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揚州陸家的二小姐陸英出嫁了。
揚州陸家是名門望族,陸英的父親還是鹽務官,家財萬貫。為了她的婚事,陸家提前1年就在準備嫁妝。
她嫁到了合肥,家里人便把嫁妝從揚州運到合肥,足足雇傭了十艘船。
送嫁那天,送親隊伍綿延幾里,從四牌樓一直延伸到龍門巷。
她的嫁妝清單,多到嚇人。紫檀木傢俱有6套,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珍貴書畫數都數不過來,連掃帚、簸箕這樣的小物品也是成套的,而且上面都掛著銀鏈條。
婚禮聲勢浩大,無數路人看熱鬧,其中有個老太太,卻嘆了一口氣說:「豈不聞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老太太的話,大約是說婚事太耀眼,新娘或許沒有好命。
如她所言,新娘陸英的生命,定格在36歲。
結婚16年,她生了14個孩子,可婆婆對她不滿意,話里話外都是她害死了自己孫子。
她去世后,她的丈夫很快就迎娶新媳婦入門。
精挑細選的婚事
陸英的婚事,是家里人精挑細選的強強聯合。
她的丈夫,名叫張武齡,時年17歲。他祖父是洋務派代表人物張樹聲,官至封疆大吏,家里有良田萬畝,單張武齡名下,每年就有10萬石租糧。
最可貴的,是張武齡不抽煙不喝酒不玩牌,從小嗜書如命,博學多才。
他們是典型的父母包辦婚姻,婚前沒見過面,但洞房花燭夜,張武齡一揭蓋頭,立馬就動了心。
自古揚州出美女,陸英更是絕色美女。不僅如此,她還精通琴棋書畫,善詩書有才華,氣質非常好,讓人過目難忘。
可惜,張家的老人卻不喜歡這樣漂亮的陸英,他們說:「漂亮的女人,都活不長久。」
張武齡是家中長子,陸英自然就是長媳。
嫁入張家后,陸英一手接管了整個張家。
張家是個大家族,上至祖父張樹聲留下的姨太太,下至父親留下的五個太太和其他叔叔嬸嬸、小叔子、小姑子,加上各房仆從,
足足40多口人,但陸英都處理得非常得體。小到口味禁忌、對外采辦,大到人際交往、大小禮節,陸英處理得游刃有余,禮節周全。
長輩們的壽誕,她準備的禮物非常貼心;同輩們的爭端,她可以三言兩語開解;不聽話的奴仆,她也能收拾妥帖。
在陸英的管理下,張家人的生活開始變得自在起來,雖然也有人不服氣,但都只是日常摩擦,陸英從不為此煩惱。
陸英最怕的,還是婆婆的碎碎念。
傳宗接代的壓力
嫁入張家的陸英,腦袋上一直壓著一座大山——子嗣。
張家的后人,到了張武齡這一代,人丁就已經很少了,因此,綿延子嗣是長媳非常重要的任務。
陸英身體健康,肚子也很爭氣,進門不久,就接連懷了3胎。可惜,前3胎都是女兒。
第一胎生女時,婆婆并沒有什麼閑話,非常高興,也很心疼剛生下來的張元和。
第二胎生女時,婆婆雖然有些失望,但還算明事理。
第三胎生女時,婆婆的臉色就很難看了。
那時候的人,還不懂染色體,不懂生兒生女,是由男人決定的。
張母心里開始犯嘀咕,認為是陸英生不出兒子,便開始明里暗里勸她大度,意思就是給丈夫納妾。
張武齡倒是不在意,反而勸妻子別著急,子女是命定的緣分。
很快,陸英就懷上了第4胎,這一次是個兒子。
可是,她接連懷孕,身體并沒有休息好,生育時難產大出血,孩子生不出來,窒息而死。
這一次,婆婆就變了臉色,甚至對著陸英破口大罵:「都是你害死了我的孫子!」
在當時的社會里,生不出兒子,就是對不起祖先,就是根基不穩,就是遭人口舌。
張家人多口雜,管家總會得罪人,最后,張家上上下下的人,都認為是陸英的緣故,才導致了孩子的去世。
陸英剛生完孩子,就驟然失去孩子,她比任何人都要難過,可如今,全家人都在怪她。
她開始郁郁寡歡。
當時,張武齡一直在外忙事業,經常不在家,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敏銳察覺了妻子的變化。
他當場對全家下了禁令,不許任何人提起這個孩子。
然后,他帶著陸英離開了家,先去了上海,再去了蘇州,興辦樂益女中,接納貧寒人家和工人的女兒讀書,而且不收她們的學費。
離開了一大家子人的閑言碎語,加上張武齡的細心陪伴,陸英開始走出失去兒子的陰影。
她開始帶著3個女兒讀書,并且在家里擺滿了書,還鼓勵傭人們一起看書,并且舉辦讀書比賽,發獎金。
在她的帶動下,張家上上下下都喜好讀書。
後來,她懷上了第5胎,依然是個女兒,但此時的她,已經沒有那麼煎熬了。
此后,她又接連懷孕,生的都是兒子。
結婚16年,她一共生了14胎,可惜只有9個孩子活了下來,5個兒子4個女兒。
風華正好,意外去世
陸英把孩子養得很好,尤其是她的4個女兒,後來成了著名的「合肥四姐妹」。
葉圣陶說:「九如巷家的四個姑娘,誰娶了都會幸福一輩子。」
著名漢學家傅漢斯、語言大師周有光、文學大師沈從文都是陸英的女婿,只可惜,她沒有機會看到這一切。
36歲那年,她剛生完第14胎。
生產很順利,可她突然劇烈牙疼。
醫生為她拔了牙,可卻無法止住她的血,只能眼睜睜看著她流血而亡。。
她的生命,停留在36歲。有人推測,陸英可能患上了「壞血病」,而這在當時幾乎等于是絕癥。
張家是大家族,不能沒有女主人。
陸英去世還不到1年,張武齡便迎娶新媳婦入門。
新媳婦名叫韋均一,出生書香門第。她結婚后生了3個孩子,只有1個兒子活了下來。
她和陸英不同,她打心眼里認為女人無需接受什麼教育,因此處處阻撓四姐妹的學業。
張武齡常常不在家,四姐妹為此受了不少氣,但母親去世前做的一件事,為她們鋪了一條路。
去世前,陸英把所有仆人都叫到身邊,每個人給了一個大紅包,懇請他們善待自己的孩子。
她一直對仆人很好,仆人也很念她的好,處處護著這些孩子。
韋均一不讓四姐妹讀書,仆人就偷偷把張武齡的消息告訴她們,并讓她們去鬧。
韋均一關四姐妹的禁閉,仆人就偷偷幫她們開鎖。
生前,陸英很喜歡昆曲,常常帶著女兒一起去聽戲,後來長大的四姐妹,個個都擅長唱昆曲,而且精通琴棋書畫,也博學多才。
或許,陸英生前結下的善緣,護佑著孩子們順利長大。
陸英英年早逝,生命終結于36歲,她的女兒便個個長壽,都活到90多歲,而且家庭美滿,婚姻幸福。
生命就像一場輪回,我們身處其中,很難去追問付出是否值得。
恰如陸英為丈夫照管家族,16年生14胎,可離世不到1年,丈夫就迎娶新人。
但生命里也常常有感動。
恰如那些護著孩子們長大的仆人,受了陸英一點點好,便一直感恩于她。
或許人生在世就是這樣,有些東西不能強求,一笑了之,有些東西放不下,就義無反顧,只要無愧于心。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