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從三天前開始,網絡上關于郭德綱的議論忽然多了起來。我看了幾位網友的小作文,大致是郭德綱夫婦接受了某地方媒體的采訪。
在采訪中,他談到了個人的生活與創作,其中也說到了備受爭議的鼓曲社的創辦。在訪談之中,郭德綱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我創辦鼓曲社根本沒打算賺錢,只是為了讓我的老婆開心而已。
就是這句話,準確地說是后半句話,在坊間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也有一些人對郭德綱的這番話上綱上線,大意是:你當初搞鼓曲社不是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嗎?你不是為了振興曲藝事業嗎?怎麼現在成了為討老婆歡心?
與此同時,有一些長期反對郭德綱的人借此大做文章,我看到有的人居然把自己的觀點洋洋灑灑地寫到了兩三千字,可以說蔚為壯觀。
客觀地說,我沒有時間去找郭德綱接受采訪的全部視頻。但是,就網友們記錄的信息來看,我認為郭德綱這樣說沒有什麼毛病,至少來說沒有什麼大毛病。
僅僅就從人情世故來講,當一個人受到美譽、稱贊、夸獎的時候,他往往會自謙,舉重若輕,我想這也是我們傳統美德的一個表現。
就像一個運動員完成了比賽,氣喘吁吁,當粉絲和朋友問候他:你累不累?他一般會說,不累,沒事兒,實際上他已不堪重負。
書歸正傳,就郭德綱搞鼓曲社來講,我雖然對鼓曲社的未來根本就不看好,但是我真心敬佩郭德綱和王惠。
從歷史的發展看,滾滾洪流之中,總會有新陳代謝,總會有以舊更新。在我小的時候,最好的娛樂就是收音機,而事實上,我的爺爺奶奶告訴我,收音機實在是太先進了!
因為在他們年輕的時代,只有戲班子、馬戲團到各地演出才可能看到一點娛樂,而事實上,這樣的機會一年也不會有那麼一兩次。
爺爺奶奶看電影也是秋天,只有那麼幾場,而收音機進入家庭以后,這個話匣子實在是五彩繽紛。
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還有人捧著收音機自得其樂嗎?有,極少。
從這個角度說,鼓曲確實有他輝煌的時代,也培養了大批喜愛的觀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娛樂方式的增多,鼓曲確確實實和京劇一樣,由大眾化變成了小眾化。
而喜愛鼓曲的人,他們都已老態龍鐘。當鼓曲和觀眾、演員都成為過去式時,那麼這一娛樂方式或者叫藝術方式被今天更時尚的娛樂、藝術方式所取代,就在所難免了。所以我說郭德綱振興不了鼓曲,不是他能力不夠,是歷史發展潮流如此。
可以這樣想,郭德綱搞德云社說相聲確實是賺了大錢,而他拿著說相聲賺的錢來反哺鼓曲,這說明他們兩口子對這門藝術熾熱的情懷,此事必須為他們點贊。
現在回頭再說郭德綱言說搞鼓曲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討老婆歡心,其實這就是一句類似于夫妻之間的玩笑話,過分的解讀實在是別有用心。
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