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砥礪風節,正身率屬,自為學政知府時,即謝絕饋賄,一介不取,遇事敢為,無所顧忌,所至官吏望風畏之。
圖1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當中,有著不少的趣聞,為后世之人留下一段佳話,其中作為將封建王朝的集權制度發揮至高超的清王朝的軼事也頗具有趣,其中在乾隆帝與劉墉的君臣相處之時的典故眾多,而且都很是經典。
其中乾隆帝在一次氣憤之下,令劉墉跳河自盡,但作為臣子的劉墉雖不愿赴死,但君命不得不接,于是劉墉便欣然接受了乾隆帝的旨意,但劉墉可不會傻到真的跳河自盡,而是巧妙地想到一個方法,便在接旨后立即奔赴回到家中洗了個澡,在再乾隆面前表演跳河情節,最后得以讓乾隆收回成命,劉墉才得以活命的機會。
究竟是怎麼樣的趣事,令劉墉僅僅是洗個澡之后,在皇帝面前表演了一番就得到了饒恕呢?
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乃是大清朝,其中出現十二位執掌朝政的君王,其中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人為世人贊譽較多,故事也廣為人知,無不成為飯前茶后的談論話題。
圖2
在現代眾多影視劇當中,有許多以三人為原型,進行翻拍其生前的故事,其中,康熙帝所成就的功績為大清朝的奉獻居多,在他的治理之下,迎來了康乾盛世,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而乾隆帝早期將康乾盛世推向了頂峰,社會穩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口發展迅速,在其人生當中曾六下江南考察民生水利工程建設,體恤民情。
雖然說乾隆帝名義上打著微服出訪的旗號,但還是因為過于年輕氣盛,導致玩心較大,其出訪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外出游玩,擺脫宮中索然無味地生活,在民間尋花問柳,在每一次的出訪過程當中不斷消耗著大量國力與財力,造成了國家資源的浪費,在某種程度上說,乾隆南下出訪是康乾盛世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點。
乾隆在晚年時期,不再像年輕時期一般勵精圖治,大力發展國家建設,任用賢臣,采納好的建議,相反心性大變,好大喜功,不再勤于政事,而是整日與臣子對弈下棋,進而荒廢了國家的治理。
圖3
還逐漸開始重用那些在朝中無所事事但對乾隆帝阿諛奉承的奸臣,其中,包括世人皆知的大清朝的貪官——和珅,朝政不加以治理,導致朝政貪官污吏增加實屬不少。
此時對外政策則是實行著閉關鎖國的國策,對于西方列強的先進技術與思想,摒棄西方進貢的先進設備,從而剛愎自用,為日后西方列強侵略大清朝自此埋下了導火索。
乾隆年輕時期的名臣、能將著實不少,個個都有著卓越的才能,如文臣劉墉、紀曉嵐等,皆是民間廣為人知的賢臣,但晚年的乾隆卻親近小人,遠賢臣,實在令人想不通為何乾隆會做出如此舉動,實在令人費解。
在乾隆帝與賢臣劉墉的相處過程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名場面,一度記載在多部的史書當中,正是因為其具有十分別樣的趣味和能夠令后世君王所學習的價值才被多部著作進行敘述。
圖4
文獻資料記載到,一次,乾隆下令讓劉墉跳河自盡,結果劉墉接旨后立即跑回家中洗了個澡,後來在文獻當中后人才理解到了劉墉在接旨后的高明之處。
劉墉打小算是出身于名門之中,身份背景著實雄厚,父親是當朝的軍機大臣,身兼內閣大學生,而劉墉的祖輩也幾乎都曾為大清朝做出一定的貢獻,憑借家族中如此強大的背景,成年后的劉墉依靠著這一層的關系,得到仕途上的光明,很快在仕途當中平步驚云。
后因劉墉父親在公務處置不妥當,導致入獄,劉墉也因此受到了牽連,仕途受到了一定影響,一度被乾隆降職,但由于劉墉的才能十分卓越,還是深受乾隆帝的贊賞。而劉墉一生清廉,祖上更是從未有過腐敗之舉,對于和珅這個名副其實的貪官來說,劉墉與其并不是一路人,甚至一生清白的劉墉一旦發現和珅的貪污行為,便立即向乾隆參本,所以和珅對劉墉更是恨得牙癢癢。
圖5
終于,和珅打算慫恿乾隆對劉墉進行整治一番,而此時的乾隆帝也倍感無聊,認為可以給自己找點樂子,而和珅的慫恿給了乾隆好點子,于是便以莫須有的理由,下令劉墉跳河自盡,換做其他的臣子接到如此的圣旨之后,肯定會不知多措,這河跳也不是,不跳也不是。
但作為明白事理的劉墉可沒那麼傻,意識到乾隆會下達這樣奇怪的圣旨,便立即猜測到是和珅從中作梗。
劉墉身處官場,深刻明白,如若不能跳河,那麼就是公然抗旨,必然是死罪,無論結果怎麼樣,結局都中了和珅的意,那麼劉墉便開始思索怎麼樣能夠遵旨的前提下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
圖6
劉墉回至家中,將此事說與妻子,妻子著實嚇得不輕,但此時劉墉卻顯得十分平靜,隨即讓妻子準備一鍋熱水,說是要洗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妻子雖然不解,但劉墉如此做,必然有他的道理,熱水準備完成后,劉墉便開始沐浴。
在此時,劉墉令家人在院中大聲哭喊,營造自己已經前去跳河自盡的假象,此時乾隆派遣跟蹤劉墉的探子得知這一消息,立即奔回乾隆身邊,告知乾隆。
乾隆聽后為之大驚,本想在無聊之際整蠱劉墉,哪曾想真至劉墉于死地,乾隆仔細思索,如若劉墉真死于河中,自己便會成為遺臭千年的亂殺忠臣的昏君,乾隆便開始數落和珅,但此時的劉墉便一身濕漉漉地走到皇帝身邊,見到劉墉活著,乾隆的心算是安定下來了。
圖7
但為了自己的面子,仍然故作生氣問到劉墉為何沒有前去跳河,此時劉墉稱在跳河時看見了屈原,屈原問劉墉是否也遇到了昏君,劉墉說到當今圣上是明君,在朝中勤政愛民,屈原一聽便將劉墉送回岸上。
雖然乾隆明知劉墉在說謊,但聽到劉墉仍然在夸贊自己很是高興,自己臉上也有面子,便「赦免」了劉墉的死罪,自此,劉墉與乾隆的趣事也就到此結束了!
結語:
在對無法抗拒的指示時,劉墉做到顧及君王的臉面和對于當前狀況的判斷,很好地展現出極高情商,也許這就是劉墉能夠終老的秘密吧!各位看此覺得劉墉做法高明嗎!
參考文獻:
《清史稿》
《細說清朝》
《康熙盛世與帝王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