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尚武,一心想征戰匈奴,揚大漢國威,然而登基之初,朝政大權被太皇太后竇氏牢牢控制,漢武帝有心無力,為了發泄心中的情緒,喜歡把獵場當戰場,射殺獵物。
一天,漢武帝像往常一樣,帶著一眾侍衛來到獵場,他一馬當先沖在前頭,突然一匹馬出現,漢武帝張弓搭箭,果斷射出去,獵物瞬間倒地。侍衛們齊聲喝彩:「皇上威武!」
然而漢武帝身邊一新來的侍衛,突然跑過去,抱著受傷的馬,心疼的嚎啕大哭。漢武帝非常納悶,獵物本來就是供人射殺的,有什麼好心疼的。
不過這位侍衛卻說:「陛下,妳知道我們漢朝人,為什麼打不過匈奴嗎?」漢武帝回答我們太軟弱了。侍衛說:「不對,因為我們漢朝人不愛惜自己的女人和坐騎!我們用卑微的和親的方式換取和平,而且隨意獵殺我們的馬匹。 」
漢武帝聽到后大為驚訝,不但沒有怪罪這位侍衛的冒犯舉動,反而對他刮目相看,認為這位侍衛是一位可造的軍事人才,將來可以讓他效命疆場,抗擊匈奴。只是不知道姐姐平陽公主會怎麼樣想?所以漢武帝感嘆道:「朕要對不起姐姐了!」
漢武帝的眼光沒有錯,這個新來的侍衛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一代戰神衛青。
衛青之所以來到漢武帝身邊是平陽公主舉薦的,衛青曾是平陽公主府的馬奴。
當時的衛青只是一個無名小輩,而平陽公主是金枝玉葉,兩個人是主仆關系,即使衛青死在戰場上,按說和平陽公主也沒關系,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說對不住姐姐呢?
要想了解這一切,還要從衛青和平陽公主的另一層關系說起。
平陽公主,作為當朝皇帝的長姐,雖然尊貴無比,但是她的情感一直非常坎坷。
平陽公主第一任丈夫是開國功臣曹參的曾孫平陽侯曹壽。雖然兩人的結婚日期歷史上沒有留下記載,但是按照一般邏輯,公主選駙馬一定也是千挑萬選的,所以曹壽一定是出類拔萃的,兩個人的感情應該也不錯。
然而兩個人生活沒多久,公元前131年,曹壽就因病去世,高陽公主成了寡婦,并且留下一個兒子曹襄。
平陽公主守寡后,漢武帝和母親王太后都非常關心她,所以沒過幾年,又給平陽公主找了一個駙馬。
這個駙馬的身份也不簡單,是開國功臣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夏侯頗是侯爵身份,兩個人也是非常般配。日子過的也不錯,但是夏侯頗的生活作風不太好。
夏侯頗迷戀上父親的一個妾,兩個人偷偷摸摸在一起,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最后東窗事發,夏侯頗迫于輿論壓力,畏罪自盡,平陽公主再度守寡,俗話說禍不單行,平陽公主的兒子曹襄也在同一年去世,所以平陽公主悲痛欲絕,久久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直到衛青的出現。
衛青出身卑賤,是父親和一個歌女所生,所以從小飽受苦難和世態炎涼,然而難得的是衛青并沒有因此而墮落,而是化作一種動力,做事小心謹慎,在夾縫中生活。
衛青從小喜歡馬,養馬非常在行,姐姐衛子夫作為歌女,進入平陽公主府后,衛青也有幸跟隨,一直負責給平陽公主府養馬。
衛青不但工作認真,而且待人謙和,關鍵還一身英氣,非常男人,所以很快引起平陽公主的注意。
平陽公主對衛青是越來越喜歡,時不時對她噓寒問暖,衛青作為身份低下的馬奴,能夠得到公主的如此垂愛,自然也是欣喜不已,于是兩個人發展成情人關系。
平陽公主對衛青也是真情實感,她并不希望衛青一直做個默默無聞的馬奴,很快迎來了機會。
一天漢武帝出宮,順便來到平陽公主府來看望姐姐。
平陽公主為了讓弟弟高興,不但準備了豐盛的美味,還讓衛子夫等歌女載歌載舞來助興。
沒想到漢武帝一眼看上衛子夫,并且當天就要把衛子夫帶走。平陽公主見狀,立馬舉薦衛青,漢武帝欣然答應。
衛子夫進入宮中后,很快就為漢武帝生下長子劉據,衛子夫母以子貴,得到冊封,衛青也因此成為漢武帝的貼身侍衛,衛青很快在漢武帝面前展露頭角。
公元前135年太皇太后竇氏死后,漢武帝臨朝聽政,一改大漢對匈奴的卑微姿態,開始了對匈奴的主動出擊。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發動對匈奴的馬邑之戰,因為謀劃不周,最后以失敗告終。
僅僅過了四年,漢武帝再一次派兵出擊匈奴,這一次漢武帝,不僅任用李廣、公孫敖、公孫賀等老將,還大膽啟用了衛青。
四人各領一萬兵馬,從不同地點出發,結果,李廣三人全部失利,只有衛青一人在龍城打敗匈奴,俘虜700余人。
這次出征,雖然是小勝,但卻是大漢朝第一次大捷,意義重大,于是衛青一戰成名,成為大漢后起之秀,衛青因公被封關內侯,身份徹底改變。
衛青七戰七捷,先后為大漢收復河套等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代名將,又封長平侯,官至大司馬。
衛青成為大司馬之后,平陽公主由衷為他高興,于是動了再嫁的心思。
然而兩人當初畢竟是主仆關系,于是平陽公主有所顧慮,但是周圍的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衛青今非昔比,兩人的身份十分合適。
漢武帝知道姐姐的心思后,也非常贊同,親自為兩人指婚,于是平陽公主和衛青結為夫妻。
非常難得的是,衛青并沒有恃寵而驕,因功傲慢,而是一直保持著低調謙虛的做人態度,他一心一意的對待平陽公主,直到去世。
衛青從一個卑賤的馬奴,得到平陽公主的青睞,之后又獲得漢武帝的賞識,一步步改變命運,最終成為威風凜凜的大將軍,而且得以善終。除了他人的幫助和提攜作用外,更多的是來自他個人的修養。
2000多年過去了,衛青的為人處世方式,依然值得后世學習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