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雖不提倡女性接受教育,但還是有著像李清照、魚玄機這般腹有詩書氣自華,才華卓絕的女子。
古代的文人墨客們,通常以 吟詩作對為樂的,也時常會舉行詩會,來進行文學切磋。曾經便有一位才女,出了一則上聯:
「銀槍雖利,難破千年草地。」
眾人聽后,鴉雀無聲,正當才女以為無人能回答時,忽然有一男子回應了下聯,才女聽后覺得甚妙,甚至不禁羞紅了臉。
為何才女會因下聯羞紅了臉,男子所回答的下聯究竟是什麼?
古代江南地區,最為盛行詩詞文化,江南的煙雨迷蒙、水鄉美景,也是給浪漫的詩人們提供了眾多的詩詞素材和靈感。
而張才女,便是自小是由江南文化滋養長大,雖古代不提倡女子讀書,但張才女的父親卻認為,女子要 有學識,才能 修養品德, 開闊眼界。
張家祖上也有人曾為官為商,祖輩積攢下來的資源與財富,使得張才女自幼衣食無憂,家中還專門請了教書先生前來,為張才女 教授知識。
張才女機敏聰慧,又有一副好皮囊,一直到了張才女長大成人,到了快議親的年紀。前來議親的人,是踏破了張家門檻,但張才女德才兼備自然眼界較高,瞧不上前來說親的人家。
這讓張父犯了難,雖說家中殷實,不愁張才女嫁不出去,但古代女子若是年紀大了,還沒能嫁出去,可就難辦了。
張父焦急詢問張才女心屬有無人選,而張才女卻說道她所追求的,是靈魂上契合的伴侶,定是要與其 心意相通、 志趣相投的人。
張父知曉張才女,平時最喜 吟詩作對,便自作主張為張才女舉辦了一場詩會,希望能從中挑選出他的 乘龍快婿。
消息即出,很多文人墨客都紛紛趕來參加此次詩會,一睹張才女的風采,也能在詩會當中結交到許多詩友。最重要的是,萬一自己能與美人情投意合,不妨也是一樁美事。
詩會開始后,張才女坐在亭中屏風后,而亭外人山人海。張才女對張父為其召開的「以詩招親」的詩會,感到無奈,但免不了張父的好意,卻也不相信能因此找到她心屬之人,便刻意作了一副讓人難以對出的上聯,讓侍女向外展示。
侍女將寫有: 「銀槍雖利,難破千年草地。」地上聯掛在亭外讓外面的文人墨客思考下聯。
并說:「若是有誰對上此聯,并能讓小姐滿意之人便,是今日詩會拔得頭籌者,老爺便做主將小姐 許配給他。」
此話一出,人群中傳來激烈的討論聲,但卻無一人回應此聯,正當張才女覺得今日詩會就此作罷時,人群中傳出一男子的聲音,此人道:
「燈火本微,能燒萬里江山。」
張才女一聽,此聯竟與她的上聯如此契合, 「銀槍乃鋒利兵器」,但 「燈火卻是微弱」得幾乎可以忽視,上下 形成對比。
且后半句 「難破千年草地」與 「能燒萬里江山」相交呼應,無論是在 格式上,還是意境上,都扣成了嚴絲合縫的一組對子。
張才女頓時感到欣喜,急忙從屏風后出來,想要看下能對出如此絕妙的對子之人。
張才女見到眼前面容清秀的書生,便一下羞紅了臉,如此有才有貌之人,屬實是她心中一直 渴望的人生另一半。
因此這場詩會,便以此書生拔得頭籌為結尾而結束。
張父也見其儀表堂堂,自古 才子配佳人,張父便依照之前所說的承諾,將張才女許配給了書生,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兩人,在喜結連理后過上了美滿的日子。
對聯,這種從三國時期就開始傳下來的 傳統文化,時至今日都會在各種場合出現,尤其是在過節時,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家門口貼上,有關于對新的一年的祝福與期盼的對聯。
古有 比武招親,亦有 比文招親,古時以飽讀詩書、學冠五車為尊,從一個人的才學當中,便可知此人的理想抱負,個性品德,而運用對對聯的方式,也是那時一種文人 交流切磋的方式。
但有人會覺得在比文招親中,依靠對對聯就來決定其終身大事,未免有些 草率和隨意了。
其實在古代很多婚姻大事,都是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決定的,張才女父親思想開明,才允許張才女通過對聯,來尋找心意相通之人。
而且通過所對出的對聯,也可以 觀察出此人的品德秉性,從而判斷這個人,是否是可以托付終身之人,所以通過對對聯的方式來招親,也并非毫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