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對元朝殘余勢力一直窮追猛打,徐達、馮勝、李文忠等名將多次北伐,蒙古人一敗再敗。公元1388年,朱元璋派藍玉北伐,在捕魚兒海之戰中,藍玉摧毀了北元王朝最后的希望,蒙古帝國從此分崩離析。然而,在中亞,由蒙古貴族帖木兒建立帖木兒帝國卻逐漸崛起。
在帖木兒崛起之初,他為了抵抗蒙古黃金家族,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派出使者想來明朝進貢,朱元璋大喜,派遣傅安、郭驥等人率領1500名使團前往中亞,打算和帖木兒交好。沒想到,這批使者之后了無音訊,直到13年后才有消息。
原來,帖木兒本是狡詐之人,當明朝的1500人使團歷經一年多到達中亞時,帖木兒帝國已經征服了土耳其、伊朗等國,成為讓人望而生畏的帝國,他們不需要諂媚明朝,因此,這批使者被扣留下來。之后,朱元璋曾派人前去尋找這批使者的下落,都毫無音訊。
直到朱棣登基后,明朝還在尋找他們。永樂三年,帖木兒去世,他的繼任者軟弱無能,為了緩和和明朝的關系,兩年后,派人把使者送回明朝,大家才知道,傅安、郭驥等人還活著,而且,在敵營13年忠貞不屈。傅安、郭驥二人出發時都是壯年,歸來時已經滿頭銀髮,面黃肌瘦。他們回到明朝時已經是永樂七年,當年隨他們一起去中亞的1500人,只剩下17人。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但故事并沒有說完。
且說朱元璋時期,蒙古人慘敗后,分裂成了三個部落,分別是韃靼、瓦剌、兀良哈。其中,韃靼是黃金家族的后裔,他們有一個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重建蒙古帝國。所以,在明朝靖難之役期間,韃靼人逐漸恢復生機,開始向南侵略。
朱棣登基后,急于穩定內政,一直沒有對蒙古動手。可是,韃靼人欺負朱棣「軟弱」,變本加厲地南侵。永樂七年,傅安、郭驥等人從中亞歸來,朱棣正好需要一位懂蒙古語的使者出使韃靼,朱棣最后選中了郭驥,郭驥歷經13年才回到明朝,休息不到一個月,就動身出使韃靼。
韃靼可汗本雅失里日益狂妄,為了立威,他竟然當眾羞辱郭驥,郭驥不肯屈服,本雅勢力當著諸多蒙古部落首領的面,殺了郭驥,并揚言要「反明復元」。郭驥沒想到,自己沒有死在中亞,卻死在了蒙古草原。蒙古韃靼殺了大明的英雄,讓其他部落非常不安,有人偷偷向明朝報信,朱棣聽聞后,震動不已。朱棣派「靖難四公爵」之首的丘福帶兵征討韃靼。
丘福是朱棣靖難之役時期的先鋒官,論功勞堪稱靖難諸將之首,他帶兵10萬出關,臨行前,朱棣告誡丘福:「不可輕敵,如果有人告訴你打敗韃靼人很容易,你千萬不要相信。」《明史》:
先是,本雅失里殺使臣郭驥,帝大怒,發兵討之。命(丘)福佩征虜大將軍印……帝慮福輕敵,諭以:「兵事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不見寇。 宜時時如對敵,相機進止,不可執一。一舉未捷,俟再舉。」
但是,丘福還是輕敵了,他不顧屬下的勸阻,直接殺向韃靼人偽裝的老巢,中了韃靼人的誘敵之計,10萬大軍有去無回,全軍覆沒,尸橫遍野,連丘福本人也死于非命。
丘福的戰敗,直接導致兩個結果:
其一,韃靼人更加不可一世,認為明朝軍隊如此不堪一擊,他們更加肆無忌憚的南侵,仿佛很快就能恢復大元朝一樣。
其二,死了一位英雄,又賠了10萬大軍,朱棣坐不住了,他惱羞成怒,把丘福的家人全部流放,然后不顧朝臣反對,帶領50萬大軍,御駕親征。
朱棣帶領大軍一路來到丘福戰敗的地方,此時10萬明軍的尸體還未完全腐爛,朱棣下令將士兵們掩埋,將的臚朐河改名為「飲馬河」,表達明軍將士要永遠在此地飲馬,要徹底統治這個地方。朱棣讓大軍帶20天的口糧,最終在斡難河畔追擊到韃靼主力,那一天,斡難河的水變成了紅色的,韃靼可汗本雅失里慘敗而逃(後來被瓦剌部落殺死,人頭送給朱棣)。
斡難河本是成吉思汗興起的地方,朱棣站在河畔,心中有說不出的壯志。在朱棣的有生之年,他五次親征蒙古,每一次,都要到斡難河上看一看。
郭驥是一位蘇武式的英雄,同時,他也是一位文天祥式的英雄,因為郭驥之死,朱棣派丘福攻打韃靼,但丘福又賠上了明朝的10萬大軍,促使朱棣不得不親征蒙古。所以說,郭驥是朱棣親政蒙古的導火索,而丘福之死更讓朱棣征討蒙古的決心更加堅定。有人說,以朱棣的野心,他征討蒙古是早晚的事情。但是,若無郭驥之死,朱棣或許沒有這麼早就征蒙古。若無丘福和10萬大軍之殤,朱棣或許不會親自帶兵征討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