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亂京師之后,在洛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還廢掉了少帝立劉協為帝。
曹操、袁紹、袁術等人以袁紹為盟主召集18路諸侯討伐,但是在汜水關碰到了硬茬。
董卓的前鋒大將華雄確實武力值很高,連斬數人,無人能敵。在聽到上將潘鳳也被斬殺之后,袁紹在大賬里如熱鍋上的螞蟻,再也沒有將軍可派,正在這個時候,關羽出列說道:「馬弓手關羽愿斬華雄!」
大賬中的眾人都看向了他,袁術見他衣服平常,很是輕蔑,就要安排兵士把關羽趕出賬外,而這個時候曹操發話了,并且給關羽親自送上一杯熱酒。
關羽則表示先斬了華雄再喝。
果不其然,等關羽殺了華雄回來的時候,那杯酒尚溫。
這就是《三國演義》里的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全篇作者只用「酒尚溫」來側面描寫關羽的武藝高強,并不正面描寫關羽和華雄斗了多少回合,也不描寫二人一來一去打斗的又是多麼精彩。
然而,演義畢竟是演義,有一定的虛構成分,歷史上,溫酒斬華雄時,18路諸侯中還有四位高手在場圍觀,他們都能斬殺華雄,你知道是誰嗎?
曹洪是曹操的本家兄弟,在剛起兵的時候始終追隨在曹操的左右。
根據史書記載,曹操攻打董卓到了滎陽,但是不幸中了徐榮的埋伏。曹軍丟盔棄甲,死傷過半,曹操本人也眼見得要被活捉。
危急關頭,曹洪出現了,他讓出自己的馬給曹操,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在后面斷后。
面對著堂弟的舍命相護,曹操堅決推辭,曹洪卻說道:「天下可以沒有我曹洪,但不能沒有你啊!」
聽罷這話,曹操感動得幾乎哭了起來。等到二人逃到汴河邊上,又是曹洪找來船只,親自擺渡送曹操過河。
滎陽之戰,要是沒有曹洪,哪里還有后來曹丕建立的曹魏呢?自此之后,他也始終跟隨在曹操身邊征戰三十多年,破黃巾、戰陶謙、征兗州、擊劉表、抵御劉備,屢立戰功。
所以,在這些實際作戰中,我們可以看出曹洪是有多麼的勇猛,如果他能和華雄交戰,一定不會吃下敗仗。
這個鐵血戰將就是夏侯惇。夏侯惇跟曹洪一樣都是早期跟隨曹操的,如果追溯曹操的身世的話,夏侯惇也是曹操的堂兄弟。
在《三國演義》中,夏侯惇脾氣爆裂,在和呂布作戰的時候不幸被箭射中眼睛,夏侯惇認為:「‘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于口內啖之。」足見他的狠辣。
因此,我們常見到的夏侯惇都是一只眼的形象。不過,在歷史上,夏侯惇是沒有吃自己的眼睛的,但確實在和呂布作戰的時候傷了眼睛。
之所以要說夏侯惇勇武不在關羽之下,是因為夏侯惇和關羽有過直接的交手。
劉備攜民渡江之時,與關羽走散。關羽流落在曹營,聽說張飛在古城,便拒絕拜將,留下金印與兄弟過去匯合。他五關斬六將,其中就有夏侯惇一將阻擋去路,關羽便拎起青龍偃月刀和他打了起來。
二人打了數個回合,難分高下,最后打成了平手。由此可見夏侯惇和關羽的武力值相當,如果他和華雄對戰,相信也會不費吹灰之力斬殺。
第三位能夠斬殺華雄的依然是曹操賬下的夏侯淵
夏侯淵和曹洪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是曹操的堂兄弟,早年也救過曹操的命,隨后又跟著曹操征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
不過,從武力值上來看,他可能比不上曹洪、夏侯惇、關羽等人,但是從戰績上來看,他有一個有異于其他人的特點——擅長閃電戰。
當時,張魯占據在成都,漢中就成了擊破成都的關鍵之地。曹操為了攻打張魯,非常放心地讓夏侯淵駐守漢中,就是看中了他領兵破敵出其不意的優點。
我們往回翻看史書,也可以看到夏侯淵大多數勝利的戰績均是以閃電戰為主。
如果在對戰華雄的時候,夏侯淵仍舊用「快」的策略,一定會打贏的,但是一旦被人給拖住,那麼他就很可能會失敗。
根據正史記載,斬殺華雄的并不是關羽,也不是我們在文中提到的以上三位,而是孫堅。
《三國志·吳書》中明確地寫道:「梟其都督華雄等。 」這句簡短的話告訴我們正是孫堅斬殺了董卓賬下都督華雄。
傳說孫堅是孫武的后代。他為人講義氣,非常的勇敢,號稱江東猛虎,是三國時期孫吳政權的奠基者。
有這麼一個事情,他17歲的時候跟著父親乘船去杭州,路上遇到了一群海盜,一群人都不敢反抗,唯有孫堅提著刀去殺海盜。
海盜以為是官府的人來追殺自己都連忙逃跑了,但是孫堅直到把海盜殺完了才回來。
所以,論單打獨斗,孫堅殺華雄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卻將這段歷史篡改成關羽的戰績,讓這位武藝劍術一流的將領缺少了很多關注,也誤導了不少讀者。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做?
首先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本來就是以劉關張三位為主角描寫匡扶漢室的故事,關羽本人的形象是忠義勇猛的。
書中,他在汜水關作戰,正是一個表現他武力值的機會。不過,如果歷史上關羽真的在汜水關的話,華雄確實也打不過關羽。
另一方面,這些人既然都有實力斬殺華雄,但為什麼都沒有動手呢?作者正是要通過這一描寫來表現十八路諸侯討伐諸侯是心力不齊的,其中只有曹操和劉備是真心要打的,其他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利益牽扯。
比如,袁術害怕孫堅立下戰功而占領更多的地盤,故意扣下糧草不發。因此,不久之后,18路諸侯就徹底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