的新城公主去探望,并將女兒賜婚給魏征的長子。可是,魏征剛死沒多久,李世民不僅取消了婚約,還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也算是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他是李世民可以正衣冠的「鏡子」,是古代最有名氣的諫臣。

李世民玩鷂鷹,聽聞魏征前來奏事,竟嚇得把鷹藏在懷中,生怕遭到魏征的諷諫。直到魏征走了,這只鷹也被悶死了。這個故事可謂人盡皆知,更是李世民「畏懼」魏征的實證。

可以說,李世民和魏征是相互成就的。沒有人可以受得了一直被批評,被他人長久的口出惡言,李世民的包容成就了他賢君盛名,魏征不畏生死的盡職也成了一代名臣。

不過,魏征并非是最初便追隨李世民,他的一生曾四次易主。

魏征修習的是縱橫之術,最早的相關典籍便是《鬼谷子》和《戰國策》,鬼谷子的徒弟蘇秦更是著名的縱橫家。可見,魏征一直都很有野心:他想輔佐明主,更想成為賢臣。

隋朝末年群雄割據,魏征的第一個主子就是瓦崗起義軍首領李密。 可惜的是,魏征曾屢獻奇謀,都沒能得到李密的重用。不久,魏征隨李密歸降李唐。誰知半年不到,魏征等人又被竇建德所俘虜,并立刻得到了啟用。

魏征追隨竇建德近兩年時,竇建德就被李世民所生擒。當時,太子李建成早就聽聞魏征的聲名,于是捷足先登,將魏征召于麾下。魏征投靠李建成后,時常勸諫李建成提防秦王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隨后,李世民找到了魏征詢問道:「為何你要一次次離間我們的兄弟之情?」

眾人都為魏征捏了一把汗,誰知魏征竟然沒有編造借口,反而據實相告:「倘若太子當初能聽從我的建議,哪里還會有今日的禍事?」

魏征的直爽反而讓李世民非常欣賞,并決定讓魏征成為自己的人。至此,魏征終于在數次易主之后安穩了下來。

李世民對于魏征可謂又愛又恨,甚至還有一絲畏懼。

有一次,魏征告假回鄉祭祖,待他回來時便問李世民:「臣聽聞陛下要臨幸南山,因此回京的路上處處嚴陣以待。然陛下并未前往,這是為何?」

李世民立刻捧腹大笑,而后告訴魏征:「朕還不是怕你回來后嗔怪,也就打消了這個計劃。」

在朝堂上下看來,魏征的行徑顯然是格格不入的,但他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是李世民能夠成為明君必不可少的良臣。

長孫皇后過世后,李世民常常為此悲傷不已。尤其是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為了經常能夠看到「它」,還特意修建了一座高台。

一天,李世民又去登高眺望,心中不免一陣酸澀,便對身邊的魏征說:「愛卿你看,皇后就安葬在那里。」說罷,眼角又紅了起來。這時,魏征的一句話頓時讓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魏征說:「臣以為陛下所指是太武皇帝的獻陵。」

太武皇帝就是李世民的老父親李淵,魏征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也點醒了李世民,隨后他便下旨讓人拆了這座高台。那麼,李世民內心能心甘情愿嗎?他畢竟是一國之君,就要摒棄過多的兒女私情。所以,李世民哪怕不甘,依然愿意聽從。

這就是魏征,敢于直諫,心底無私。

當然,魏征畢竟也是個普通人,也有常人不能摒棄的嗜好。

在唐代一本筆記小說《龍城錄》里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李世民對身邊人開玩笑說:「這個羊鼻公(對魏征的戲稱),不曉得這世上可有什麼東西能讓他動心?」 這時,李世民身邊的侍臣說:「臣聽聞魏征很喜歡吃醋芹。」

第二天,李世民立刻設宴,還特意在魏征面前放了三份醋芹。沒成想,魏征還沒吃完飯,裝菜的盤子卻已經見了底。李世民見狀爽朗大笑,指著魏征說:「你還敢說自己沒有嗜好,今日可是讓朕發現了吧!」

魏征不好意思地說:「君主向來欣賞無為之道,身為臣子自然不敢有過多喜惡,只是臣獨好這一口,倒是讓陛下見笑了。」

通過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和魏征這對君臣的關系是相當和諧的。那麼,為何魏征死后還會出現那麼多風波呢?這要從太子李承乾說起。

公元640年,李世民的長子——太子李承乾只因蓋個房子,便被大臣彈劾其過于奢靡。李承乾與官宦玩樂,又被諫臣比作了秦二世。總之,李承乾在萬眾矚目之下也承受了許多壓力。

雖然李世民深愛這個兒子,但是對其管束也是十分嚴格。李承乾曾寵幸一位叫「稱心」的樂人,氣得李世民直接將其處死。而李承乾竟然鬧起了脾氣,一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饒是如此,李世民都不曾想過廢黜太子,還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

