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評價最高的皇帝之一,他勤儉節約,穿草鞋上朝,衣服也是縫縫補補又三年,他的寵妃不穿貴族女子的拖地長裙。
他吸取秦二世而亡的經驗教訓,與秦朝暴政反其道而行之,秦朝橫征暴斂、大興土木、他輕徭薄賦,在位期間不建宮殿不修園林,采取「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王朝,即文景之治。
漢文帝劇照示意圖
漢文帝的仁德不用質疑,連司馬遷這位對漢朝皇帝有一些偏見的史學家都給予了漢文帝「德至盛焉,豈不仁哉」的高度評價。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自己的著作《漢書》中盛贊:「周代的成康之治和漢代的文景之治都是美好的時代。」
明代的謝肇淛曾這樣評價:「三代以下之主,漢文帝為最;光武、唐太宗次之;宋仁宗雖恭儉,而治亂相半,不足道也。」漢文帝的仁德、謙恭連李世民、劉秀、宋仁宗都不能相提并論。
可見漢文帝在中國歷史上的威望。
但是我們細品《史記》、《漢書》不難發現,漢文帝其實做過幾件事情,一件比一件讓人寒心。
漢文帝畫像示意圖
可以說劉襄才是誅呂之亂的始作俑者,他第一個高舉反呂旗號,他的兩個弟弟劉章、劉興居在皇宮內給他做內應。
然而由于他們都太能干,不便于功臣派掌控,無緣帝位。
漢文帝即位后,劉襄、劉章突然去世,而且死因不明,不久劉興居也去世,此時距離漢文帝即位才短短三年。
可以說劉襄三兄弟死得蹊蹺,死得不明不白,雖然史書對于他們的死因沒有詳細說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的死都跟漢文帝有關,印證那句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劉襄可是誅呂之亂的首功之臣,當初功臣派承諾事后封劉章為趙王,劉興居為梁王。
劉章劇照示意圖
可是漢文帝給三個侄兒的封賞卻非常寒酸。
因為漢文帝聽聞,劉襄起兵時,他的兩個弟弟給他做內應,事成之后,打算擁立劉襄為帝,所以漢文帝把三個侄兒的功勞都抹殺了。
文帝沒有增封劉襄,只給劉興居、劉章兩千戶食邑,後來還把他們倆趕往齊國,把劉襄的封地割出一部分給劉興居、劉章。
漢文帝這種做法跟當年呂后沒什麼區別,都是想削弱齊國的勢力,
根據史料推斷劉襄應該是咽不下這口窩囊氣,在漢文帝即位的當年被氣死了,接著劉章也郁郁而終,劉興居為此被逼反了。
劉邦最優秀的三個孫子在漢文帝的打壓下離開了人世。
劉章劇照示意圖
漢文帝即位以后,劉長是他唯一在世的弟弟,然而漢文帝對自己唯一在世的弟弟也不放過,在他故意縱容之下,劉長一步步走上了絕路。
當時劉長認為自己的哥哥是皇帝,難免有些驕橫,比如他在光天化下之下殺害朝中大臣審食其,理由是審食其當初沒有救他的生母。
按照漢代律法,殺害朝中大臣是重罪,但是漢文帝卻赦免了弟弟劉長,從此以后劉長更加囂張,他在自己的封國不用漢法,自制一套法令,更夸張的是,他還稱自己的命令為「制」 ,要知道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稱「制」,他的所作所為都在模仿天子的聲威。
然而漢文帝卻不管不問,仍有他胡來,很多大臣都看不慣,袁盎提議讓漢文帝管管自己的弟弟,漢文帝卻不理睬。
袁盎是一位諫臣,他連漢文帝的后宮、一些私事都要管,而且幾乎每次漢文帝都采納了他的意見,唯獨在淮南王劉長一事上,他不聽,致使劉長越發猖狂。
公元174年,劉長召集70個人,僅用40輛車起兵,這點實力就想單干,未免也太看得起自己了,恐怕除了淮南王劉長以外,找不出第二個了。
很快淮南王以謀反罪被捕入獄,後來被漢文帝流放到蜀地。
袁盎又勸誡說:「劉長因為驕縱才走到今天這一步,你把他發配到偏遠地區,他心理上承受不了,要是有個什麼三長兩短,你將會被背負殺弟的罪名。」
漢文帝還是不聽,結果劉長在去往蜀地的途中絕食而亡。
正如袁盎所料,後來民間流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的歌謠,傳遍了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漢文帝為了壓制輿論,只能被迫封劉長四子為王,他們分別享有淮南四郡。
其實漢文帝一再縱容自己的弟弟,無非是為了讓他坐實謀反的罪名,讓他走上一條不歸路,用「釣魚執法」除掉了自己的弟弟,這跟周代鄭莊公為了除掉自己的弟弟的做法雷同。
鄭莊公劇照示意圖
漢文帝在大臣的擁護下即位,他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后少帝還在皇宮內,古人常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小皇帝怎麼處理成為一大難題。
《史記·孝文本記》記載:「乃使太仆嬰與東牟侯興居清宮」,意思是有人派夏侯嬰、劉興居清宮,這個人是誰,史書沒記載,如果不是跟漢文帝有關,干嘛這麼遮遮掩掩,所以有人認為背后的主導者就是漢文帝。
《漢書·周勃傳》記載:「「是夜,有司分部誅濟川、淮陽、常山王及少帝于邸。」,這里的有司指的是有關部門,也就是說有關部門在漢文帝即位的當晚派人殺了漢惠帝的四個兒子。
到底是不是漢文帝授意的呢?史書并沒有詳細記載,當然不排除有人為了邀功,提前做了漢文帝想做的事情。
漢惠帝劇照示意圖
看過《美人心計》的朋友大多知道,竇漪房不是劉恒的嫡妻,其實在她之前文帝有一位王后,正史上也是如此,而且這位王后還生育了四個兒子。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也就是說漢文帝在進京登基之前,代王后就去世了,而代王后所生四子病逝于劉恒登基到他立太子前的這段時間,也就是公元前180年9月到公元前179年正月。
而在這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大臣們先后幾次催促漢文帝立太子,而且他們給的候選人是庶長子劉啟,幾乎當代王后所生四子不存在,那麼這幫老臣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
表面上看功臣為江山社稷著想,勸漢文帝早立太子,實際上是在逼宮,逼漢文帝早點處理掉自己嫡出的四個兒子,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有學者推斷代王后是呂家人,他們的根據是呂后為了控制劉家人,強制推行「劉呂聯姻」的政策,後來功臣派發動政變,誅殺呂氏一族,只有是呂家人無論老幼一個都不放過。
功臣派自然不愿擁立代王后所生的兒子為太子,為了防止呂家人死灰復燃,他們打著「立太子」的旗號,逼劉恒早點做出決定。漢文帝無奈只能選擇妥協,犧牲了自己的四個皇子。
漢文帝劇照
總而言之,從劉襄三兄弟、淮南王劉長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錙銖必較的漢文帝,從惠帝四子、代王后四子身上,我們看到了漢文帝的無奈。
這讓我們了解到了一代仁君漢文帝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