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古代,女性的地位一直十分低下,無法和男性相比較,但女性之中也是有三六九等的。不同的出身決定了她們不同的命運,家世越是高貴的女子越容易擁有美好的未來。
雖然無法經商入仕,但她們卻可以通過一段合適的婚姻得到一生的富貴安寧。至嬌莫過于皇帝女,至貴莫過于公主。在封建時代,全天下最尊貴的女子莫過于皇帝的公主了。
自古以來,娶公主都是書生們的至高夢想之一,凡是書生所寫的畫本子,幾乎都有書生金榜題名中狀元,皇帝賞識嫁公主的橋段。
然而在真實歷史上,只有一位狀元娶了公主。不過他對這段婚姻十分不滿,甚至恨了媒人一輩子,可就算是這樣,皇帝也沒有對他發火,反而為他痛罵女兒,他究竟是何方神圣?為何連皇帝都要讓他三分呢?
這位狀元名叫鄭浩,出身于滎陽鄭氏,這個家族可不得了,是唐朝時期的五姓七望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周朝,家族資產無數,子弟世代為官。
正所謂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毫不夸張的說,滎陽鄭氏的血脈和人望可比如今的李唐皇室高多了。 在唐朝,滎陽鄭氏的歷史也十分輝煌,光是宰相就出了十多個,其他的官員就更不必說了。
此時的朝中高官大多都出自五姓七望,而這七個家族向來自負血脈高貴世代聯姻,也就是說,朝中高官要麼出自滎陽鄭氏,要麼就是滎陽鄭氏的姻親,這個家世,不可謂不顯赫了。
鄭浩本人十分爭氣,他雖然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世家子弟,卻從未沉溺于享樂之中,反而自小就刻苦努力,年紀輕輕就傳出了世家才子的名聲。他頭懸梁錐刺骨,終于在26歲這年金榜題名,一舉奪魁,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狀元。
年輕的世家子,風度翩翩出身高貴,又才華橫溢,別說是百姓們,就算是當時的皇帝唐宣宗看了都覺得欣喜,想把他招作女婿。正好如今他的寶貝女兒萬壽公主年輕貌美,正當嫁齡,如果能招這個狀元為婿,豈不也是一段佳話?
有了這個心思之后,唐宣宗越看鄭浩越覺得滿意,這樣的女婿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啊!如果不早早下手,簡直都對不起寶貝女兒。但他一個做父親兼做君王的,也不好直接開口向鄭浩提親,這事兒還得請專業人員啊!
唐宣宗私下里找來了宰相白敏中,也就是白居易的堂兄,讓他去查查這婚事是否可行。白敏中自然也很愿意做這個媒,給皇帝的公主當媒人,聯絡五姓七望的世家子,這傳出去也是一段佳話,還能順勢討好一下皇帝,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就是這麼一查,白敏中就查出了大事。
唐宣宗想招鄭浩做女婿,但鄭浩早就有了婚約了。他的未婚妻出自范陽盧氏,也是五姓七望的世家女,兩人門當戶對早有約定,不說情深似海也是兩情相悅,唐宣宗如今想讓寶貝女兒去橫插一腳,可沒那麼容易。
李唐皇室雖然尊貴,但是在那個年代,五姓七望的家世無疑是更勝一籌。之前就有皇帝曾經哀嘆過:「我家當了上百年皇帝,五姓七望還是不肯與我們聯姻啊!」
在這種情況下,鄭浩除非是腦子突然出了問題,否則的話,絕不會棄未婚妻盧氏而選萬壽公主。可唐宣宗想招鄭浩做女婿的決心如此強烈,白敏中哪敢跟他說這件事兒?
他本想慢慢謀劃,但是時間不等人,鄭浩得了狀元之后,想搞個雙喜臨門,已經趕回老家準備去完婚了。情急之下,白敏中干脆就騎馬狂奔把鄭浩帶回了京城,直接推到了唐宣宗面前。
唐宣宗見狀大喜過望,小手一揮就給鄭浩和萬壽公主賜了婚,這對萬壽公主來說是天降之喜,對鄭浩來說可就是晴天霹靂了——他有未婚妻,娶公主是從何說來?
