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紅顏自古多薄命」,只是,「薄命」真的是因為女子的面容姣好嗎?必然是不是的。
如今「男女平等」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的舊社會陋俗也已經被更正取締,女性在當今社會不再是傳宗接代的工具,也不是所謂的「賠錢貨」,所受的尊重也并不比男性少。
但是在舊社會,女性的地位卻是無法言說的。長相太好會被人質疑「紅顏禍水」,生不出男孩又會被婆家甚至是娘家嫌棄。無論家境如何,是否接受過教育,女性最終的歸宿都是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傳宗接代。
而當時的女性由于大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往往自身也會認為只有做到了這些,自己才是一個合格的好女人。也正是因此種種,才真正的導致了「紅顏薄命」。
陸英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天生麗質的一代佳人,是真正的名門閨秀,然而,她卻于36歲便早早辭世,結束了她不停生育的一生。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出生在揚州的陸英就因這水土將養的極好,加上家境富裕,作為陸家千金,陸英自幼便錦衣玉食,被照顧的極好。
陸英一直被養在深閨,從小便學習各種當時女子該學習的技能和禮數,在當時的社會,這樣的女子最是惹人憐惜。
而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女子想要有一份合乎自己心意的姻緣其實是十分不易的。幸而,陸英的結婚對象張冀牖對她是一見鐘情,而她也對張冀牖十分滿意。
當時的陸家在當地已經是有名的大戶了,而張家的背景則更為令人羨慕。陸英的公公張樹聲是赫赫有名的淮軍元帥,因此張家無論是權力還是財富,都是令人不容小覷的。
1906年,到了年紀的陸英嫁給了丈夫張冀牖。而二人的婚禮在當時轟動一時,排場之大令人咂舌。
為了女兒在婆家的地位,也為了陸張兩家的世代交好,陸英出嫁那日陸家的送親隊伍排滿了整條街。每一個送親人的手中都捧著陸家為陸英準備的嫁妝,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而圍觀的群眾也甚多,他們都想湊一湊這場聲勢浩大的婚禮的熱鬧,也想一睹新娘子的芳容。張家迎親的隊伍自然也不落下風,可以說陸英是真真正正的風光大嫁。而婚后二人琴瑟和鳴,更是恩愛有加。此時的陸英是幸福的。
愛自己的丈夫、強大的娘家、還有一個更加強大的婆家,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令人羨慕不已的。
可是,盡管婚后陸英對婆家百般恭順,夫妻二人也并無矛盾,陸英還是被婆家所挑剔了。
傳宗接代的觀念在當時的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并且只有生育男孩才算是不辜負祖宗庇佑、給婆家延續上了香火。而陸英一連四胎都是女孩,婆家的臉色自然就差異了起來。
由其張家人丁并不興旺,老大張冀牖和老二都沒能生出兒子。怕斷了張家香火的張樹聲,甚至從宗族里過繼了一個男孩給張冀牖。
陸英與丈夫為了生出男孩也是煞費苦心,婆婆也是各種明里暗里的催促。「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因為這樣的觀念,陸英將生男孩當做了自己的使命。
功夫不負有心人,二人終于得了一個兒子,但是很不幸的,這個孩子竟然夭折了。這一來,周圍的人都開始針對陸英,用各種難聽的話刺激著她。
更有甚者說陸英是專門來斷張家香火的惡鬼,丈夫張冀牖受不了周遭的流言蜚語,將家遷至蘇州,而陸英的心里則更加覺得愧對丈夫和婆家。
受過新式教育的張冀牖沒有如同家中長輩一樣苛責陸英,反而對她愛護有加。搬至蘇州不久,二人終于有了第一個兒子。
此時年僅二十出頭的陸英已經生了六胎,而毫無自我保護意識的陸英并沒有停止生育。之后的十幾年里,陸英又陸續生了8胎,14胎最終留下了4個女兒和6個兒子。
這樣的生活對身體無疑是有著巨大的破壞的,陸英36歲那年,身體所積壓的病癥全面爆發,不久后,陸英倒在產房,死于敗血癥。
陸英的結局可以說是當時社會所造成的,沒有人認為女性是需要保護的,陸英短暫的一生雖有丈夫愛顧,卻終究是敗在了世俗之下。
幸與不幸皆成過往,一代佳人終究香消玉殞走向死亡。但是陸英對當時社會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女子教育的先行楷模。
在世時,她與丈夫興辦女子學堂,并且對于窮人家的孩子更是分文不取。有了學識的女生在社會上活得會略微輕松一些,尤其是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更是需要靠著知識改變命運。
而對于自己的女兒,夫妻二人也是照顧的極好,各個鐘靈毓秀,人稱「合肥四姐妹」。
但是,由于當時社會對男孩子的更為愛重。陸英的六個兒子在溺愛之下長大并沒有什麼太大的建樹,四個女兒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又有著良好的學識,因此姻緣都頗為不錯。
大女兒張元和嫁給了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昆曲藝術家顧傳玠,二人執手相伴數十載。二女兒嫁給了我國漢語拼音的發明人,她的同窗同學周有光先生,同樣恩愛有加。
三女兒張兆和嫁給了自己的老師沈從文,雖然被當時世人詬病,但是二人也有一段美好的婚姻。四女兒則嫁給了著名漢學家傅漢思,并一同于耶魯大學任教弘揚我國文化。
陸英雖然被傳統觀念所束縛,卻將女兒教育的極好,讓她們擁有了獨立且堅強的人格,和敢于與世界抗衡的底氣。
舊社會的女性總是有著諸多的束縛,她們的一生都在被社會所牽制。
而如今社會,每個人都擁有著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利,也有了更加開闊的眼界。
相信「紅顏」不會再「薄命」,每個人都能收獲真正意義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