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是一個有趣的時代,文人雅士頗有魏晉風骨,才女名媛個性鮮明。
在時代的浪潮中,才子佳人衍生的浪漫愛情,也成為后世津津樂道的話題。
只是,不同于林徽因梁思成的天作之合,楊絳和錢鍾書的相知相惜,作為新文化運動倡導者的胡適,因為迎娶「鄉村小腳夫人」江冬秀,反而成為民國熱議的奇事之一。
一個是留美博士的北大教授和儒雅青年,一個是纏過腳、只讀了三年私塾的鄉下女子。
這樣的結合,也注定不是因為自由戀愛。
民國時期的文人,多以「失婚娶新女性」的做法,表示與舊時代一刀兩斷;但身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胡適,卻能夠在這場舊制度組建的婚姻中,與小腳女子江冬秀白頭偕老。
我想:這場婚姻的圓滿,絕對離不開江冬秀的清醒和彪悍。
江冬秀是安徽旌德縣江村名門之后,她與胡適的結合是典型的舊式婚姻。
胡適14歲那年被江冬秀的母親看中,主動提出結為親家。
江冬秀雖是典型的舊式女子,但與胡適的婚姻卻稱得上「門當戶對」這四字。
江家本就是安徽旌德縣的望族,江冬秀的外公呂佩芬進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編修。民國時期另一位奇女子呂碧城,便是江冬秀母親的本家。
有些姻緣或許真是天注定的:
江冬秀屬虎,胡適屬兔,「女大一」的婚姻本來讓胡適母親有些猶豫;但攤開八字,發現江冬秀「命帶宜男」,不沖不克;還有說法稱:胡母拜過灶神,一抽簽還是江冬秀的八字。
可見,江冬秀與胡適的婚姻,也像是冥冥注定的天作之合。
縱然當時已經是民國,但老一輩的思想仍舊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違抗這番安排,便是反叛禮教,忤逆父母。
江冬秀本就是傳統的小腳女子,對這樁婚事并沒有什麼意見。
但胡適就不一樣了,他曾赴美留學,回國又擔任北大教授、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可謂是言行舉止都是順應時代潮流,是真正的先進青年。
而且:兩人從訂婚到結婚時,從來不曾見過面。
這樣的安排,對胡適這個新派人物來講,簡直是有些滑稽的。
為了拒絕這門親事,遠在美國留學的胡適,曾想出無數理由拒絕:
比如:江冬秀八字太硬,只怕將來會管束他。
比如:江家門楣要比自家高許多,這樣的婚姻讓自己沒有面子…
可無論胡適如何絞盡腦汁的拒絕,還是抗衡不過母親的強硬安排,逼著胡適娶了江冬秀。
這段婚姻雖是被長輩強硬撮合,但婚后的兩人感情也算甜蜜安穩。
同是被父母安排的舊式婚姻,胡適不似魯迅對朱安的冷漠,也不似徐志摩對張幼儀的薄情…
相反結婚后的他,還曾對友人炫耀,稱自己娶了個好太太。
作為傳統女子的江冬秀,自然沒有名媛陸小曼的風情萬種,也不似閨秀林徽因的優雅溫婉,在民國往事更多的記錄中,有關她的形容詞,更多是「彪悍」「潑辣」…
她從來不是標準的美人,但每張照片都帶著爽朗的笑顏,沒有一點偽裝;臉如滿月,身材短小卻自有一種威風。
我想正是這番果斷和威嚴,才在婚姻中將丈夫胡適管束得妥妥帖帖。
同樣身處舊式婚姻的牢籠中,當其他女子為丈夫的薄情哭哭啼啼時,江冬秀卻靠著「河東獅吼般的暴力威懾」 ,以及對丈夫果斷精準的拿捏,在婚姻保衛戰中,開始了大刀闊斧般的披荊斬棘。
自古文人多風流,這似乎是根深蒂固的定律。
如郁達夫的見異思遷,沈從文的婚外情事,老舍的曖昧糾纏…
仿佛只有以背棄家庭的代價追求所謂的真愛,才能彰顯自我存在和意義。
文人自詡深情和浪漫,可偏偏這份深情卻建立在對家庭和妻兒的薄情基礎上;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民國時期的愛恨糾葛縱然浪漫,卻也讓人說不出的悲涼。