只可惜,李承乾自己不夠爭氣。當時,李世民對太子同母弟李泰很是寵愛,讓李承乾有了危機感,竟然去暗殺李泰。在行動失敗后,李承乾便聯合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宮。

李世民對太子此舉十分痛心,但終究還是不忍殺他,只是將其貶為庶人,而后流放。但參與謀反的主犯侯君集被處死、中書侍郎杜正倫受牽連被貶官。巧的是,侯君集和杜正倫都曾是魏征向李世民力薦的「宰相之才」。

這一年是公元643年,就在李承乾謀反之前,魏征病重不能上朝。李世民聽聞魏征時日不多后,親自帶著愛女衡山公主去探望。

此時的魏征行將就木,卻拖著病軀、穿著朝服,強撐著跪迎李世民。李世民見狀,頓感酸澀,他一邊緊緊握著魏征的手,眼淚早已不受控地流出。而后,李世民將衡山公主賜婚給了魏征的長子。

沒多久,魏征病逝,李世民為表達哀思,甚至為其輟朝五日,并親率百官參加葬禮,太子李承乾為其舉哀。最終,魏征被葬入昭陵。

魏征生前享盡人臣之寵,身后更是倍享人臣哀榮。他一生兩袖清風,喪儀更是極盡簡樸。

但是不久之后,魏征的好學生——太子李承乾卻反了。聯想到是魏征舉薦的侯君集和杜正倫,李世民就氣不打一處來,并且懷疑魏征曾經結黨營私。最終,憤怒戰勝了理智,李世民不僅取消了公主與魏家的婚約,還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至此,君圣臣賢成了過往。魏征一生忠義耿直,卻落得這樣的結局。

不過,後來李世民在執意親征高麗后,又再次想起了魏征的好,也忍不住感嘆道:「倘若魏征尚在,豈會容許朕如此任性?」意識到后悔的李世民也重新立起了魏征的墓碑,并且賞賜慰勞了他的親眷。

從推倒到復立,這是魏征之幸,更是李世民的英明。

可以說,縱觀整個大唐,如魏征一般圣眷深厚的良臣并不多。可是,魏征的玄孫一代卻生活得不盡人意。玄孫中唯有兩人做了官,其中一人只是個守皇陵的小官,他叫魏憑。不過,卻好過另一位落魄的玄孫魏稠。

《資治通鑒》記載:「魏征玄孫稠貧甚,以故第質錢于人。」

魏稠的生活可是相當貧困,他雖有一官半職,但是俸祿微薄,加之妻子身患重病,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後來,魏稠干脆賣了老宅,舉家搬至鄉下生活。沒成想,此事竟然傳到了唐宣宗(唐朝第十七位皇帝)耳中。

魏征作為唐朝開國功臣,后世子孫竟然淪落至此,這讓唐宣宗很尷尬,于是從內庫中拿出了兩千兩賞給了魏稠,同時幫他贖回了舊宅。魏稠雖然一貧如洗,但勝在是個兩袖清風的官員,從這個層面來看,他并未辱沒門楣,這一點也頗有魏征的風骨。

值得一提的是,魏征也常被認為是沽名釣譽之人。因為他曾寫過無數諫書,每一次都會謄抄兩份,一份呈送給李世民,另一份呈送給史官。此舉也是讓李世民騎虎難下,畢竟史筆如鐵,他那樁樁件件的小錯誤就這樣被記載傳承,而魏征則享有清譽之名。

所以,清代學者袁枚認為,李世民和魏征這對君臣其實不是互相成就,而是相互利用:「太宗有故縱魏征之心,博納諫之名。魏征有挾制太宗之意,彰能諫之直。」

不管魏征是抱著什麼心態去拼死諫言,他確實為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論初心,只看結果的話,魏征也的確堪當大唐「重器」!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
三國時期命運凄慘的6位美女:一位成為玩物,一位被劉備當肉吃了!
2023/08/03
為何李世民敢向父親造反,而朱棣卻不敢?看看李世民的底氣!
2023/08/03
歷史上的3大陽謀:明明知道是個陷阱卻無力反擊,千年來無人能破
2023/08/03
三國有一對奇葩父女,父親亡了曹操的天下,女兒毀了司馬懿的社稷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是司馬懿的克星,諸葛亮也是他的手下敗將
2023/08/03
正史中的劉備武力到底有多強?5位大將全死在他手上,都有誰?
2023/08/03
匈奴給漢武帝下戰書:天心取米,漢朝小吏每個字添一筆,嚇退匈奴
2023/08/03
歷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憑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
2023/08/03
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勾引89歲外祖母,強占太子妃,玷污太平公主
2023/08/03
袁克文:袁世凱最喜愛的兒子,公然反對帝制,迷戀酒色遺產僅20元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