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很容易因為旁人的只言片語而對某些人產生一個固有印象。例如,很多人不曾了解過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就僅僅只是聽旁人說秦始皇殘忍暴虐,就痛罵秦始皇。而后世對于歷史人物的了解非常有限。
除了史料記載以外,就是各種文學作品和影視化作品。而更多的人則是通過后兩種方式來了解一個歷史人物,而這兩者往往會為了效果而夸大或者歪曲事實,進行一定的改編。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眼里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上真實的人物,有著巨大的偏差。
就拿《三國演義》當中的張飛來舉例,從小說和各種影視化的作品當中,展現出來的張飛就是一個脾氣暴躁,沒有文化的莽漢。小說里的張飛,也正是因為自己暴躁的脾氣,惹怒了手下,最后被手下人給害死了。
諸如此類的形象塑造,在小說里隨處可見。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又是四大名著之一,因此小說里張飛的形象也就深深烙在了大眾的心里,認為歷史上的張飛就是一個如此暴躁且沒有文化的人。 那麼真實的張飛究竟是怎樣的性格呢?
雖然《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很多的情節都是虛構的,與現實無關,但是里面的絕大部分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那些主要歷史人物。所以張飛既然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那麼他也就一定會有陵墓。
那麼為什麼考古學家們會一直沒有發現張飛墓呢?這還是因為人們的固有印象在作祟。我國古代的文官和武官有著根本上的區別,而這個區別就會給人留下固有的印象。
類似于文官就肯定怎樣怎樣,武官就肯定怎樣怎樣。而考古學家們也被這個固有印象迷惑,認為張飛是武官,他的陵墓里的陪葬品肯定不會跟文官一樣。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忽略掉關鍵線索,于是便錯過了張飛墓。
而張飛墓的發現,其實是要感謝盜墓賊的。如果不是盜墓賊的頻頻光顧,也不會引起考古學家們的注意,那麼張飛墓什麼時候才能出現于世人眼中,讓人們了解真相,時間還未可知。
出于對張飛陵墓的保護,考古學家們決定開掘張飛的陵墓。而挖開之后出土的文物令所有的考古學家們大吃一驚!在墓里竟然有很多畫作和書法!這也令人感覺到奇怪,居然有這麼多的文物,為什麼那些盜墓賊沒有把這些書畫都盜走呢?
而且經過考古學家們的考據,這些書法和畫作,都是出自張飛本人之手。看來這張飛不僅僅不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莽漢,還是一個精通書法和繪畫的文化人呢!從張飛的這些作品來看,他的確在書畫這兩方面下了苦功夫。
因為古代寫的是毛筆字,不經過長年累月的練習,是無法寫出一手好字的。而且我國的繪畫和別的國家不同,不僅極其講究工筆、畫法、意境等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更需要作畫之人常年、大量的練習。
所以張飛自然不是書中描寫的那種沒有文化的人。雖然這并不能證明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但是至少他是正兒八經讀過書的人。至于他是否是書中描寫的那樣脾氣暴躁的人,這一點從張飛墓里的陪葬品我們也無從得知。
雖然作畫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而且畫完一幅畫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這并不代表張飛的脾氣就不暴躁,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有耐心和對別人脾氣暴躁并不沖突。所以關于他的性格,我們暫時先保留,不予置評。
而張飛的真實樣貌,也依然有待考察。因為墓里出土的畫作里,有一副張飛的自畫像。而這張自畫像里的張飛,儼然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而大眾固有印象中的張飛,則是一個粗狂的漢子。
那麼真實的張飛相貌究竟是不是和畫里畫的一樣,這目前還有待考證。因為古代不像現代,有非常清晰的鏡子,可以映照出本人的模樣。而古代的鏡子并不能很清晰的映照出人的模樣,水里又有光線折射,看的也并不清楚。
所以在給自己畫像的時候,難免會加上自己的想象,或者是將自己美化,夸張化。誰又敢說張飛不是一個自戀的人,所以故意把自己畫的很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