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曾經有很多知名才子,他們給后人留下了無數瑰寶,值得人們佩服,但他們的一生卻十分慘淡,尤其是明朝這位大才子。
解縉早年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因為鋒芒太露遭到了臣子的陷害,朱元璋將他趕回老家晾了8年的時間,朱棣登基后,他又被拋棄了8年,半生蹉跎。
解縉出自江西地區,他出生于公元1369年,是明朝時期一位出色的文學家,他從小就非常的聰明,母親在其年幼時就教他讀書習字,5歲的時候就能夠背誦詩文,公元1387年,他參加鄉試成為了第一名,第二年他又進京,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解縉年幼成名,性格孤傲,十分耿直,進入朝堂后這種性格也給他帶來了禍患。剛剛入朝為官的時候,皇帝佩服他的才華,經常將他帶在身邊,甚至還稱兩人情同父子,希望他能夠知無不言。
后來解縉就向皇帝承上奏折,希望皇帝可以將律法簡化,讓更多人熟悉大明律例,獎勵為政有方之人,讓其減輕刑罰。解縉后來又多次上書指責兵部官員玩忽職守,對于朝中官員的言行多有指摘。
得到了對方的針對,遭到彈劾,朱元璋將解縉貶出京城,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其他臣子避之不及,他竟然主動為牽扯其中的李善長辯護,又一次引起了皇帝的不滿。
公元1391年,皇帝專門把他的父親叫到身邊對他說。解縉此人是大器晚成之人,他的性格太過于冒進,如今你把他帶回家中讓他好好讀書,10年之后再送回來。
那時朱元璋年齡已經非常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原本想要將解縉晾10年的時間,但8年之后皇帝就去世了,聽到消息解縉進京奔喪,新皇即位原本想要重用他,但又有朝中臣子上書稱解縉的母親還沒有安葬。
他的父親也已經90歲了,不應該讓他遠離家鄉,解縉又被貶回了老家做官。
4年之后,禮部侍郎給皇帝推薦解縉,他才再次回到了都城,但一直沒有得到重用,職位也不是很高。靖難之役爆發后解縉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南京被攻破,建文帝不知所蹤,解縉早早的站在城門口迎接朱棣入城。得到了朱棣的認可,后來為了拉攏這些文官,他直接讓解縉進入內閣,對其十分重視,后來他又主編了《永樂大典》。
公元1404年,他更是成為了內閣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帝對他多番稱贊,賞賜也很多。公元1405年,皇帝召其入宮,商議太子之事,皇帝喜歡自己的二兒子,但朝中大臣卻都希望能將長子立為太子,畢竟古代講究嫡長原則。
此時召解縉入宮,希望能聽一聽他的看法,讓他知無不言。解縉表明希望將長子立為太子。后來長子成為太子,解縉也遭到了次子朱高煦的痛恨,一直針對他,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解縉已經成為了太子船上的人。
在這件事之后,朱棣也對他產生了懷疑。朱高煦因為受寵,在很多事情上超過了自己該有的品級,遭到了解縉的彈劾,皇帝聽了之后非常生氣,認為解縉是在離間骨肉之情。 永樂5年,朱高煦又多次出手,針對嫁禍解縉。
永樂8年解縉入京面圣,但因為皇帝出征不在都城,他只能到太子府上覲見。朱高煦又向皇帝進言,稱解縉私下聯系太子,沒有為人臣子的樣子。朱棣聽說后立馬將其關進了昭獄之中。直到永樂13年,被錦衣衛灌醉扔進了雪堆里,47歲去世
解縉半生蹉跎,他去世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背負著奸臣的名號,直到成化年間才被赦免。后人提起他依然十分佩服,就因為他給后代留下了無數的瑰寶,他曾經參與編撰《永樂大典》。
在其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部典籍也是歷史上最為全面的一部百科全書。據說這部著作一共有一萬多冊,記載內容包含了天文、歷法、文化等等十分珍貴,但后來因為戰亂的原因,如今留存的只剩下了400多冊,讓人非常遺憾。
結語
解縉一生極其坎坷,十幾歲入朝為官,也曾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但是鋒芒太露,性格孤傲遭到臣子針對,漸漸也被朱元璋不喜,被晾了8年的時間。朱棣即位后又牽扯到太子之事,被皇帝拋棄。
從永樂5年被貶官到永樂13年去世,8年時間一直被拋棄,甚至死后依然背負罵名,但即使如此,他也給中華留下了瑰寶《永樂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