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多年,相互制衡,直到它們仨的第一任領導班子,相繼離世,勝負才逐漸分了出來。
蜀漢最先于263年,被曹魏所滅,接著曹魏內訌,權臣司馬懿的后人司馬炎,效仿當年的曹操,篡奪了曹家的政權,改國號為晉。
此時,君王都換了兩家人了,孫吳政權還屹立不倒,直到280年,司馬家才打敗了孫家,取得了天下大權。
三國統一,推遲整整十六年,其實不是孫家有多厲害,而是魏國早年出了一樁史上最大的冤案,錯殺了一名大將,才導致三國遲遲沒有統一。
這名被冤殺的大將是曹魏名將鄧艾,他是曹魏滅蜀的第一功臣。可鄧艾剛立下大功,還沒來的及享受皇帝的賞賜,就遭人陷害,連同自己的兒子一起被殺。
鄧艾生前已經計劃好了滅吳的策略,還沒來得及實施,就一命嗚呼,而猜忌鄧艾,導致他被殺的人,是司馬昭。更諷刺的是,鄧艾原是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將。
鄧艾早年生活貧窮,當過很小的官吏,沒有撈到什麼好處,但他卻很喜歡軍事,看到高山、溝壑什麼的,他都要駐足研究一番, 思考打仗的話,軍隊要如何部署。
雖然人人都嘲笑鄧艾,但他的確被當時曹魏最大的權臣司馬懿給看中了。從240年起,曹魏就開始正式屯田,好儲備軍糧與孫吳開戰。
鄧艾當時被派去巡查這些田地,他提出了兩點重要的建議,司馬懿聽后十分贊賞,并按照鄧艾的意思執行。
打仗雖然最終要靠人力和戰術,后備物資也是不可缺少的。曹魏能在三國中,保持相當一段時間的最強實力,很大程度上是鄧艾在軍糧儲備上,和政策上的功勞。
243年,鄧艾獲得生前,任南安太守,249年,蜀漢大將姜維進攻雍州時,鄧艾與雍州刺史陳泰、征西將軍郭淮一起參與了抵抗戰。因立下戰功,鄧艾被賜封關內侯、討寇將軍。
那時候,鄧艾就對胡漢雜居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司馬師基本都采納了他的建議。
要是鄧艾不死,晉朝后來應該不會搞出胡人亂華的事情來。253年,孫吳的諸葛恪決定興師伐魏,但他過于輕敵,久攻不下,被迫撤軍。鄧艾便跟司馬師分析說,孫權死后,諸葛恪穩定不了朝綱。對內不得民心,對外頻繁發動戰爭,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孫吳就完了。
能說出這樣的話,表明鄧艾已經在心里,籌劃對付孫吳的方針了。
司馬師病逝后,姜維和投奔了劉禪的夏侯霸,還有蜀漢征西將軍張翼,一起攻打魏國。司馬昭連忙派鄧艾出征。
在蜀漢滅亡之前,鄧艾屢敗姜維,最終于263年率先攻入成都,一舉拿下蜀漢。
立了史上最大的功勞,鄧艾不居功自傲是不可能的。他在成都嚴格約束手下,并妥善安頓了投降的人,積累了一波人心 。
在安頓蜀漢俘虜時,他擅自做主,封賞劉禪及他手下的臣子。
本來,鄧艾是想著和平解決蜀漢問題,好抓緊時間,再接再接攻下孫吳,沒想卻觸了司馬昭的霉頭。
司馬昭此時只想趕緊謀朝篡位,心思完全沒放在滅吳上。鄧艾在蜀國的舉動被鐘會參了一本,誣陷他有謀逆之心,司馬昭立馬將鄧艾與其子鄧忠扔進了大牢。
可其實,當時真正謀反的是鐘會本人。姜維假意投降,等待時機復國。
鐘會得知后與他共謀,先打擊了鄧艾,砍斷曹魏的臂膀,再借口曹叡的妻子郭太后有遺旨,聯合姜維于成都起兵討伐司馬昭。當然,鐘會的起兵肯定沒有成功,他死在了亂軍之中。
但是被打入大牢的鄧艾,卻不再受司馬昭信任,與鐘會一起抓捕鄧艾的衛瓘,平息了鐘會叛亂后,又讓曾經跟隨鄧艾伐蜀的田續,去殺了鄧艾父子。
這兩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殺了鄧艾,自己上位。于是鄧艾一死,伐吳這件事就徹底耽誤了下來。要不是孫休病逝后,殘暴的孫皓繼位,壓迫百姓鬧的民怨四起,孫吳不會那麼快走向滅亡,說不定還能再耗西晉一個十六年。
西陵之戰后,孫皓錯判了形勢,多次小規模攻打西晉,耗盡了國力,最終自己扛不住,西晉輕輕一打,便滅亡了。所以,與其說西晉滅了孫吳,倒不如說是耗死它的。
而冤死的鄧艾,三年后才有人上書為他鳴不平。又爭議了好幾年,到了273年,司馬炎才為了表示自己的仁愛,下令封了鄧艾的孫子為郎中,間接為他平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