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它極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後來的農民起義。
這本書出現之后,明末以及清代很多農民起義部隊的首領都會襲用《水滸傳》的人名或諢號,與此同時他們還會直接打著《水滸傳》旗號進行起義運動。
除了社會影響之外,《水滸傳》在我國文學領域的影響也非常大,它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更能引起民眾的共鳴。就比方說如今依舊有人討論「在《水滸傳》里的梁山108將,究竟哪一將的結局最好呢」這個問題。
現如今一部分人覺得李俊以及童氏兄弟的結局不錯,據《水滸后傳》描述,他們帶領著梁山上剩余的弟兄去了海外,其中李俊更是成為了暹羅國主,而童氏兄弟也積累了大量的資產。
除了李俊以及童氏兄弟之外,阮小七、朱仝、關勝、呼延灼、武松、公孫勝以及燕青的結局都還不錯,雖然這些人中關勝以及呼延灼沒有活到大結局,但對比其他好漢的結局而言顯然要好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文中提到的這些結局尚好的好漢中,云龍公孫勝是絕大多數書友心中結局最好的人。
因為從公孫勝的種種行為上大家就能夠看出來,他似乎早就意識到了宋江的意圖,這才會第一時間謊稱探母,然后一去不返。
宋江原本是一個官職較小的朝廷文官,因為勾結梁山賊寇而被閻婆發現,後來被閻婆告發官府,被迫上了梁山。
宋江上梁山的時候梁山主事是晁蓋,彼時晁蓋為了攻打曾頭市率眾下山,而宋江則留在了梁山看守大本營。
沒過多久晁蓋便因毒箭射中頭顱而死,之后宋江便坐上了梁山寨主的位置。很多人都覺得晁蓋之死與宋江不無關系,因為宋江綽號及時雨,他平時就「急人所急,善于濟危解困」,且宋江還有著一肚子謀略,但在晁蓋下山一事上宋江卻沒有想方設法地制止,而是放任晁蓋離去。至于後來與其他好漢之間的推讓,更是走個過場罷了。
另外有書友也表示,宋江的這些小手段和小心思也并非沒人發現,比方說云龍公孫勝就注意到了,不然也不會謊稱探母一去不返。
公孫勝此人從小就喜歡耍槍弄棒,後來拜入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門下。道號一清先生,能夠呼風喚雨,駕霧騰云,因此也被人們稱為「云龍」。
或許是因為有道術加持,能夠讓他知道自己母親的情況,總之公孫勝總是常年云游在外。 後來因為劫生辰綱與晁蓋等人相識,在眾人的邀請下上了梁山。
公孫勝最初很樂意留在梁山,不過在宋江上山后,公孫勝的想法逐漸開始改變。尤其是宋江晁蓋不和以及後來二人又和好如初的那段時間,公孫勝一直非常糾結自己要不要留下來,因為在他看來這兩人之間的氛圍完全不對。
等到宋江當上寨主之后,公孫勝便堅定地認為,不管再怎樣,梁山這趟渾水自己必須跳出去。于是公孫勝對宋江說自己需要回家探望老母,之后便一去不返。
事實上在公孫勝說自己要下山探望母親的時候,宋江便提議讓弟兄們接公孫夫人上山,但公孫勝可能是知道宋江想要以此來留下自己,于是便拒絕了宋江的提議。
沒過多久宋江又表示可以讓自己弟兄陪同探望公孫夫人,這其實也堅定了公孫勝要離開的想法,畢竟如果答應了宋江,到時候母親的住處泄露,宋江會再打接自己母親上山的想法。
最后公孫勝挑了一個誰都沒有注意的時候,獨自一人下梁山,再也沒在梁山上出現過。公孫勝離開梁山之后,一直在四處云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回師門以及母親跟前兒一趟。
後來宋江要攻打高唐 ,公孫勝受請前往助陣,一直到平定淮西后,公孫勝以師父囑托「遇汴而還」為借口離開,回到薊州二仙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一直活到82歲才離開人世,算是一眾梁山好漢中結局最好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