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宋江作為梁山泊的首領,足智多謀,在被朝廷招安后,為宋朝四處征戰,但后來卻被奸臣所害,毒發而亡。
在梁山好漢,為宋朝征戰沙場時,許多好漢因故而亡,兜兜轉轉后,手中握有兵權的三位梁山好漢,竟無一人為宋江報仇雪恨,這是為何呢?
在宋江決定與宋朝軍隊同為一體后,梁山泊的好漢們,跟隨宋江參與到平定方臘之戰中,在這場慘烈的戰爭里,曾經的梁山108將,最后只剩下49人。
而后這49人中,又有人因病離世,便只剩了38人存活在世。其中有11人與宋江意見不合,便離開了宋江的陣營,這樣算下來,梁山好漢最后只余27人。
在這27人中,能算得上手握重兵的也只有3位
,分別是在被宋朝招安后,授予御營兵馬指揮使得呼延灼,被封為保定府都統制的朱仝,以及慣使一把青龍偃月刀,被封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的關勝。
這三人是宋江死后,在梁山剩余的好漢當中,算得上手中握有重兵的人物,但為何這三人并未給宋江報仇呢?
其實,在了解到三人背后的故事后,便可知曉他們沒有為宋江報仇的原因。首先,這三人都有共同的一個原因,便是與宋江結過仇。
關勝本來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后代,是宋朝的一名巡檢,當初吳用施計讓呼延灼詐降于關勝,然后將關勝引入到宋江的寨子中,將其活捉。
關勝礙于當時的情況,在活命與誓死抵抗之間,選擇了歸順于梁山。而呼延灼也是梁山使用相同的套路,吳用
施計活捉呼延灼之后,呼延灼選擇歸順于梁山。
朱仝,雖然在初遇宋江之時,作為緝拿宋江的人,卻將宋江放走,但在之后有恩于宋江的朱仝,卻被恩將仇報。
吳用在招攬朱仝被拒后,宋江便讓人將朱仝追隨的小衙內給殺死了,并且將殺人兇手陷害給朱仝,使得朱仝被逼無奈之下,上了梁山。
這三人都是與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有過恩怨,宋江為了招攬他們上梁山,便讓吳用施計,然后在其走投無路之時,拋出橄欖枝。
這三人也是深知這一點,因此沒有在宋江被毒死后,為其報仇。
其次,三人跟隨著宋江被宋廷招安后,都被宋廷各自安排了官職,而且在跟著上梁山之前,三人也是宋朝朝廷的官員。
當初三人因被逼無奈上了梁山,如今官職在身,甚至官職比在上梁山之前更高,自然不會輕易因宋江的死與朝廷作對,這相當于將手中的官位,拱手送人。
而且,呼延灼本來就是宋朝開國名將呼延贊的后代,是根正苗紅的宋朝官員,當初是因被擒才被迫加入的梁山。
現在重新回到宋軍中,繼續為官,自然是前途一片光明之際,為何要為已死的宋江,斷送掉自己的前程呢?
最后一個原因,可能是三人在與宋江朝夕相處時,看透了宋江的假模假式,畢竟宋江親手將至交李逵毒死,并且宋江還在生后,托夢給吳用、花榮二人,讓他們在宋江的墳墓旁,自縊而亡。
宋江生前,能將親如手足的多年兄弟給殺死,更在生后還想讓左膀右臂給他陪葬,在三人看來,宋江實在是自私自利,只顧完成他的大業,而不顧兄弟性命。
雖然呼延灼、關勝、朱仝手握重兵,但根據這些的原因,并未給宋江報仇。
也有人說他們三人,是因為在家國情仇兩者之間,選擇了保衛家國,因為當時遼朝未除,為了抵抗金人對宋朝的侵略,選擇一致對外。
三人如此做法,也是在情理之中,畢竟無論是已亡故的宋江,還是宋朝廷,都希望這些干將能夠攘外安內,驅逐韃虜,為大宋的子民們做出貢獻。
因此,他們選擇不為宋江報仇,維持現狀,也無可厚非。
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生處于宋徽宗治理的北宋年末,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宋徽宗無心治國,只專注于藝術,并且伴隨著奸臣蔡京的權勢滔天,讓朝野以及人民都對其恨之入骨。
這些好漢在上梁山之前,都是經歷了許多的波折,每個人物都很精彩,且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