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一統的王朝細分下來總共有12個,其中漢族政權共有10個。宋朝雖然不算是大一統王朝,卻是由漢人建立的、終結了五代十國混亂割據的王朝。
很多朋友都認為宋朝自上而下軟弱無能,皇帝既不敢穿黃色龍袍,也不敢自稱為「朕」,但這其實都是一種誤解,我們來一一分析。
華夏文明博大精深,自伏羲創造八卦、老子傳播道家思想以來,萬物相生相克的思想,便扎根在每一個華夏子孫的心中。故而每次改朝換代時,后繼者都會以「五行相克」之法為自己正名。
以秦國為例,大秦以武力統一天下,崇尚黑色,因此秦帝國從上而下,清一色以玄色為尊,崇尚水德。也就是說,秦國不論是君主、文武,還是士兵,普遍服飾都以黑色為主。
到了劉邦時,西漢取代秦朝,張蒼認為秦國祚太短,不應算是正統朝代,漢朝應該承接周朝的火德。然而到了漢武帝時期,又認為秦國屬于正統,五行之中土克水,又崇尚起土德來。
後來由于傳言中劉邦斬白蛇起義,被傳為「赤帝子」(紅色屬火),再加上王莽篡漢中斷了西漢的延續。所以到了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光復漢室后,重新將東漢定義為火德,這便有了後來「炎漢」之稱。
故而漢朝皇帝的龍袍,大多以黑色為輔色,紅色為主色。由此可見,朝代服飾顏色的變化,與五行息息相關。那麼也就是說,早年間統治者并沒有將黃色視為權力的象征。
那麼黃色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皇室代表顏色的呢?這就不得不提起另一個盛世——大唐。
唐朝同樣比較復雜,也出現兩漢中斷的局面。最初唐屬土德,土德對應黃色。但中間被武則天中斷建立了武周,故而在五行認定上,武則天強行認祖周文王,導致五行出現了認知偏差。于是唐朝有水德和土德相互存在的說法。
但不可否認的是,唐朝正式將黃色視為皇家御用的顏色,這種情況在很多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畫像中都有體現。
按照五行排序,宋朝當屬木,木是綠色,故而宋朝官服大致分為青色、綠色、紅色和紫色。五行當中木生火,因此官職越高,紅色越重,所以宋朝帝王的服飾也以紅色為尊。
由此可見,宋朝統治者不穿黃色龍袍并不是不敢,而是五行的緣故。
當然,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又有一些「玄學」的意味。宋朝統治者不穿黃色龍袍還有更加客觀的原因,那就是政治因素。
宋太祖趙匡胤是靠著陳橋兵變登上皇位的,當時周世宗柴榮突然駕崩,留下了一對孤兒寡母,和戰功赫赫的趙匡胤。趙匡胤的部下都不服小皇帝,在陳橋給趙匡胤披上龍袍正式造反,史稱「黃袍加身」。
因為這個原因,趙宋建國大義名分上顯得并不正當,這就導致趙匡胤對柴氏皇室抱有極大的愧疚,不僅對柴氏后人頒發「丹書鐵券」,甚至還在祖訓中教導后世子孫善待柴氏后人。
也就是說,趙匡胤看到黃色龍袍,必然會勾起心中的愧疚或是遭到天下人的議論,那麼作為帝王他絕對不會允許這種局面出現。 黃色龍袍就成為了宋朝統治者的禁忌。
同樣,趙匡胤可以黃袍加身,他也忌憚手下的將領會不會重現當時的局面。因此除了兩宋重文輕武以外,不穿戴黃色龍袍也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味。
除此之外,宋朝高層十分厭惡唐玄宗時期以及五代十國舊貴族的驕奢淫逸。北宋時期朝野上下崇尚節儉和樸素,用以牢記前朝覆滅的原因。
這種風氣最能表現在服飾和生活上,皇上都可以穿著普通、平易近人,那麼大臣和百姓也相繼模仿。從而將兩宋締造為中華上下幾千年商品經濟最發達、最富足的朝代。
其實還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證明,那就是瓷器。中國的瓷器揚名海外,外國人甚至用對中國的名字代稱瓷器,這就是為什麼「china」既是中國,也是瓷器的原因。
元明清時期的瓷器,端莊大氣,有華麗簡約的青花瓷,也有繽紛富貴的琺瑯瓷。偏偏作為最富有的兩宋,瓷器卻是最樸素的純色,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宋朝皇室對于享樂的看法。
在這種節儉的風氣下,宋朝皇帝又怎會選擇工序龐雜、消耗財力的富貴服飾?只可惜到了南宋時期,國家上下又開始重蹈起前朝的覆轍,沒有將節儉貫徹道理,只是將不穿黃色龍袍的習慣保留了下來。
對于稱呼來說,沒有皇帝不稱「朕」的,宋朝只是朝野稱呼皇帝的時候不稱「陛下」,而是稱呼「官家」而已。
例如唐代宦官稱呼皇帝為「大家」、「圣人」,外族稱唐朝皇帝「至尊」、「可汗」一樣。稱呼不同,并不能證明什麼。那麼宋朝臣民為何稱皇帝為「官家」呢?
「官家」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顧名思義和官府有著直接聯系。到了東晉時期,「官家」這一稱呼涵蓋更廣,就像現在我們稱呼政府部門為「公家」一樣。
到了南北朝時期,「官家」第一次開始用在君王身上,視為當朝最大的「公家」。五代十國這種稱呼更為普遍了起來,上可指君王,中可指公職人員,下可指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所以說,「官家」一詞是宋朝對前朝稱呼的一種延用,同樣也有拉近與百姓關系的意思,這是北宋皇室謙卑、樸素的一種表現。
與這種情況相近的,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將皇家才能享用的「鳳冠霞帔」解禁,讓百姓女子也能風風光光嫁人。
綜上所述,宋朝皇帝并不存在不敢穿「黃色龍袍」的說法,也不存在不稱「朕」的說法。即便是「官家」,也是臣民對于君王的稱呼,而不是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