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各種古代文物的出土,令人們不得不承認古人們「智慧超群」。比如前些年我國出土的素紗襌衣。
當時因為某些原因我國有一件素紗襌衣被毀,為了能夠復刻素紗襌衣我們想了不少辦法,但遺憾的是現代復刻品始終比古人們制造的素紗襌衣重一些。
事實上除了素紗襌衣之外,古人的智慧還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都知道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但彼時人們已經開始廣泛使用指紋「簽字畫押」。對此人們不得不承認,現代人都低估古人了。
所謂簽字畫押,其實就是在文書、字畫以及契約上署名或作私記的行為,以確保人們能夠辨認這些東西的所有人。
早先由于古人之間的交流比較簡單,且幾乎所有的交易均講求
「銀貨兩訖」,因此當時并沒有簽字畫押的說法。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的交易方式逐漸變得復雜化,交易范圍也變得越來越大,再加上後來成文法律的頒布,這些都使得古人不得不發明一種特殊的守約證明方式,以確保交易能夠正常進行、法律結果可以得到保障,于是「簽字畫押」就出現了。
古人最開始進行簽字畫押時主要使用的其實并非指紋,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無意間發現了每個人的指紋都存在較大差異,這之后人們便開始使用指紋「簽字畫押」,因為指紋具有唯一性,只要讓人們使用指紋去「簽字畫押」,到時候就算有人賴賬也能夠查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簽字畫押的過程中人們還會尋找一個公證人,公證人通常都是德才兼備的人,這樣簽訂契約的雙方還能夠避免自己會受騙。
當然了,使用指紋簽訂契約也不算非常保險,畢竟在歷史上也出現過不少公證人與契約一方簽訂者狼狽為奸犯罪的實例。不過由于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在簽字畫押之后遵守契約內容,因此這一方法便被古人們沿襲了下來。
在現代人看來,古人使用指紋簽字畫押的辦法似乎有些過于超前,畢竟古代也沒有指紋識別技術,他們又如何保證簽約者能夠非常誠信的遵守契約呢?事實上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古人們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辨認指紋的辦法。
據悉在古人的指紋分辨體系中,人類的指紋主要分為箕紋和斗紋兩種,有些人只有箕紋,有些人則既有箕紋又有斗紋,還有一些人則只有斗紋。
除此以外古人還將可能出現的指紋類型做了對應劃分,這些都使得古人在進行指紋比對的時候能夠迅速辨認出指紋。
古代進行刑偵查案的時候,印有指紋的物品便是格外重要的證據。
當然了古人使用指紋簽字畫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并非所有人都會讀書寫字,針對那些目不識丁的人,他們簽訂契約的時候也只能選擇指紋。畢竟指紋完全能夠代表他個人,再加上古代存在上述的指紋「箕斗辨認法」,因此人們也不擔心這些人會賴賬。
雖說指紋能夠在簽訂契約時起到重要作用,但古人們也不會隨隨便便去按指紋,這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指紋會被濫用,從而導致自己攤上麻煩。
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監獄中「屈打成招」的情節,這其實就屬于指紋濫用的一種。
總而言之古人要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很多,他們雖然沒有現代這樣先進的電子產品,但他們的生活非常有意思,而這也是如今很多人喜歡研究古人生活以及中國歷史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