別說五姓七望的家世本就勝于皇室了,就算不看出身,他也不愿意娶李唐家的公主啊。當時,李唐家的公主的名聲的確算得上一塌糊涂。
早有高陽公主,與和尚私通還讓老公在外面守門的狠人;后有太平公主,養了一大堆面首還積極投身皇權之爭的狼人。總而言之,在大唐的貴族子弟眼里,娶公主就等于家宅不寧以及數不清的綠帽子。
鄭浩一個世家子弟,和未婚妻的婚期都定下來了,如今卻不得不捏著鼻子退婚,轉而去娶以前怎麼都沒想過要娶的萬壽公主,心中的憋屈真是難以言表。
可皇帝終究是皇帝,鄭浩不能也不敢違背,只能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泄到了媒人白敏中身上。
鄭浩對白敏中滿懷怨氣,如果不是白敏中快馬加鞭把他騙回長安的話,他早就娶了未婚妻盧氏了,皇帝總不能拆了五姓七望的婚事去成全自己的寶貝女兒吧。
這份怨氣,唐宣宗和白敏中本人都心知肚明,但他們都覺得,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份怨氣肯定會淡去的。
事實卻恰恰相反,這份怨氣非但沒有淡去,還愈演愈烈,以至于成了極度的恨。鄭浩和萬壽公主的感情并不好,萬壽公主為人驕橫,對鄭家人都很不尊敬,兩人三天一吵,五天一鬧,日子過的那叫一個雞飛狗跳。
鄭浩的弟弟曾經病危,全家都為之憂心忡忡,萬壽公主卻自顧自的跑去看戲,這事兒別說是鄭浩了,就連她親生父親唐宣宗都看不下去了,特地把女兒叫來大罵了一頓:「怪不得五姓七望都不愿意娶我家的女兒,就你這樣的作風,誰家受得了?」
夫妻兩人感情冷淡,聚少離多,成婚十幾年才生下了一個兒子,不難想象,這段婚姻對鄭浩來說是何等的煎熬。得不到家庭的溫暖,鄭浩只能把精力都用在事業上,他才華橫溢精明強干,又是皇帝的女婿,仕途自然是一帆風順。
眼看著鄭浩就要繼承先祖們的腳步,踏上宰相之位了,更糟糕的來了,他的父親害怕他既娶公主又當宰相,會招來皇帝的忌憚,反手就把他拉了下來,塞到了皇家圖書館做管理員。
這下可好,連仕途都半路夭折,鄭浩怨氣沖天,這一切都得歸咎于這樁倒霉的婚事。這樁婚事的一號罪魁禍首自然是唐宣宗,但鄭浩也拿他沒辦法,只能越發怨恨二號罪魁禍首白敏中。
還是那句話,如果不是白敏中瞞著兩方人將他領回了京城的話,根本就不會有這樁倒霉的婚事。于是鄭浩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告狀生涯,白敏中但凡有行差踏錯,他就要一封奏折告上去,就算沒有黑料他也要硬造出黑料。
白敏中簡直是欲哭無淚,他哪里想到,一樁婚事居然會給自己搞來了一個幾十年的敵人。白敏中生怕皇帝會聽信女婿的話,哭哭啼啼的告狀說:「您女婿鄭浩幾十年如一日的告我的黑狀,您要是不相信我,我遲早要死在他手里啊!」
唐宣宗長嘆一口氣,拿出了比自己都高的一堆奏折,「這事我知道啊,這麼多年他告你的黑狀全在這兒呢。」君臣兩相對無言,唯有嘆息。
公元860年,滿腹怨氣的鄭浩郁郁而終,結束了他充滿了遺憾和憂傷的一生,年僅46歲。
縱觀這場婚事,他和萬壽公主成了一對怨偶,終身不得解脫,唐宣宗見女兒女婿失合,心情想必也不會美好,白敏中還為此遭到了他猛烈的報復,堪稱是幾敗俱傷,實在令人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