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曾經出現了很多知名的將領,他們在軍事方面非常有能力,打贏了很多場戰爭,因此名垂青史。有一位唐朝初期的名將,戰敗后被吐蕃俘虜,原本應該被斬首,但是吐蕃王看到他直接大哭一場,然后下令將其放走,這位將領就是王孝杰。
王孝杰出生于如今的山西地區,家境一般,當時雖然已經有了科舉制度,但是想要通過考科舉入朝為官,難度還是比較大的。王孝杰漸漸長大后選擇加入了軍隊,從底層士兵做起,在戰場上他十分勇猛。
王孝杰憑借著出色的戰斗力以及自己的軍事天賦,在戰場上立下了很多的功勛,官職也有所升遷,但是朝中無人,職位始終不算高。公元678年,他跟隨唐朝大軍征討吐蕃,卻被敵軍俘虜,釋放回來之后,武則天時期得到重用。
公元692年再次征討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公元697年擔任行軍總管,征討契丹,在河北唐山地區孤軍深入,最終兵敗墜谷而亡。
公元677年,吐蕃發動叛亂,率兵攻打涼州地區,唐朝皇帝準備派出將士征討吐蕃,當時朝中武將劉仁軌與宰相之間有仇怨,于是就準備利用這一機會排擠對方,他故意向唐高宗推薦宰相,稱其出馬必定可以平定吐蕃。
皇帝看到后,最終下令讓宰相出兵,任命王孝杰為副總管,由他們率兵駐守邊關。這一決定在當時其實并不明智,唐高宗時期朝中武將能人很多,除了剛剛說到劉仁軌之外,還有薛仁貴裴興勛等有著極其出色的軍事才能。
但是這一次征戰中,這些頂級將領根本沒有跟隨。負責統領唐朝軍隊的只是朝中的宰相,他善于處理政事,但在軍事方面表現一般,一直都是一位文官,除了他之外帶領的幾位將士大多數的水平都和王孝杰差不多。
雖然打勝過賬,但是指揮的基本都是幾萬的士兵,很少負責指揮10萬人以上的大型戰爭。果然到了戰場上,王孝杰領著一支隊伍在高原上向敵軍沖去,卻遭遇了吐蕃的埋伏,雙方展開一場激戰。
宰相率領將士駐守后方不愿意派人前去增援,最后王孝杰就被敵軍抓獲,成為了俘虜。當時被抓之后,吐蕃人原本想要將其殺掉祭旗,但在臨刑之前,吐蕃的最高統治者突然看到了對方,并且因為太震驚。
當時直接痛哭流涕停不下來,后來才知道原來王孝杰外型實在太像他的父親了,因為這特殊的長相,王孝杰不僅沒有被殺,反而受到了吐蕃王的厚待,賞賜他錦衣玉食,通過和唐朝官員的談判之后,王孝杰又被放了回去。
后人研究他為什麼會長得像吐蕃王的父親,發現此人出生在山西通關地區,和西域邊境部落并沒有什麼聯系,可能真的是巧合吧。
這段故事在史書中有非常清晰的記載,讓如今人看來覺得十分荒誕,戰場上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俘虜了對方的大將,不將其殺害,只是因為長的像自己的父親竟然將其還了回去。
而且王孝杰回到朝堂之后,憑借自己在吐蕃停留的那段時間,對于吐蕃的觀察了解,到了武則天執政時期,他再次被派去平定吐蕃,這一次他成功收回了安西四鎮,被任命為左衛大將軍。
后來又在青海湖地區擊敗了吐蕃和突厥的聯軍,此戰之后他的官職進一步升遷,官居三品,王孝杰之所以被釋放,其實背后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認真了解一下當時的吐蕃歷史,就能夠知道了。
說起吐蕃的統治者,大家想到最多的肯定是松贊干布了,他求取了唐朝公主,和唐朝建立了友好的關系,但是在34歲的時候他就去世了,而且離世之后他并沒有成年兒子在世,只能把皇位交給了年幼的孫子。
孫子即位之后朝中政權就徹底掌握在了宰相祿東贊的手中,后來幾位吐蕃王的壽命都不是很長。到了王孝杰這一時期,在位的吐蕃王是赤都松贊。當時朝中的政權都掌握在論欽陵手中,此人有著極高的軍事才能,在朝中也有極大的威信。
吐蕃王沒有什麼權利,為了限制對方勢力進一步擴張,減少他在朝中的威信,他想要和唐朝交好,得到對方的幫助,所以才會放走王孝杰,可能即使這時候發現這位唐將并不像自己的父親也會找出其他借口,將其釋放。
結語
王孝杰作為唐初名將,在戰場上確實有一定能力,曾經被吐蕃抓捕,最后憑借外形逃得生天,后來在武則天手下也做出成績,在當時他被吐蕃王釋放,并不僅僅是外形酷似他的父親,更是因為吐蕃的內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