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南抬,繩斷便葬」
相傳這是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個大招,意思是說,讓人抬著他的棺木往南走,繩子什麼時候斷了,就地埋葬,其目的是為了防止盜墓賊。
而事實證明,諸葛亮的計謀的確高深,他生前的這最后一計,讓他的墓穴至今沒被找到。
諸葛亮以「神機妙算」出名,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是為了蜀國鞠躬盡瘁,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在了幫助劉家統一江山上。
不過可惜的是,他能夠將天下局勢都盡情掌控在手中,卻仍舊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乃至于如諸葛亮一般的神人,都要費盡心思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關于諸葛亮「神」 在什麼地方,除了他的「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等,還有一個著名的關于「七星燈」的傳說。
據說諸葛亮預料到了自己大限將至,于是就做法延續生命,他點亮了七星燈,只要能燃燒一夜不滅,那麼就能成功續命。
不過這個方法并沒有成功,魯莽的魏延在進來匯報軍情時,不小心撲滅了七星燈,諸葛亮嘆息著說這就是天意,于是不再做法。
公元234年,此時的諸葛亮已經積勞成疾了,他帶兵第五次北伐,此時已經跟司馬懿對峙了一百多天,由于在軍中日夜操勞,身子每況愈下。
司馬懿趁諸葛亮無法起兵,于是率軍突襲蜀軍,這場突襲很成功,蜀軍傷亡上千人,損失慘重。
諸葛亮急得病情加重,遠在成都的劉禪知道此事以后,急忙派人前去慰問病情,這次慰問有兩個目的:
一是商議戰事;二是詢問諸葛亮百年以后的接班人。
諸葛亮臨終之前,為軍中做好了部署,他要求魏延、姜維斷后,交代好如何讓司馬懿退兵的計策,同時囑咐自己死后要秘不發喪。
果然,諸葛亮一死,司馬懿方士氣大漲,誓要踏平蜀漢軍隊,他們向蜀軍發起了猛攻,而這一切果然沒有出諸葛亮所料。
不過,等到司馬懿的軍隊跟蜀漢軍隊對上以后,他們全都傻眼了。
只見對面扛著旗幟威風凜凜,最前面坐著一人,那人搖著羽扇,氣定神閑,不是諸葛亮又是誰?
司馬懿遠遠看到大驚不已,他深知諸葛亮的計謀出其不意,分析過后確定諸葛亮是詐死,于是急忙撤兵。
此時的蜀漢軍隊看到司馬懿撤兵以后也是松了一口氣,而后從容撤退。
最前面坐在椅子上搖扇子的人當然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臨終之前,囑咐用木頭雕刻成自己的樣子,司馬懿看到后必定會退兵,最后的結果果然證實了他的計策。
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死諸葛嚇走生仲達」諺語的來源。
諸葛亮如此千算萬算,但也畢竟是一介凡人,他始終沒能實現幫劉備統一天下的夢想,也沒能將劉禪扶起來,所以他能做的只能盡自己所能。
諸葛亮死前,就已經知道蜀漢氣數將近,雖說劉禪死活都扶不起來,不過諸葛亮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他做了自己能做的,而后安然閉上了眼睛。
同年8月份,諸葛亮在五丈原病故,根據正史記載,諸葛亮臨終前交代,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墳墓要依山而建。
墓穴中需要能放下一口棺槨就可以,不需要任何陪葬品,入殮時只要著平常的衣物,正史中記載的武侯墓就在定軍山腳下。
在《三國演義》當中,也曾經說過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被千里迢迢抬到了成都下葬。
當然了,世人皆知,武侯墓并不是真正的諸葛亮墓,諸葛亮具體葬在哪里至今成謎,而關于諸葛亮死后,也有了一個傳說。
這個傳說亦真亦假,不僅司馬家族三代沒有解開這個謎團,后世經過了2千多年,也沒能找到答案。
相傳諸葛亮在彌留之際,他留了一封遺書給后主劉禪,遺書中便是他的最后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
也就是說,他要求由4名士兵抬著他的棺材一直不停地往南走,什麼時候繩子斷裂了,就將他就地埋葬。
