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中,封建社會制度被沿用了2000多年。如今我們再提到封建社會制度時,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皇權至上」。
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歷朝歷代的皇帝每隔幾年都會舉行大規模的選美選秀活動,那些被選中的女子需要入宮侍奉皇帝。
由于掌權者喜好以及習慣的不同,各朝各代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選美選秀準則」,其中明朝的選美選秀相對比較嚴格,5000人中最終只能留下50人。
按照《明史》等資料的記載,明朝在選秀選美的時候,民間百姓及王侯將相都需要停止婚娶行為,所有13歲到16歲的適婚女子必須待在家中等待專人挑選。
當從皇宮來的太監按照初步海選要求選好5000名女子之后,會按照規定時間一并送入宮中。
對于那些有心上人的適婚女子而言,自然是巴不得自己落選,但對于民間女子而言,選美選秀就是自己以及家人逆襲的機會,因此每當選美選秀的圣旨下來后,民間女子都會熱情響應踴躍報名,彼此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等到所有海選出來的秀女來到宮中之后,那些經驗豐富的太監就會按照皇家嚴苛的選美細節標準,針對5000名秀女進行再次篩選。
第一輪篩選會先篩 除身高過高以及過低的女子,然后剩下的那些身高合宜的女子,則會按照胖瘦要求再淘汰掉一部分過胖或者過瘦的。
等到第二天,太監們會再根據秀女們的五官姿態等進行篩選,整體步驟可以歸納為皮膚篩選、五官篩選、頭髮篩選、牙齒篩選、頸背篩選、身姿篩選以及腳型篩選。
第三天的時候,主事太監會讓老宮女們帶著剩下的秀女前往密室「驗明真身」,由于這個階段的檢查更加細致,致使很多秀女都感覺苦不堪言。
這第三輪篩選秀女們需要脫光所有的衣服,然后讓老宮女仔細檢查體味。其中為了聞辨體味體香,皇家要求秀女們需要在宮中跑步,一直到秀女們大汗淋漓的時候才能停下。
結束所有的篩選之后,皇帝會請來會相面的大師,對秀女相貌面相進行判定,然后決定秀女的去留。雖然有些女子長得非常漂亮,但倘若她的五官與皇子皇孫相克的話,也會直接被淘汰。
而一般留下的女子大多具有「面圓長,上下相配,眉弓高、目細秀、項圓長、肩背平」等特點,因為在明朝皇家看來,這樣的女子才有「鳳者」,是「大貴」。
雖說在海選的時候能有5000女子入宮,但最后能夠留下來的也不過50人左右。這50人在之后會被分配到各個皇子皇孫的宮中或府上,至于她們究竟能不能一步登天,還是得看皇子皇孫們的具體喜好。
畢竟每位皇子皇孫的喜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溫婉圓潤的,而有些人則可能喜歡大氣高挑的。
封建王朝的選秀選美制度非常嚴格,很多人雖然有足以入宮的資本,但還是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刷掉。我們在看古裝影視劇的時候,總會看到皇帝愛上小秀女或者小宮女的情節,但事實上這在古代非常少見。
那些能夠以「卑賤之軀」得到貴人青睞的女子,要麼是因為真絕色,要麼是因為她擁有非常出色的人格魅力,不然也不可能會入看遍了環肥燕瘦的貴人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