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國轶事
後宮秘史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匯
历代皇帝
野史分享
三國風雲
趣闻历史
史料记载
古墓文物
全部
    
闖王李自成被殺后,他的妻子高桂英是什麼結局?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3/01/29

今闖、獻并負滔天之逆,而治獻易,治闖難。——馬世奇

眾所周知,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率領一眾農民兄弟推翻了大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推翻大明朝以后,李自成自立為王、建立了大順政權,冊封其妻高桂英為皇后。可惜的是,轟轟烈烈的大順王朝僅僅存在了42天就滅亡,李自成被清軍圍困九宮山而亡。

歷史上對李自成的下場有清晰的記載,可是對其妻高皇后的結局卻沒有詳細的資料,那麼高皇后到底如何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她和李自成的故事。

一代梟雄李自成

史書記載,李自成出生在米脂縣李家站的一戶窮困的農家里,當時正值明朝末年、皇帝昏庸無能,躲在宮里追求長生之術,任由宦官當道導致民不聊生。

米脂縣更是連年干旱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沉重的苛稅徭役讓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熱,李家實在是養不起李自成,無奈之下將其送入寺廟當和尚。

生活在動蕩年代廟里也不會好過,很快廟里也入不敷出、養不起這些和尚,于是便將他們遣散回家。李自成的父母親人都相繼去世,無處可去的他只好當了一名驛卒,勉強糊口度日。

充銀川驛卒。

有一次性格剛直的李自成得罪了鄉紳,沖動之下失手將其打死,為了免受牢獄之災他逃至甘肅,并跑到當地軍營投兵。

當兵沒幾年,李自成就因為犯錯被開除軍籍,無奈之下再次返回家鄉,在同鄉長輩的操持下迎娶了第一任妻子韓金兒。

韓金兒嫌貧愛富,瞧不上債台高筑的李自成,時間久了便和同村人勾搭通奸。

李自成一氣之下殺了韓金兒,再一次跑回甘肅投到了參將王國的軍隊麾下。當時,明朝的軍隊治理十分混亂,食不果腹衣不避寒,導致士兵怨聲載道。

參將王國克扣軍餉成為壓倒士兵的最后一根稻草, 已經被提拔為軍中把總的李自成,為人仗義年紀又大頗有幾分威信,在他的帶領下士兵殺死王國就地起義。

這些士兵基本都是來自各地出身貧苦的農民,因為活不下去才在艱苦的甘肅邊境當兵,能吃苦又堅韌戰斗力十足。

在李自成的整頓下,這支軍隊訓練有素,逐漸壯大并征戰四方。

明朝各地都不滿朝廷的壓迫,活不下去的農民紛紛起義,天下政權分為幾派。李自成自知要推翻明朝,單靠自己的力量太過弱小,于是帶領軍隊投靠高迎祥。

自成乃與兄子過往從迎祥,與獻忠等合,號闖將,未有名。

就這樣李自成逐漸有了自己的勢力,而且還在熟人的介紹下,迎娶了第二位妻子邢夫人。兩人成親后,邢夫人負責在大營中管理軍備物資和軍糧,平日里帶領軍中一眾女眷處理軍中后勤事務。

邢夫人頗有幾分管理才能且性情爽朗,在軍中極受尊重,可謂是李自成的賢內助。不過,李自成常常在外帶兵打仗,十天半個月不回大營一次,導致夫妻倆聚少離多。

李自成的部將高杰時常因為兵器物資和邢夫人交驗接觸,便趁虛而入背著李自成和邢夫人私通。 後來,高杰為了榮華富貴,帶著邢夫人投靠明軍逃之夭夭。

福禍相依,喜結連理

兩人逃跑以后李自成才后知后覺,自己的好兄弟和妻子背叛了自己,連續遭到兩位妻子背叛,讓李自成一再的在感情上受挫,逐漸對感情心灰意冷。

不過,有時候冥冥之中緣分上天已經注定好了,李自成有一名屬下名字叫做高一功,高一功有一姐姐叫做高桂英,為人英姿颯爽勇武聰明。

高桂英曾經結過一次婚,新婚丈夫在成親后不久就不幸去世,留下她一個寡婦孤獨生活。

高桂英欽慕于李自成這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在高一功的撮合介紹下兩人情投意合,很快李自成和高桂英成親。

