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有一位特殊的大臣,他是整個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
這名大臣叫張廷玉,他是自康熙年間就入朝為官,一直到乾隆年間去世的三朝元老,在這期間,張廷玉曾經官拜首輔、任軍機大臣,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朝中重臣,卻因為乾隆的刻薄,使他晚年過得無比凄涼。
不過盡管乾隆對他極其不滿,但是在張廷玉死后,還是不得不讓他配享太廟。
那麼張廷玉的晚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他又有什麼能耐,成為大清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呢?
在清朝時期,安徽桐城的張氏一族是皇帝非常倚重的一個家族,張家祖孫三代都忠心耿耿地侍奉皇帝,所以深得君心。
康熙三十九年,張廷玉中了進士,于是跟隨著父親開始入朝為官。
此時張廷玉的父親張英已經官拜相位了,但是張廷玉因為初入朝為官,所以僅僅只是翰林院的吉庶士。
在康熙時期,張廷玉經歷了母親去世,后又父親去世,他的日子過得并不是很好受。
在這期間,張廷玉還曾多次跟隨康熙南巡,但是實話實說,他并沒有得到太大的重用。
直到康熙駕崩,雍正繼位以后,張廷玉才迎來人生的曙光。
雍正登位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自然是先培植自己的勢力,于是第一個就入了雍正的眼。
雍正選擇張廷玉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張廷玉確實有才干,他可以作為籌劃軍政的得力助手;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曾是雍正的恩師,那麼他看張廷玉自然也就多了些親厚,任用恩師之子,雍正最放心不過了。
就這樣,張廷玉直接被提拔為翰林院學士,并且只要雍正下詔,幾乎都是張廷玉親自督辦,如果有緊急的事件,張廷玉也可以破例直接入殿覲見。
短短兩個月,張廷玉就從一個不輕不重的小文官,一舉成為清朝的重要樞臣。
說起雍正能重用張廷玉,也是因為雍正能夠任人唯賢,他與乾隆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不管是滿人還是漢人,只要有真才實干,雍正都對其一視同仁。
剛開始時張廷玉僅僅只是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再後來就是太子太保,以至于最后成為了軍機大臣。
要知道軍機處掌管著兵權,雍正能如此放心將兵權交到一個漢人手中,可見雍正對他極為看重。
要說張廷玉有什麼為官訣竅,能讓雍正對他青睞有加,那就是小心翼翼、穩重做事、安分守己,張廷玉的性格簡直深得君心。
雍正時期的張廷玉何止是仕途坦蕩,簡直是一路直上,他與雍正的關系也已經非同一般,兩人平常的相處中情同好友,作為漢臣能走到這一步,縱觀清朝上下又有幾人?
雍正晚年病重之時,念及張廷玉這些年兢兢業業為大清朝做出的貢獻,于是許諾,將來在張廷玉百年之后讓他配享太廟,
這樣的榮耀對于一位大臣來說那是至高無上的,試想,太廟是供奉歷代皇帝的地方,臣子能進入太廟中被世代供奉,那是天大的皇家恩惠。
然而張廷玉精明了一生,卻不知為何在年老時犯了糊涂,最后導致皇帝對他一點點開始厭惡。
說起張廷玉與皇帝之間產生的嫌隙,還要從雍正病重說起。
雍正在生命垂危的時刻,仍舊無時無刻不掛念著清王朝,于是為了清朝的未來,他為乾隆留下了幾個輔政大臣。
第一個肯定就是雍正對其加倍信任的張廷玉了,張廷玉作為漢人代表,鄂爾泰作為滿人代表,成為了輔佐新帝的臣子。
張廷玉此時已經是妥妥的三朝元老了,作為曾經的大學士,張廷玉在朝中有了眾多的門生,朝中大臣都對他尊敬有加。
然而遺憾的是,乾隆與雍正不同,乾隆比之雍正更加好大喜功,自傲自滿,他一心享樂,奢華至極。
他認為,如今朝廷中的漢臣難免有些過旺,久而久之必定會對清王朝造成威脅,所以他并不喜張廷玉為人。
人們都說,如果不喜歡一個人,他干什麼你都看他不順眼,現在乾隆對張廷玉就是這種態度。
對于先帝留下來的老臣,乾隆本就多少有些忌諱,于是在快速收拾完鄂爾泰之后,乾隆又把目光盯到了張廷玉身上。
張廷玉也是個聰明人,畢竟也是在朝堂上混了大半輩子了,乾隆的心思他當然也清楚,于是他開始鮮少插手內廷事務。
在這期間,張廷玉曾經屢次向乾隆推薦一些賢能之士,但是此時乾隆已經對他厭惡至極,不猜忌他已經是天大的臉面了,怎麼會再任用他舉薦的人呢?
