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皇宮里的下人不是宮女就是太監,太監也被稱為宦官,那麼宮女自然就是在宦官前面加個性別標識來區分。女宦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文帝時期。
那時候的女宦官主要是幫處理后宮事物以及照顧皇帝與嬪妃們的生活起居等。但其實那時候女宦官和妃子的界限并不分明,有些女人是身兼數職的,既是皇帝的妃子,同時也是女官。
這樣會造成管理上的混亂,不過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了明清時期。唐朝的時候對女宦官制度進行了規范,明朝時期沿用的就是唐代的制度,女宦官們各執其職,那麼她們具體都做些什麼呢?
在前幾年曾有一段時間大女主的戲非常火,講的都是古代女性在職場勵志成長的戲碼,比如趙麗穎主演的《陸貞傳奇》、劉詩詩主演的《醫女明妃轉》等。
這些影視劇讓我們認識到宮廷當中除了妃嬪和宮女以外,還有女官這種職位。其實從隋唐開始,女宦官就已經成為一種正規職業了,她們之間也是有品階之分的。
從電視里中可以知道,那些女官們為了提升品階而不斷地「宮斗」 。如果可以將女宦官當成一種職位看待,她們為了升職而兢兢業業的工作,若是有朝一日得到皇帝的寵幸,那更是一飛沖天了。
而女宦官的品階能達到正五品或者六品,以明朝為例,朱元璋登基之后為了更好地管理后宮事物,特成立了「六局二十四司」。這是隋煬帝時期開始制定的,唐朝的時候對此進行了完善,到明朝就直接沿用下來了。
所謂的「六局」就是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和尚功局。二十四司則分別為司記、司言、司簿、司樂、司寶、司衣、司飾、司醞、司藥、司供、司輿、司苑、司珍、司彩、司計,這些職位分別由兩人擔任。
還有司闈、司籍、司賓、司贊、司仗、司饌、司設、司燈、司制各由四人擔任。根據所處的宮局不同,她們的職責也是不一樣的。
明朝的「六局二十四司」的設立,對有效管理后宮各項事務都起到了作用。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后宮基本都是由太監負責的,有時候宮女都要屈居與太監之下,任憑他們使喚。
其實這是對古代宮廷人員規范的一種誤解,在后宮里既有太監,也有女宦官,而且他們之間的職責也是不同的。雖然太監已經凈身,但身份上還是個男人,總是出入后廷并不方便。
所以女宦官就能代替太監去處理內廷的事情,畢竟這里面住的都是嬪妃,由女官去伺候的話,也方便許多。而太監大多數集中在外廷,明朝時期他們主要是幫助皇帝與外臣進行溝通的橋梁。
既然女宦官承包了內廷的大小事物,那麼六局當中她們履行的職責就有了明顯的規定。
尚宮局掌管著司記、司言、司簿、司闈,主要負責的區域是中宮,她們的職責就是出納文籍。主要負責記錄皇帝的口諭、將內廷的各項事物記錄在冊,包括皇帝的飲食起居等。
尚儀局管理的是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她們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內廷的各項禮儀和慶典事物。 比如管理宮廷的儀仗隊、舞蹈隊,以及籌辦各種宴會等。
尚服局分管司寶、司衣、司飾、司仗,顧名思義就是掌管皇帝以及后宮妃嬪們每天的起床和睡覺之前事宜。比如皇帝起床的洗漱以及睡覺前的沐浴都歸她們管。還有皇帝和妃子們洗澡用品、上廁所用的馬桶都由尚服局來管理。
尚食局下屬有司膳、司醞、司藥、司饎,意思是只要是入口的東西都歸她們管理。皇帝和妃子的一日三餐,包括飯菜和酒;以及藥方和用藥,還包括宮人們的膳食以及薪炭,她們根據品階不同按規定配備數量。
尚寢局掌管的司設、司輿、司苑、司燈,她們的職責比較廣泛,主要是負責皇帝和后宮日常所用。比如幫皇帝換床單和帷幔、護理輿輦、傘扇等,還有幫種植園苑內的蔬菜水果,熟了要摘下來上呈給皇帝享用,而且還負責晚上幫關門和滅燈。
尚功局下設司制、司珍、司彩、司計,主要負責幫皇帝和后妃制作衣物和頭飾等,并且還幫皇帝掌管珍寶、綾羅綢緞和私房錢。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六局已經將內廷的吃穿玩樂等方面都包含了。那麼女宦官們平常具體都是如何操作的呢?據說明朝時期女宦官的工作中有兩項是太監干不了的,還有一項皇帝都不能看。
作為明朝皇宮內的女宦官,她們美好的一天從伺候皇帝起床開始。早上當皇帝睜開眼睛之后,尚服局的女宦官們就開始登場了,有人幫皇帝穿衣服,整理儀容儀表,有人給皇帝打水洗臉。
講究點的皇帝可能早上還要洗澡,這樣女宦官們就要提前準備好洗澡水,為皇帝沐浴更衣,在洗得過程中還要在旁邊拿著毛巾伺候。
接下來就是尚食局幫準備皇帝的事物,其他局該做什麼還做什麼。到了晚上,皇帝要點妃嬪來侍寢了,那麼尚寢局就要開始在各妃嬪的宮門前點亮燈籠。
明朝規定,皇帝取下誰的燈籠那就由誰來侍寢,到時候尚寢局的女宦官就要將皇帝寵幸妃嬪的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以便于后期查驗。明朝記錄皇帝【房☆事】的是《欽錄簿》,這是皇帝都不能看的。
除此之外,還有兩項工作是太監做不了的,那就是尚宮局出納文籍和尚功局掌管內藏這兩樣事物。因為這兩種工作都需要會識字和寫字,朱元璋為了不讓宦官專權,下令不許太監讀書習字,所以太監無法勝任這兩份工作。
那麼太監日常如何配合女宦官工作呢?比如尚宮局在內宮擬好文書之后,就得交由太監去跑外勤,到朝廷六部去幫辦理。因此明朝時期太監主要是對外。
朱元璋想杜絕宦官專權,可是對著朝代的發展,六局二十四司的職能也被相應地削減,導致後來宦官的手也伸向了內廷,到了后期就出了魏忠賢這樣的專權大宦官。
所以任何制度都要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來服務朝廷,一項制度沿用許久而不改革的話,就容易產生弊端,到時候只能成為侵蝕朝廷的「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