高桂英不怕吃苦跟隨李自成四處征戰,她頗有幾分俠義之氣又喜好舞刀弄棍,為了更好的輔佐李自成推翻明朝,高桂英也組建了一支女子軍。

以米脂婆姨為骨干組成娘子軍。

高桂英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和訓練計劃,并且根據女子的身高和力量特制了輕便的棍棒武器,使得這一支女子軍不輸于男兵軍隊的戰斗力。

經過夜以繼日的訓練女子軍作戰十分勇猛,時常和明軍打游擊戰,靠著高超的作戰技巧多次贏得勝利,打的明軍措手不及,成為李自成起義軍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明朝皇帝為了打擊農民起義軍派出大批士兵鎮壓,高迎祥、張獻忠等人相繼敗亡,李自成在高桂英的支持下,率領農民軍在各地輾轉和明軍作戰,進而成為了農民起義軍得到最大首領。

李自成自身艱難卻始終拉攏民心,在四川作戰時將軍隊的糧餉發放給災民充饑保命,還派遣軍醫為這些窮苦百姓診治看病,當地百姓感念李自成的大恩,紛紛加入軍隊和明朝抗爭。

一時間,李自成的軍隊人數達到了數萬人,成為最大的一支起義軍。此時,高桂英則輔佐李自成管理這支龐大隊伍,衣食住行等后勤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條。

深得人心的李自成自封為「闖王」,要帶領窮苦的百姓闖出一片新天地。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建立大順王朝,冊封一直陪其同甘共苦的妻子高桂英為皇后。

自成毰笠縹衣,乘烏駁馬,入承天門。

雖然李自成推翻了明朝建立了新的政權,但卻注定坐不穩皇位,其中原因有兩點。

一是李自成起義初衷是以農民的利益為主,其均田免賦的理念勢必損害中上層的讀書人以及大家氏族的利益,不能拉攏這些人支持新王朝,缺少最為有力的階級支撐。

二是李自成目光短淺忽視了最大的敵人,在他攻入北京城時邊關滿洲人數十萬清軍正虎視眈眈,準備借著中原大亂隨時入關,掠奪李自成的勝利果實。

三是李自成成為皇帝后得意洋洋,軍隊擄掠民財、大量官員受到迫害,失去了民心個大量官員的支持。

大縱淫掠,民不勝毒,縊死相望。

果不其然,不久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投靠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清軍入關成為壓垮李自成的導火索。

雖然吳三桂不是李自成的對手,但是清軍是馬背上的民族,作戰勇猛身體素質強悍,善于用弓使劍的他們自是在戰場上比李自成的農民軍更有優勢。

山海關大戰李自成在清軍和吳三桂的前后夾擊下兵敗撤退,不得已之下率領僅剩的三萬余人軍隊逃回了陜西,清軍緊追不舍并且用大炮攻打大順城,迫使李自成棄國都西安敗走。

接二連三的交手中李自成相繼失利,身邊大將被斬殺殆盡,清軍步步緊逼將其逼到了湖北通城的九宮山上。

李自成率領二十余人登上九宮山后,被投靠清軍的民兵埋伏殺死,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賊眾大潰,自相踐踏死者無算,僵尸遍野,溝水盡赤。

巾幗豪杰高桂英

李自成身死的消失傳來,高桂英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中,大順軍軍心不穩,有些將領眼看李自成死亡背信棄義,帶著屬下投靠清軍。