作為新文化運動領袖的胡適,是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學者;如今卻困于父母之命的安排,困在舊式婚姻的圍城中,尋真愛而不得,這必然會讓他覺得憋屈與不甘。
很多時候,男人的背叛不需要理由,只需要機會。
胡適的機會也很快就來了。
1923年4月,胡適南下杭州療養,表妹曹誠英也在。
胡適和曹誠英本沒有什麼血緣關系;只是因為:曹誠英的姐姐嫁給了胡適的哥哥,兩人才以「表哥表妹」相稱。
後來,在胡適與江東秀的婚禮上,曹誠英擔任伴娘。
新郎胡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長相也是儒雅俊朗,自然也是迷倒了萬千少女,曹誠英也不例外。
在婚禮上的短暫接觸中,性格外向的曹誠英,非常大膽地走到了胡適的面前,表示自己對這位「表哥」很是尊敬,希望以后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能夠向他請教;胡適便將自己的通信地址給了曹誠英,倆人開始了信件的往來。
就是這番接觸,為江冬秀和胡適的婚姻埋下了隱患。
江冬秀性格看似潑辣強悍,卻是難得的熱情心腸。
當得知表妹曹誠英也在杭州,并且親自到南山煙霞洞照顧胡適生活時,她還很是心疼;識字不多的她,費勁半天,才寫下一封錯字連篇的書信寄給胡適,內容大致是:
佩生(曹誠英)照應你們,我很放心,不過她身體不很好,常到爐子邊去做菜,天氣太熱了,怕她的身體受不了,我聽了很不安,請你們另外請一廚子吧,免得大家勞苦。
可江冬秀哪里能想到:她疼惜表妹的柔弱清秀,可表妹無微不至的照顧,徹底讓丈夫陷落在溫柔鄉中;遠離自己的整整三個月,兩人肆意在西湖畔同居,風花雪月,吟詩作對…
對于這段時光,胡適甚至還在日記里感嘆:這是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
更讓人感到荒唐的是:胡適的朋友們對兩人關系的實質性進展,紛紛表示支持,全然不顧原配江冬秀的存在。特別是詩人徐志摩,得知消息后開心不已,立即寫信告訴陸小曼;正是如此,這件事才在北平教授作家圈子里廣為流傳。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縱然裹著小腳的江冬秀走不進北平的文人圈,但街頭巷尾的風言風語,也讓她對丈夫的背叛有所了解。
傳統女子如何接受丈夫另尋新歡的做法呢?
《浮生六記》里,蕓娘奔走勞心地為丈夫納妾,被民國文人贊美為「最可愛的女人」。
可江冬秀注定不是「可愛」的女子,她有自己的底線,也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臥榻之側,絕對不容他人酣眠。
她沒有像其他舊式女子般逆來順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被觸及了底線的她,果斷堅決地打響了她的婚姻保衛戰。
在廣為流傳的版本里,江冬秀直接拿著菜刀抱著兒子,在胡適面前大吵大鬧,稱要先殺了孩子和胡適再自盡。
當胡適委婉表示應該失婚時,江冬秀又提著菜刀欲砍胡適,被胡適躲開后,又將身旁的剪刀朝胡適臉上擲去,幸好在場勸架的朋友石原皋,趕緊把胡適拉開,才避免血濺當場。
一場險些「喪命」的大戰,讓胡適漸漸退縮了。
或許是懼怕江冬秀的強悍,再或許是為了守護家庭的安穩,他終究還是下定決心,斷了和「表妹」曹誠英的婚外情事,此時的曹誠英已經懷有身孕,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的殘酷安排,去做了墮胎手術。
當然了,纏綿許久的情誼,豈是說斷就能斷的。
這樣的道理,江冬秀也是明白,所以便開啟了婚姻保衛戰的第二次戰役。
胡適與曹誠英看似斷絕往來,其實還是保持書信聯系。盡管他刻意瞞著江冬秀,但狐貍永遠逃不過好獵手,于是,一封肉麻的情書還是落江冬秀手里:
我們在這個假期中通信,很要留心,你看是嗎?不過我知道你是最謹慎而很會寫信的,大概不會有什麼要緊。糜哥,在這里讓我喊你一聲親愛的,以后我將規矩地說話了!
