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歷史上,少不了那些兄弟紛爭和殘殺的故事。就在其剛建國不久的時候,就發生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這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兄弟之間爭奪皇位的事件。
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康熙年間也有「九子奪嫡」的情況,可見皇帝的兒子很多,但皇位卻只有一個,為了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必然會發生一些流血事件。
這些事實都向我們證明了帝王家的無情,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就沒有發生這種事,不僅如此,他跟自己的兄弟感情非常要好,特別是和大哥李成器。
宮廷政變
武則天年紀越來越大,不得不提前決定好立儲的事情。之前她一直想要立武家的后人為儲君,但是狄仁杰說:「我還從沒有見過哪家的后人會在太廟里供奉姑姑的」?
于是武則天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隨后便下令將李顯迎回來,重新立為太子。「神龍政變」之后,武則天被迫退位,將皇位禪讓給李顯,以示歸還大唐江山于李氏。
可是當李氏重新執掌政權之后,朝廷依舊不得安寧。李顯性格懦弱,平日里對韋皇后言聽計從,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后,其實掌權的也是韋皇后。
他的女兒安樂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想讓李顯把自己立為皇太女,以后好繼承皇位。母女倆都想效仿武則天榮登大寶,所以在她們的興風作浪之下,剛移交的政權就陷入了混亂之中。
太平公主自然不想讓韋皇后等人得逞,所以她也在發展自己的勢力。李隆基也沒閑著,在暗中結交勇士,并在皇帝的親騎中發展勢力,他非常重視萬騎,這也成為他后期發動政變的后盾。
隨著韋皇后的專橫跋扈,朝堂到處都是爭權奪利,大臣們都忙著站隊,生怕自己站錯了隊伍而導致被誅殺。正當韋皇后密謀要篡位的時候,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搶先發動了政變。
他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斬殺了韋皇后及其親信和黨羽,當時李顯已經去世,剛即位的李重茂根基不穩。在李隆基等人的脅迫下,他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李隆基的父親李旦。
李旦也沒想到,自己會有一天登上帝位,這份榮耀都是因為李隆基才能得到,所以李隆基是功不可沒的。然而就是因為這樣,讓李旦犯了難,畢竟新皇登基之后,立儲是個重大命題。
按照立嫡立長的制度,太子之位本該由長子李成器擔任,但是李隆基的功績又比他高,在朝中的聲望也比李成器要廣,這讓李旦很難抉擇。也許是看出了父親的為難,所以李成器大膽地做了一項決定。
辭讓皇位
李成器的履歷非常簡單,他小時候喜歡音律和樂器,才氣過人的他能快速地掌握各種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不同地區的音樂特色,他對西域的龜茲樂章情有獨鐘。
唐高宗李治時期,年僅六歲的李成器就被冊封為皇太子。武則天也曾冊封他為皇孫,并與李隆基等人一起離開京城前往封地做藩王,此后又改封為壽春郡王。
李成器覺得得封郡王已經是人生巔峰了,往后再有什麼賞賜他都婉言拒絕。從這里可以看出,他是個淡泊名利之人,也許對于他來說,這輩子有音樂就足夠了。
這樣的人難怪會做出辭讓皇位這等驚天動地的事情。話說李旦繼位之后,一直為了立儲而煩惱,他在兩個兒子之間權衡利弊也難以下定決心。
于是李成器就主動找到父親說要把皇位讓給弟弟李隆基,他說:「天下天平的時候可以立嫡長子為儲君,但是國難當頭的時候應該歸為有功之人」。
李隆基在誅殺韋皇后中確實出了很大一份力,這是朝臣們都有目共睹的。李成器的辭讓在朝堂上引起很大的震動,大臣們也說李隆基功勛卓絕,確實適合做儲君。
就這樣李旦也不好再說什麼,于是便下詔立李隆基為太子,李成器為雍州牧、太子太師等職位,并且加封三千戶。這是作為父親唯一能補償兒子的方式了。
對于哥哥的辭讓,作為弟弟的李隆基內心是非常感動的。后來李隆基還制作了一床被子和一個長枕送給李成器,以此來祝福他們兄弟親情能天長地久。
其實李隆基和自己的兄弟們感情都非常好,他們小時候被武則天禁足長達八年之久,都是依靠著互相扶持度過那漫長日夜的,所以這份感情無人能體會,唯有他們自己。
兄弟情深
李隆基登基之后,他對大哥和其他兄弟的感情依舊沒有改變。他的五個兄弟宅邸分別環繞著李隆基的皇宮四周,府邸之間遙遙相望。李隆基還在西南的興慶坊修建大樓,他經常登高望遠。
有時候也能聽到諸位兄弟府邸中傳來的樂器聲,李隆基會召他們入宮陪自己飲宴,要麼就是親自到他們的府中一同飲酒作樂。期間還賞賜大量的美食佳肴,與兄弟們共享這繁華盛世。
諸王們每天朝見李隆基之后就回到府中,或是看歌舞表演、或是追逐鳥獸,天天都是如此作樂不斷。他們兄弟親密無間,彼此是沒有任何隔閡的。
當然有時候也少不了有人挑撥離間,惡意去重傷他們兄弟的感情。李隆基聽到后卻并不放在心上,反而和兄弟們的感情愈發深厚。
李成器雖然禪讓了帝位,但他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他為了不給他人留下把柄,平日里他為人處世都非常低調,從不參與朝中政事,也不結交大臣,深得李隆基的信任。
李隆基晚年沉迷于煉制丹藥,還特地給兄弟們都分了很多,說想要跟他們一起長生不老。但生命有輪回,這是自然規律,即使有丹藥,但是兄弟們還是一個個離去了,最后只剩下李成器。
李隆基送走了兄弟們,對于這個僅存于世的大哥更加的關懷備至。一年李成器臥病在床,李隆基便吩咐宮中的御醫每天都要給他送藥膳。后來一名僧侶治好了李成器的病,他高興地大加封賞。
每年李成器過生日,李隆基必然親自到場慶賀,還賞賜很多珍饈佳肴。朝廷中接受四方朝貢的臻品,他必然會想到給李成器留一份。
一年冬天,洛陽格外的冷,李成器覺得自己大限將至,沒想到不久后他就真的去世了。李隆基聽聞噩耗嚎啕大哭,第二天就下旨追封李成器為讓皇帝,他的原配妻子為恭皇后,并一同葬入惠陵。
李隆基和李成器兩人的兄弟情確實讓人非常羨慕,這也是皇家中少有的,甚至是難能可貴的親情體現。李隆基有如此兄弟,還要摯愛的楊貴妃,更有大唐盛世,可以說此生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