高桂英消沉了幾天后,便很快振作起來,她繼承亡夫遺志,誓死不向清軍低頭,率領大順忠心耿耿的士兵將領繼續與清軍搏斗。

大順軍尊稱李自成為先帝、高桂英為太后,高太后親自披掛上陣、騎馬殺敵,在他的鼓舞下大順軍團結一心,抱著拼死一搏的心態浴血殺敵,將清軍打的節節敗退。

當時,高桂英沖鋒在陣前斬殺無數清軍,令清軍聞風喪膽不敢與其正面作戰。

南明皇帝朱聿鍵得知高桂英屢建奇功的英勇事跡,不由得欽佩這位女中豪杰,冊封其為節孝貞義一品夫人。

封節孝貞義一品夫人,號其軍為「忠貞營」。

只可惜,再厲害的女中豪杰也難敵數十萬的清朝大軍,大順軍的士兵日夜不休的作戰,一個又一個在她身邊倒下,高桂英來不及悲傷,帶領剩余的士兵撤退到湖北興山縣茅麓山。

二十萬清軍將茅麓山團團圍住,為防止清軍攻山高桂英率領士兵在山上建立了山寨,作為軍隊的大本營。

大順軍在茅麓山周圍一百五十余里埋設尖利的木樁,作為城墻抵御清軍,又設下了重重陷阱埋伏阻擋清軍。

清軍認為山上的數萬大順軍不過是強弩之末成不了氣候,于是乎只派出一批批的清兵攻山,結果卻被打的節節敗退,無數清軍在陷阱下滾落山崖不見尸首,極大地打擊了清兵的軍心。

茅麓山固若金湯始終讓清軍找不到突破口,上山就會被擊退,清軍也只好在山下安營扎寨尋找時機。

大順軍在高桂英的帶領下苦苦支撐,擊退了一波又一波想要攻山的清兵,防守了數月有余。

在支撐了數月以后,大順軍的糧食物資越來越匱乏,山下被清軍圍得水泄不通,無法出去運輸糧食和必需品,日夜對抗清軍也讓大順士兵的精神越來越匱乏,每個人心里都明白這是一場沒有勝利的戰爭。

等到彈盡糧絕的時候,山下的清軍就會攻打上來,高桂英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帶領一眾女眷刨樹皮挖野菜勉強果腹,最終饑餓疲憊的大順士兵再也無力對抗清軍。

有些人實在是扛不住偷跑下山投降清軍,清軍從這些逃兵處得知山上的情況,認為時機已經到來便再一次圍剿茅麓山。

高桂英站在茅麓山上,看著沖上來的清軍,下令燒毀山寨,她毅然決然的奔入火中自盡,致死不愿成為清軍俘虜。

桂英舉家自焚。

或許是被她的精神所感動,堅守在茅麓山最后戰線的將士,也跟隨高桂英一起自焚而死,為大順王朝殉國。茅麓山的大火燃燒了幾天幾夜,大順王朝徹底覆滅。

高桂英最終以身殉國,這位巾幗英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李自成的遺志守護到了最后一刻,稱得上是一位女中豪杰。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明史》

呂布和黃忠兩人,誰的箭術更高?二人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2023/08/09
萬歷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才知道另有隱情
2023/08/03
宋太宗強幸小周后,讓畫師當場作畫,為此李煜寫了一首詩流傳至今
2023/08/03
歷史上真實的晴川:是康熙厭惡的兒媳婦,雍正登基后將她挫骨揚灰
2023/08/03
歷史上真正的甄嬛:一生無寵靠兒子笑到最后,死后拒絕與雍正合葬
2023/08/03
秦瓊兒子墓出土,揭開唐第一猛將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2023/08/03
史上最牛和尚:權傾朝野玩弄公主和女皇,因太囂張32歲被亂棍打死
2023/08/03
北魏高皇后遷葬遇詭事:一丈長的大蛇趴在棺上,蛇頭刻著「王」字
2023/08/03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換來30年的安定
2023/08/03
三國中被劉備、諸葛亮嫌棄的大將,卻能輕松斬殺徐晃,他有多厲害?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