面對丈夫的心猿意馬,好戲再次上演!
看到這封肉麻情書后,江冬秀直接把胡適從床上拎起來,打開大門對著周圍的老少鄰居們,唱念做打地來了一段三俗演藝,把胡適和曹誠英的情書大聲公布出來,惹得街坊鄰居哈哈大笑,而本就注重面子的文人胡適自然是顏面掃地,恨不得趕緊鉆到地縫里去。
江冬秀看似潑辣,卻活得無比智慧通透。
她深知「打蛇打七寸」的道理,對于丈夫這種要面子的文人,只有豁出命去和他死磕,擺出讓他人財兩失的強硬氣勢,才能真正管制住他那顆出軌的心。
自然如江冬秀所料:胡適受程朱理學和傳統教育的影響,極其看重事業和名聲。
面對這場飽受嘲笑的婚外情,他也看開了:愛情不過是浮光掠影的一點漣漪,在聲望和事業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更沒必要鬧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當然了,蠢蠢欲動的小三,也是不能被放過的。
胡適和曹誠英情斷后,曹誠英來到復旦大學任教,認識了曾景賢,兩人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得知消息的江冬秀,借著打牌的機會,向曾景賢的親戚透露了曹誠英的過去,結果曾家果然退了婚。
曹誠英一氣之下,要去四川峨眉山出家。雖然最終沒出家做尼姑,卻也終身沒有嫁人。
以上就是江冬秀婚姻保衛戰的戰斗結果。
不得不說:江冬秀的成功,便是她有撕破臉皮的潑辣和魄力,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便是她最聰慧的地方。
同為舊式女子,但江冬秀卻活得瀟灑過癮,她從來不屈就自己適應所謂的社會,也不以委屈自己的方式守護家庭安穩,可以說,她用最果斷最尖銳的戰斗方式,創造了民國被人稱贊的婚姻保衛戰。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就是江冬秀的底氣!
也是因為對婚姻的守護,江冬秀的悍,在民國是出了名的。
胡小曼與徐志摩結婚前,曾與胡適有過段隱秘糾葛:她向來是任性驕縱的風情名媛,但卻因為江冬秀的存在,從不敢給胡適明目張膽寫信表達思念,為了防止被江冬秀發現,甚至還用英文寫信,專門把字寫得又大又粗,可見江冬秀的震懾力絕對非同一般。
除此之外,身為傳統女子的江冬秀,更有自己的固執和執著。
在民國開放的思想新潮中,她最痛恨文人拋妻棄子,追求所謂的愛情;并且總是力所能及,幫助被渣男傷害的原配們。
比如:北大校長蔣夢麟和原配夫人離了婚,要迎娶陶曾谷女士,并邀請胡適做證婚人。江冬秀堅決不同意,將胡適鎖在家里。最后胡適是爬窗出去才得以到婚禮現場,回到家自然也被一頓「收拾」。
比如:陸小曼曾與胡適有過隱晦糾葛,得知兩人緋聞的江冬秀,直接當著客人的面,大罵陸小曼「兩個面孔」;後來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徐父要求必須胡適做媒才予以同意;江冬秀為此和胡適大吵過幾次,胡適不得不推掉為徐志摩做媒的請求。
再比如:北大教授兼外文系主任梁宗岱一直抵制與髮妻何氏的包辦婚姻,當梁宗岱留學回北大后,妻子要求和他共同生活被拒絕。江冬秀得知消息后,曾極力勸說對方,後來又把梁宗岱告上法院,并親自上庭做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庭上,江冬秀空手發言,連續半個小時陳述梁宗岱的「罪惡」與「自私」。
她質問梁宗岱:
既然如此不喜歡包辦婚姻,為何當初要結婚?既然與何氏相顧無言,為何與她夫妻幾年?這樣的婚姻,于梁宗岱折磨,于何氏更是折磨,因為梁宗岱至少可以追求愛情,而何氏除了家庭,卻是一無所有。
這樣一番話,仿佛說出了許多原配的心聲。
法官不愿意打斷江冬秀的發言,連旁聽的人都不住地說梁宗岱「枉為人」,一時之間,梁宗岱的律師也啞口無言。
