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朝軟弱成了它的代名詞,因為跟西夏對打,或者跟遼國對打,哪怕最后宋朝是勝利的一方,簽訂盟約都得是宋朝賠錢,比起唐朝,宋朝在世人眼里太弱,比起元朝,宋朝可能都不能叫大一統王朝,宋朝人重文輕武是國家傳統。
宋太祖趙匡胤是武將,陳橋兵變當了皇帝,所以從開國宋朝就落下心病,在宋朝當武將手里的最高權力都在文人手里。
雖然宋太祖假模假樣地來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終是怕后人奪了自己的江山,但凡事總有例外,北宋哲宗時代軍事上就出現了高光時刻。
宋哲宗名叫趙煦,是宋神宗的第六個兒子,算起來趙煦是旁支,因為他的爺爺趙英宗是宋仁宗收養的兒子,正統傳承仁宗沒有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英宗在位僅四年宋神宗就繼承了皇位。
然而神宗在位的時候宋朝的文化經濟都很繁榮,唯獨對外武力最弱。為了改變這個現狀宋神宗啟用王安石變法,史稱「熙寧變法」從變法開始朝廷里就出現了「新舊黨政」 這讓宋神宗的變法舉步維艱。
最后王安石被廢,很多推行的新政在全國都無疾而終。那時候神宗雖大力推行變法,但真正的權力還在高太后的手里,王安石被廢后,高太后啟用保守派的司馬光。
司馬光一上台先廢除了王安石的變法,最可氣的就是把好不容易得到的河湟之地重新割讓給了西夏,要知道這個河湟之的是宋朝重要的軍事基地,此地保不住整個蜀川都會有危險,神宗有心無力的變革最終沒能完成,郁郁而終。
公元1085年趙煦繼位,史稱宋哲宗,在北宋的歷史上,最有血性的三位君主趙煦絕對榜上有名,年幼的哲宗繼位后,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朝政,滿朝沾滿了守舊派,哲宗在成長歷程中不斷隱忍,為了就是有一天自己親政能干出一番作為。
元祐八年高太后因病去世,宋哲宗終于登上了權力的巔峰,他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對付西夏。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出現了,他就是章惇,章惇在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是「北宋史上劃時代意義的人物」,因為他的出現奠定了北宋對西夏、對大遼戰爭取得優勢的意義。
宋哲宗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在說他的歷史功績時說他收復青塘,兩敗西夏,這都離不開章惇的功勞,鐵血君王配上鐵血宰相,造就了北宋時期的高光時刻。
宋哲宗親政后任命章惇為當朝宰相,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司馬光實行的所有政策,因為早年割讓的河湟之地,讓敵軍不斷南下侵擾宋朝邊境。
這次哲宗根本不能忍耐下令「開打」,元符二年六月開始到元符三年三月僅僅十個月的時間,老將王厚取得了青塘大捷,收復了邈川、青唐。
這一戰打出了氣勢,對后面兩敗西夏很好地振奮了氣勢,公元1093年第一次平夏城之戰打響,新黨強硬派代表呂惠卿出戰,為了能更好地抵御和壓制西夏兵力,章惇給出了解決方案,中央政府重新建立了戰時政府和戰時指揮區。
在章惇的指揮下,北宋軍隊五十日內對西夏作戰十四次,西夏開始反撲以五十萬軍隊斬殺宋朝士兵三千人,宋軍只得退后不再進攻,為了更好地打擊西夏,章惇命令下屬采取聲東擊西的打法,一邊佯裝攻城,一面分散西夏軍隊注意力。
雙方軍隊在天都山和石門口交戰數次,最后一以宋軍獲勝結束,隨后宋軍在兩個地方進行全方位防御系統的建設,進一步控制了有利的地區。
第一次戰爭結束后,西夏十分不甘心,為了能夠更好地取回失去的領地,西夏梁太后帶領著號稱百萬的軍隊對平夏城展開猛烈進攻,這次章惇也不管著她,直接下令乘勝追擊開打。
西夏圍困了平夏城將近十三天,始終都沒能攻克,士兵傷亡慘重后方補給跟不上,西夏梁太后宣布撤軍,沒想到的時候在路上遇到了宋軍伏擊。
領軍將領為章楶,此人為章惇的堂兄,兩人同屬一脈,此次伏擊殲敵三千余人,俘虜西夏大將嵬名阿埋、司妹勒都逋,更是繳獲了數十萬頭的牛羊。
此事上報中央后,宋哲宗下令乘勝追擊,這時候的西夏,快頂不住了,看著自己的國土不斷被蠶食,西夏王向遼國求救,遼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找到宋朝談判。
大遼本想恐嚇宋朝,希望宋朝跟以往一樣,給自己點錢或者兩邊都占點便宜,結果宋哲宗和章惇強勢回應大遼使臣,如果遼國聯合西夏敢攻打大宋那麼大宋不僅要滅了西夏,還要同時向遼國開戰。
一番強硬的言論讓遼國使臣看到了不一樣的大宋,當遼國使臣把這些話帶回遼國,遼國君王無比震驚。
之前那個軟弱的宋朝好像沒有那麼好欺負了,為了自己的利益大遼始終沒有出兵幫助西夏,但是遼國為了不讓宋朝獨占西夏,厚顏無恥地當了兩國的「和事佬」。
在遼國的調解下,宋朝和西夏兩國宣布休戰議和,但是平夏城徹底歸了宋朝所有。
1099年年底,宋夏兩國重新認定的雙方的邊界,《宋史》中對這一事件的記載說西夏自從兵敗后屢屢向宋朝求和,宋哲宗最后應允,雙方宣布停戰,這就足以標志著宋哲宗和章惇這對最佳君臣在外交領域和軍事領域上的無上輝煌。
也就是因為這些豐功偉業宋哲宗被譽為除宋太祖與宋太宗之后的第三位北宋「鐵血君王」,而章惇也落得了一個「鐵血宰相」的稱號,給北宋帶來了少有的高光時刻。
宋哲宗算是宋代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皇帝,雖然仁宗時期經濟繁榮但是軍事力量較弱,哲宗在位期間卻敢于打拼。
只不過天不遂人愿,這麼一位鐵血皇帝盛年暴卒,更要命的是哲宗為一個兒子在他死之前就已經夭折了,皇位落到了宋徽宗的手里。
在歷史上對宋徽宗的評價說他跟宋仁宗是相反的,因為宋仁宗評價「諸事不會,只會做官家」而宋徽宗的評價是「諸事皆宜,就是不會做官家」,靖康之恥也給北宋畫上了抹不去的歷史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