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段歷史其實并不是很久,從公元220年曹魏代漢到公元280年東吳孫皓投降,也就持續了60年的三足鼎立。
如果從曹丕稱帝開始計算,那麼很多英雄豪杰都沒法出現在各個文學作品中。就比如呂布、袁紹、曹操等重要歷史角色,故而很多文學作品都從黃巾起義開始記起。
可就有這麼一個武將,從黃巾起義一直活到了東吳第二任皇帝,可謂長壽至極。
他就是東吳前中期重臣——呂岱。
呂岱公元161年出生,此時距離黃巾起義還有23年的時間。也就是說,群雄還未逐鹿天下之時,呂岱已經到了中年。
最開始呂岱只是個郡縣吏,相當于現在的縣長手下的公職人員。但當時漢朝選拔官吏的制度需要選舉孝廉,連劉備這樣一個皇親貴胄之后都只能織鞋販履,因此說明呂岱年輕的時候還是有些能力的。
然而黃巾之亂如火如荼,各地官兵也是人心各異,甚至有些官兵還不如黃巾賊。在這種局勢下,身為底層公職人員的呂岱,著實沒有保護家人的能力。
于是呂岱帶領家人向南遷徙,渡過長江最后定居吳地。一般來說晉朝大亂時出現了第一次「衣冠南渡」,然而事實上早在黃巾之亂和漢末軍閥割據的時候,就已經有大批百姓避亂至江東。
此時的江東并不十分太平,孫策等人同樣在攻城略地。不過江東終歸是人口遜于中原,軍閥也沒有那麼多,并且遠離朝廷中心。
再加上孫策雷霆手段,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江東的權力整合,倒顯得日子沒有那麼困苦。
等到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后,繼承權力的孫權需要大量的人才鞏固孫家在江東的統治地位。就這樣,呂岱投靠孫權,被任命為吳郡郡丞,相當于如今的省委秘書長。
此時的呂岱已經39歲,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一般來說,到了這個歲數,青年時的豪情壯志早已不復存在,能做的就是做好手頭的工作,給家人一個穩固的未來。
呂岱剛開始確實是這樣,有條不紊地管理著自己的轄區和任務,恪盡職守。這樣的日子又持續了11年,到了建安十六年的時候,江東鬧起匪患。
此時距離赤壁之戰剛剛才過了3年,百姓需要已經喘息,軍隊也還未休整過來。
孫劉聯盟的脆弱加之曹操的虎視眈眈,令整個江東能夠調配的軍事力量捉襟見肘。孫權突然想到了政績一向不錯的呂岱,匪夷所思地讓一個從未有過領兵經驗的文職人員去處理匪患。事實證明呂岱的確不負眾望,生擒賊首,被封為昭信中郎將。
不敢想象,一個到了50歲且從未經歷過戰事的文職人員,能在這個年紀被重用并取得勝果,實在是大器晚成。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自立,宣告漢朝正式滅亡。此時孫劉聯盟因為關羽之死徹底破裂,孫權一方面向曹魏表示臣服之意,另一方面在前線增添兵將,并著手穩固起后方的土地。
59歲的呂岱調任到交州擔任刺史,當務之急便是消滅地方豪強的武裝力量。呂岱收服高涼賊首錢博,又擊敗少數民族,并在南海境內俘獲賊首王金,共計斬殺、俘獲一萬多賊人。
然而這些人終歸是疥癬之患,真正的「大老虎」,是盤踞在交趾當了四十年太守的士爕及其家族。到了公元226年,士爕去世,其子士徽擁兵自重,大有分庭抗禮之意。
孫權思慮再三,考慮到士徽其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決定將其遷任到九真郡去。雖然仍為太守之職,卻削弱了士徽的勢力。九真郡在今越南中部,在那個年代,可想而知是有多麼荒涼。
士徽抗命不從,甚至發兵阻攔前來交接的官員。呂岱見此情景,遣人告知孫權的同時,派人警告士徽。士徽倚仗父親和族人在當地的名望,絲毫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豈知呂岱的警告還沒過多久,大軍就已連夜行進至城下。毫無防備的士徽震驚不已,只得率領兄弟六人跪迎呂岱。呂岱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將士家兄弟全部斬首。
士徽的心腹甘醴、桓治等人集結官吏和百姓攻打呂岱,呂岱完全不顧及影響,以暴制暴,徹底征服交趾。并繼續向南挺進,一路上斬獲無數,將嶺南完完全全納入東吳版圖。
等到武力鎮壓取得效果后,呂岱先兵后禮,開始「南宣國化」,教化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與百姓。并出使東南亞國家,另起感受王化。使得南亞多國紛紛派遣使臣向孫吳朝貢,不亞于班超出使西域。
到了公元239年,戎馬一生、78歲的呂岱終于回歸繁華的荊襄大地,重新回到了曾經的文職崗位上。此時的呂岱經歷了太多了風云變幻、沙場生死,如同歸鞘的寶劍,沉穩中包含銳利。
一邊處理著政務,一邊平反了廖式的叛亂。這次他沒有再大開殺戒,而是收編了叛軍隊伍,整頓了吏治。
正所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呂岱的儒將形象,完全不亞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蜀漢丞相諸葛亮。故而同僚將其與輔佐周天子的周公和召公相提并論。
公元252年,東吳大帝孫權逝世,其子孫亮登基,91歲高齡的呂岱官拜大司馬。公元256年,呂岱與世長辭。按照他生前的囑托,葬禮一切從簡。
自從投靠孫權集團后,呂岱一生戮力奉公,即便在交州這片沒有官員愿意前來的貧瘠之地,他依然能夠清恪在公。
雖然他沒有經歷過大型戰役,但他使出渾身解數,為吳國周旋于魏、蜀之間時,免去許多憂患。
縱觀三國上下,老將本就不多,趙云、黃忠等人也沒邁過80大關,唯獨呂岱文武雙全,以一己之力將中原文化向南推廣,不愧于司馬光「南士」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