此次之后,江冬秀一戰成名:鄉野村婦舌戰北大教授,大獲全勝;而顏面盡失的梁宗岱,不得不帶著女友離開北大。
可以說:不管是婚內婚外,江冬秀都展現著她的智慧和果斷,正是因此,這種「悍」才讓人無比佩服。
她是小腳女子,卻從來不知迎合和忍讓。
所以不管胡適的事業多麼風光無限,回到家,他與江冬秀就是平等的關系,甚至需要仰望江冬秀的存在;而江冬秀這樣的自信和氣場,也譜寫了她與胡適舉案齊眉的佳話。
江冬秀的強悍,管束著胡適的道德選擇,也讓胡適習慣了她的陪伴和照顧。
1940年,胡適收到太太寄來的一件絳紅色棉襖,他穿上后把手插到口袋里,觸到一樣東西,拿出來一看,是個小紙包,打開來,里面是七副象牙耳挖。
他的心立刻柔軟了,有點兒說不出的感情,他覺得,這樣微小的細節,也只有太太才想得到。
後來,胡適前往美國出任大使,江冬秀特意在胡適的領帶下,縫制了一個拉鏈,里面裝著5美元的鈔票;因為她怕丈夫在異國他鄉遭人搶劫,倘若發生緊急情況,這5美元還能給他做個回家的路費。
戰亂年代:江冬秀帶著家人逃亡,這場朝不保夕的逃亡經歷中,她堅持帶上了胡適的幾十箱書;她雖然不能完全明白胡適的事業,但是她知道這些書是胡適的命根子,絕對不能丟。
後來兩人流寓紐約十年,江冬秀在破舊的公寓中照顧胡適的起居,她不懂英語,還得自己上街買菜,卻每次都能買到最心儀的新鮮蔬果,還拿到恰好的找零。
對于這些付出,沒有人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更沒有哪個女子能夠替代她的付出。
這些令人無法想象,也無法代替的付出,就是江冬秀的本事!
在這場看似不般配的婚姻中,胡適才是真正的受益人。
他懼怕她的果斷彪悍,但也感動于她的柔軟體貼。
所以,他也終于從「百般不情愿」到自愿衍生出他的「三從四德(得)」:
「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
「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舍得」。
縱然其中有些讓人捧腹的調侃,可更多的是滿滿的情義。
民國往事的愛恨糾纏太多,癡情與隱忍者不在少數。
可如江冬秀這般,活得果斷堅毅、通透灑脫,甚至有些強悍和潑辣的女子,卻是少之又少。
民國女子若都如她般清醒,這世間便也少些真心錯付的悲涼和唏噓。
只是無奈:舊時代的女子大多抹不開面子,寧愿自我煎熬的等待,溫良恭儉讓地反省,心如刀割的垂淚,也要維護自己「賢惠」的體面和尊嚴。
她們不愿意也不忍心,把自己敬仰的丈夫拉下水,哪怕對方萬般冷漠與薄情。
而江冬秀卻不,她有堅決的蠻勁,也有鋒利的剪刀,更有看似粗糙卻聰明剔透的心。
她懂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也深諳文人視節操與名聲為命,這份知己知彼的通透,便讓她譜寫了自己的傳奇。
從古至今,從來就沒有完美的婚姻,只有不斷地修行。
幸福安穩的婚姻,不僅需要夫妻的相互磨合、相互理解和扶持,更需要洞若觀火的了解、肝膽相照的義氣…當然,更需要江冬秀般「平地一聲雷」的咆哮和發泄。
愛人者,先要愛己;若要人愛,更需要自我善待。
縱觀古今婚姻,那些看似大度的委曲求全和妥協,往往是以愛為名,卻為對方鑄造了傷人的利劍;當對方用薄情和冷漠將自己傷到遍體鱗傷時,我們還以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殊不知,世上看似周全的事情,都是自己拼盡了全力。
在婚姻中:只有懂得聆聽自己的感受,捍衛自己的底線,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真正的人格魅力。
最后,愿生活中的女子們,都能擁有江冬秀的溫柔和剽悍,用拿捏得當的火候,捍衛自己的婚姻幸福,也譜寫自己的人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