所以張廷玉屢次舉薦,乾隆都視而不見,時日久了,張廷玉也明白了皇帝對自己的心思,于是他逐漸放開朝堂事務,開始關心起自己死后配享太廟的事情。
他害怕乾隆因為對自己厭惡,從而在自己百年之后出爾反爾,于是屢次去面圣,一次次問詢乾隆,自己配享太廟的事可還作數。
乾隆對此無比厭煩,但是這個承諾當初是先帝留下的,他若是不同意豈不是讓人詬病,于是只能再三表示,配享太廟之事還作數。
張廷玉眼見乾隆對自己的態度多少有些心涼,他已經侍奉了三代君主,此時他也已經年近80了,年紀大了,于是便向乾隆請辭,想要回家養老。
這一來二去惹得乾隆十分不快,于是乾隆道:「你受兩朝恩惠,先帝待你不薄,如今你卻說要回家養老,你自己覺得配享太廟嗎?」
乾隆的這番話讓張廷玉驚嚇不已,于是趕緊謝罪離開,此后再也不敢提辭官一事了。
此時的張廷玉身體每況愈下,他身子顫顫巍巍,連走路都走不穩了,明明在朝中地位顯赫,卻做事如此小心翼翼,令人看了都于心不忍。
此時的乾隆內心多出了一絲愧疚,他開始思索自己是否對張廷玉有些苛刻了,于是主動找了個機會前去探望。
張廷玉看到皇帝來看自己,內心產生了一些欣慰,也許是皇帝的所為又給了他底氣,于是有一回下著大雪,他不顧自己已經年邁的身體,獨自跑到皇帝的寢殿中,問詢自己配享太廟一事可還作數。
乾隆一再保證作數之后,張廷玉又逼迫乾隆寫下了保證書,拿到保證書的張廷玉興高采烈地回家了,但是此時乾隆對他的不滿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要是剖析一下乾隆的內心,我們不難理解。
乾隆看著顫顫巍巍的張廷玉內心不忍,不惜親自去探望,但是轉眼張廷玉就自己冒著大雪跑來問配享太廟的事了。
你不是身體不好嗎?我為此還親自去看你,你下著大雪都能跑來,也沒見身體哪里不好,這不是在耍我嗎?
乾隆想要收拾張廷玉,但是奈何一直尋不到錯處,也正是這個時候,朝堂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皇長子永璜因病去世,乾隆悲痛至極,永璜是富察皇后的長子,他與富察皇后一生恩愛,相敬如賓,所以他對永璜抱了很大的希望。
張廷玉作為永璜的老師,永璜去世后他不但不悲傷,反而還不顧乾隆喪子之痛,再次跑到皇帝面前請辭。
這下徹底讓乾隆惱怒了,乾隆一氣之下取消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并且直言讓他滾回家,不要再出現在自己面前。
此時的張廷玉總算是成功回家養老了,雖說是得罪了皇帝,但是也算是能功成身退了。
原本事情到這兒就結束了,但是沒想到發生了一件事,讓張廷玉差點丟掉性命,并且還被抄了家。
當時的張廷玉已經80歲有余,他有一個女婿因為貪污被處置了,在皇帝眼中,既然是一家子,那麼張廷玉肯定也脫不開關系,于是直接讓德保帶了200多號人去抄張廷玉的家。
張廷玉門生眾多,在德保還沒到張廷玉家中時,他已經提前得知了消息,所以早早就叫人準備好,恭恭敬敬地迎接德保進門。
德保帶人一番搜索之后,不但沒搜出什麼貪污的證據,反而見他的家中家徒四壁,連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
除此之外搜出來的全是「吾皇萬歲」、「皇恩浩蕩」之類的書畫。
這下乾隆的面子上掛不住了,這個三朝元老一生貢獻給了朝廷,眼看年老了還家徒四壁,現在又遭到了如此羞辱,這要是傳出去,人們難免覺得皇帝刻薄。
于是乾隆不得已又把搜出來的東西恭恭敬敬地送了回去,自此以后,再也沒去打擾過這位老臣的生活。
其實張廷玉晚年過得很是凄涼,因為皇帝不喜,末了又鬧了這麼一出,人們生怕他再整出什麼幺蛾子連累到自己,于是官員們都開始遠離他。
在這之后沒幾年,張廷玉去世,享年84歲。
雖說之前乾隆一氣之下取消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但是畢竟人已經走了,張廷玉輔佐三代帝王,一直盡心盡力,先帝又親口許下承諾,所以思慮之下,最終還是恢復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