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犯下的錯是否需要后人來承擔?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有人認為從個體角度講,父母殺了人犯了錯不該連坐子女。這對子女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沒有做錯什麼,只是隨機生在了這兒。有人認為從群體角度講,該負責,至少需要承認祖先曾犯下的錯并為之彌補。
因為后人享受了前人留下的福利,對應的,也必須承擔前人留下的罪惡。世人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而朱元璋顯然是支持后者的,他會因著某些人先祖之功過看待對其賞罰。比如說曾因為一位死囚的先祖,送他五條命,也曾因一個人怪罪其家族,那麼這兩個人是誰呢?
送五條命的那位名叫范從文,洪武元年(1368年),范從文以國子生的身份擔任監察御史。御史的職責大家都知道,檢查百官、巡視郡縣、整肅朝儀等事物,這職位其實很容易得罪人。且得罪的不光是同僚,也就是那些大臣們,還容易得罪皇帝。這不,某次擔任監察御史的范從文,便違抗了朱元璋的旨意。
氣得朱元璋要殺了他,但就在處死前夕,朱元璋看到了范從文的籍貫是蘇州吳縣。心里不免有些動容,想到了一個名人,便問:你是范仲淹的后人嗎?事實上他這一問還真問對了,因為范從文就是范仲淹的后人,十二世孫(一說十三世孫)。范從文不知道皇帝為何這樣問,老老實實的回答:微臣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孫。
沒成想他那死去已久的先祖還能再庇護他一次,朱元璋聽了范從文的回答,立即讓人除去他身上的鐐銬囚衣。然后拿起御筆,揮筆寫下了五張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又將這五張紙送給范從文,跟他說:可抵你五次誅身之罪。朱元璋此舉,其實是感念范仲淹的功績,以及高風亮節的節操。
對范仲淹那是敬佩,對另一個人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態度了,說得上是厭惡。這個人便是蒲壽庚,蒲壽庚是宋元時期的知名人物,南宋時期曾擔任過泉州市舶司提舉。因著亦官亦商,蒲壽庚很快積累了大量財富,成為泉州首屈一指的富豪。他能起家靠的是宋朝的信任,靠的是宋朝的委任,可以說沒有宋朝廷就沒有他的發家。
然而蒲壽庚後來卻干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軍南下,蒲壽庚在臨安淪陷后便投降了。不光如此,張世杰想要投奔他,他卻果斷拒絕。雙方在泉州打了一仗,蒲壽庚實力雄厚,加上元軍來援自然是擊退了張世杰的軍隊。這場戰役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殘宋的士氣和力量,也協助元鞏固了在福建的統治。
同時,他還大肆屠殺宋朝宗室以及士大夫,連婦女兒童都不放過。宋元轉變之際,他憑著極早的投降以及協助,再加上殺宋宗子的功。蒲家在元朝那是顯赫一時,后世子孫在元朝也很得志,如此不忠不義之人估計也不會想到。幾百年后,他的子孫會因為他道德不佳遭受磨難,那便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當年起兵北伐的時候,發出的口號便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作為一個曾飽受元朝剝削的漢人,他對北宋朝廷是十分同情的,當年宋理宗被當做酒器的頭顱便是他好好安葬的。從范從文一事上也可以看出,而蒲壽庚的行為,在他看來就是對漢人不忠。為此,他下令以后不允許蒲姓讀書入仕,蒲家男子貶為奴女子貶為娼。曾經高高在上的家族,最終為自己的不忠付出了慘痛代價,只是這報應沒報到蒲壽庚身上。
其實話說回來,人們心中大多也是支持后者的,比如說當看到岳飛后人時會想到當年岳飛的精忠報國,看到秦檜后人會想到秦檜的狠毒,那麼你認為那種說法對呢?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