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之后,又經歷了一次大分裂的時期,這一次分裂出了十幾個大小不一的國家。國家之間征伐不斷,君王也是朝夕之間就能變更,有實力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而這個人便是北宋開國之君趙匡胤,他發動陳橋兵變后,奪取了后周政權,進而為宋朝的立國奠定了基礎。后周是五代時期最后一個王朝,他的開國君主是郭威,趙匡胤曾是他的部下。
每個帝王都是天命之子,除了自身能力出眾以外,也需要那麼一點運氣,郭威就是如此。如果不是因為皇帝的懷疑,郭威也不會想要起兵反叛,更不可能建立后周,一切都像是命運的安排。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虎父無犬子」,出身在將門世家的郭威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他長得高大威猛且勇力過人。
他的父親早亡,跟著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幸虧得到后唐捧圣軍使常思的照拂才能安穩地度過童年時期。郭威的脖子處有一個飛雀紋身,所以旁人都稱他為「郭雀兒」。
十八歲那年,郭威去做了李繼韜身邊的「牙兵」,這是一種節度使專屬的士兵類型,相當于私人保鏢一類的。
當時李繼韜非常看重郭威,對他的脾氣和小過失都能包容。
遇到李繼韜是郭威的幸運,也是他人生轉折點的重要見證人。郭威長得威猛,經常惹是生非,而且又喜歡賭博和喝酒,喝醉之后就去跟人打架。
不過他也有優點,那就是喜歡打抱不平。一次他聽說有個屠夫欺行霸市,引得民怨沸騰。郭威就表示很不服氣,于是借著酒勁就找到那個屠夫去買肉,但消費不是他的目的,而是要故意找茬。
郭威讓屠夫割肉,無論怎麼割都不滿意,屠夫后來也看出他根本不是誠心買肉的,于是便和他吵了起來。屠夫看著高大的郭威也不敢惹,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屠夫撩起衣服說:「有本事你朝肚皮這里來一刀」。
郭威酒勁一上來后,經不起他這麼激將,抄起刀子就捅了過去,沒想到一刀就把屠夫給捅死了。
后來郭威被關進了監獄,李繼韜知道后,因為愛惜的他的才能,便偷偷將他給放了。
不久后,李存瑁來攻打李繼韜,郭威也順勢被編入了他的軍隊,成為了李存瑁身邊的親軍。后來石敬瑭滅掉李存瑁稱帝建立了后晉,郭威又易主了,成為了后晉的將士。
石敬瑭當了七年的皇帝后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但其聲望不如當時的中書令劉知遠大,所以在一群人的支持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后漢政權。
郭威因為助力劉知遠登基而得到重用,之后他又跟隨劉知遠攻下開封城,后漢的都城也隨即遷移到這里,此處也是后周的都城。郭威當時已經成為統帥大軍的將相,在軍中的威望也水漲船高。
歷史無數案例證明,一個功高蓋主的大臣外加一個疑心病重的君王,勢必會形同水火。劉知遠之后,其子劉承佑繼位,就與郭威形成了這樣一種猜忌的關系。
郭威有著顯赫的軍功,當時已經成為后漢的肱股之臣,也是劉知遠臨終前顧命的重要人選。劉承佑登基之后,郭威被拜為樞密使,開始掌管整個國家的兵權。
不過此時的郭威是沒有異心的,即使他可能某個時刻想過當皇帝,但也只是曇花一現的念頭罷了。畢竟劉知遠對他有恩,郭威斷然干不出這等忘恩負義的事情。
而且郭威的實力擺在那里是事實,劉知遠去世后,河中、永興和鳳翔三地的節度使紛紛起兵反叛,劉承佑多次出兵征討都無法鎮壓下去,最后只能讓郭威親自帶兵去解決。
郭威一出馬就解決了河中的李守貞,其他兩個人也相繼投降。平定了這場內亂之后,朝廷政權也得到了鞏固,同時也使得世人對郭威能力的越發認可。
按理說劉承佑得到這樣有能力的大臣,勢必要討好他才對,這樣他們才能幫自己守護好朝廷的安危,特別是像郭威這樣擁有兵權且威望極高的武將。
可是劉承佑偏偏走了另外一條路,他開始忌憚郭威的實力。
他的身邊有一眾寵臣一直在旁邊煽風點火,逐漸燃起了劉承佑的殺心。于是他便開始對朝中諸多手握大權的臣子展開了誅殺的行動。
劉承佑對郭威等人起了殺心之后,便與其親信李業共同密謀要誅殺一眾老臣。劉承佑安排郭崇去誅殺王峻、郭威等人;命李弘義前去誅殺王殷。
李弘義在接到皇帝的秘密詔令的時候,反而將這份詔令出示給王殷看。得知真相的王殷一刻都不敢耽誤,立馬前去會見郭威商量應對之策。
郭威這才知道原來劉承佑想要鏟除他們,但危急關頭他也實在想不出什麼方法。此時他身邊一名叫魏仁浦說想到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讓郭威偽造詔令稱是劉承佑讓郭威去殺掉諸將領,以求獲得支持。
于是郭威便依照謀士的策略,偽造了一份詔書拿給同僚們并說:「是皇帝讓我來處決你們」,諸位將領聽說后群情激奮,都紛紛要反叛,并推舉郭威為領導人,一起「清君側」。
這個結局也是郭威喜聞樂見的,他也沒有推辭,當即發動了叛變。郭威大軍多日后抵達開封城下,劉承佑派兵去抵御并派出一名宦官去偵察郭威的動向。
沒想到宦官被擒,郭威讓他給劉承佑帶口信,讓他將李業等人綁到軍營里來,然后就放他回去了。宦官見到劉承佑后,將實情相告,并說郭威鐵了心要造反了。
隨后劉承佑便把郭威留在開封城內的親屬全部誅殺,也包括他還在襁褓中的幼子。郭威知道后悲天憫人,決定要與劉承佑決一死戰。
雙方在七里坡進行交戰,劉承佑大敗后逃出城外,在途中被自己的親信大臣給殺了。隨即郭威便帶兵入城,去覲見了李太后,并擁立劉赟為皇帝。
但這種擁立是假的,也是郭威的緩兵之計。沒過多久郭威受命前去對抗南下的契丹時候,就黃袍加身稱帝了。回到開封后,他便立即逼迫劉赟禪位于自己,至此后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