劉禪對諸葛亮敬重有加,看到軍師的遺書后,他連忙找來士兵,按照諸葛亮的意思,抬著棺材往南走。
要知道,古代的棺槨都用實木建造,更別提諸葛亮這樣丞相級別的人物,
棺槨自然是使用上好的實木打造,重量非同一般。
4人抬著棺槨足足走了三天三夜,他們已經非常疲勞,體力不支,但是此時的繩子根本沒有半點要斷裂的跡象。
4人一番商議,認為這麼走下去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于是一拍即合,他們將繩子割斷以后,把諸葛亮就地掩埋,而后拿著斷裂的繩索回去復命了。
劉禪聽到四人的報告以后有些疑惑,繩索怎麼會這麼快就斷了呢?他因此叫來屬下,屬下拿著繩子分析半天后,認為繩子并不是自然斷裂的。
如果是自然斷裂,那麼繩子斷口處必然有磨損,但是這條繩子卻有被割裂的整齊切口,這4個人必然有問題。
劉禪聽后急忙對這4個人嚴加審問,最后他們經受不住拷打,如實說了實話,劉禪一氣之下直接將幾人賜死了。
從此以后,就再也沒人知道諸葛亮到底埋在了什麼地方。
除了這個版本,關于抬棺的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
據說當時士兵抬著棺槨從五丈原一路走到了定軍山,但是此時的繩子還是紋絲不動,幾人走到了定軍山腳下,放下棺槨打算休息一下。
誰知正在這時,繩子毫無征兆地斷裂了,并且定軍山腳下突然炸開了一個口子,棺槨不偏不倚掉落在中間,剛好埋在了下面。
而那4名士兵也因此被埋到地下,丟了性命,從此以后,再也無人知道諸葛亮的埋葬地點了。
如今距離諸葛亮逝世已經過去了2千年,很多故事被后世之人多加潤色,就增添了很多神秘的神話色彩。
這兩種說法不管哪一種,都經不住推敲。
很多人說,那4名士兵包括劉禪的做法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因為他知道自己死后不久蜀國即將覆滅,所以「自導自演」了這一出戲,目的是為了不讓司馬氏的人找到自己的墓地,以免被報復。
世人都喜歡將諸葛亮與曹操作比較,因為曹操與諸葛亮一樣都是死后秘不發喪,而后使用獨特的計謀迷惑世人,以防止自己的墓穴被盜。
他們之所以對自己的身后事如此費盡心機,
其實最大的原因是東漢時期盜墓賊極其猖獗,就連梟雄曹操也沒少干盜墓的勾當。
世人皆知墓穴一旦被盜,陪葬品丟失還是小事,屆時自己的身體是否還完整都不好說,自己無法入眠,的確是很令人頭疼。
聰慧如諸葛亮,自然也是防止自己墓穴被盜,所以一來要求不需要陪葬品,二來特意設置一個謎團,以迷惑世人。
不過傳說歸傳說,「繩斷便葬」的典故雖說已經流傳了2千年,但是細細分析,就能發現其中存在著不少漏洞。
首先,抬棺的四名士兵走在路上必定會引起注目,如果是為了防止司馬家族的報復,這個方法顯然并不是很有效,對方只要稍加打聽,就能知道他的去向。
其次,如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其實也沒有起很大的作用,退一萬步講,就算諸葛亮真的想迷惑世人,用曹操這種「疑冢」的方式豈不是更好嗎?
再者說,諸葛亮死時是8月份,這時候的天氣尚且炎熱,倘若抬棺的士兵走上三五個月,那自己豈不是真的不能安息了嗎?
就算是真的為了提高神秘度,那麼讓人偷偷將自己安葬,比用四人大張旗鼓地抬著棺材到處走要安全得多。
所以綜上所述,這個典故的真實性的確是有待商榷。
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四人抬棺」就是個障眼法,抑或是這個故事也是后人杜撰出來的,畢竟在世人心中,諸葛亮早已「封神」。
人們不愿接受諸葛亮就這麼死去的事實,這才杜撰出了一個「神話般」的傳說,以緩解世人的心痛惋惜之情。
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哪怕是史書中記載的定軍山墓也只是個衣冠冢,也就是說,這里也并不是諸葛亮墓的真正所在。
後來司馬炎稱帝,司馬家族的確是歷經三代都沒有找到他的埋葬地,后世之人無不佩服諸葛亮的計謀。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的「諸葛亮墓」中,很多游客都發現在他的墓地上面長了一顆黃果樹,世人傳說這是諸葛亮的妻子黃阿丑死后化身成樹,日日夜夜為丈夫遮風擋雨。
時至今日,諸葛亮到底葬在何處我們不得而知,倘若有一天真的出土了諸葛亮的墓穴,也許對世人研究中國歷史提供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