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受限于技術水平,遠程社交是以書信進行,從個人之間的情感到軍國大事的交流,不一而足。尤其后者的最高級別——奏折,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君臣之間的博弈水平,而近幾百年來給我們提供這一視角最多者莫過于晚清中興名臣之首曾國藩。
曾國藩官場沉浮、功成名就的時代恰逢咸豐帝在位,兩個君臣之間就曾在‘書信’往來中斗智斗勇,十分經典。
1850年,道光皇帝歿,咸豐帝登基。自古新帝登基,為了展示新朝新氣象都會頒布政策求言上諭,咸豐帝亦是如此。咸豐登基七天后,頒布求賢才諭旨,各省都可以推舉德才兼備之人。
曾國藩在此之前正是壯志難酬的時候,明了新帝登基是一個上位的絕佳好時期,一時洋洋大筆,先后呈遞了好幾份奏折,希望引起咸豐帝的關注與重視。 但幾個月過去,咸豐帝既沒有召見他,也沒有任何回應,曾國藩感到十分落寞。曾國藩觀察朝中格局,又經過數日思索,他最終決定上奏直言咸豐帝治理朝政的缺陷與不足。
這是一劑很危險大膽的舉措,搞不好引起皇帝震怒,官位一落千丈亦有可能,但這也可能是一個轉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閑職中引得皇帝注意。
但是人生選擇尤其在官場爭斗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孤注一擲的曾國藩于咸豐二年四月上奏了《敬陳圣德三端預防流弊疏》。
在奏疏之中,曾國藩直指咸豐不應該「自矜」,忽視臣子的諫言,這將導致朝政流弊。咸豐帝閱畢后大怒,立即召集軍機大臣,要重罰曾國藩。當年的軍機大臣之首穆彰阿聽完事件經過后,勸解咸豐,曾國藩之所以會這樣指出您的不足,是因為您是一個明君啊,曾國藩只是太愚鈍,言語不當,您應當包容,這樣更能顯現出您的圣明。
經過一番勸解,咸豐皇帝消了怒氣,一冷靜,忽然發現自古以來文官好名,曾國藩這一出戲何嘗不是效仿魏征諫唐太宗,于是,‘于公于私’,竟然不得不笑著下詔嘉獎曾國藩一番。
曾國藩以此劍走偏鋒,在惹怒咸豐后全身而退,然而事實卻是他早已投入穆彰阿門下,成為其門生,也是在穆彰阿的多番操作下,曾國藩不僅在與咸豐帝的第一次博弈中獲勝,還借此奠定了政治資本,十年時間就從翰林院清貴擢升為從二品兵部侍郎,不可謂不高明。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領拜上帝教揭竿起義,后攻入南京,定都改名,太平軍席卷長江以南,清朝告急。此時曾國藩恰逢母親過世,居家守孝。咸豐下令各地官員自行組織團丁以抵抗太平軍肆孽,當時身在湖南長沙的曾國藩也接到了圣旨,咸豐帝只給他三個月假,要他期滿立馬趕赴前線。
曾國藩深知此刻危急,但自從穆彰阿倒台后,他也遭遇了‘清算’,此時恰逢朝廷用人之際,正是好提‘加官進職’之時,他馬上定下了謀劃之策。
三個月過后,曾國藩上奏請求繼續居家守孝,并言前線有我這個人,也不見得有多大益處,少了我,也不有什麼損害。反而是太平軍肆孽,相信以各地官員之英明,必定能很快平定。
反正絕口不提加官進職,但不提者恰恰就是窺探者,曾國藩難道不知各地八旗、綠營腐化不能戰?難道不知各地官員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
不止他知道,咸豐帝自己也知道。
所以,咸豐帝看到了曾國藩的奏折,知道這個官場老油條在和自己提條件,于是置之不理,另行委任他人全權負責團練。既不同意曾國藩繼續居家守孝,也不給他加官進職,大有一副你這個老小子等著瞧,偌大朝廷沒了你難道還不行了?
結果,沒曾國藩還真不行,太平軍攻勢如火,湖南隨之匪患四起,全境告急。
咸豐再次‘私信’要求曾國藩出山。
曾國藩此時上奏言只有位任巡撫,才能堪當大任,治軍籌餉,而我只是一個虛職,怎能服眾呢?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咸豐帝讀后十分氣憤,曾國藩竟在這種要命的時刻還在和自己提條件,但是放眼整個湖南,沒了他能不能撐住?不得已,咸豐帝命令曾國藩全權協辦湖南一省團練,也就是說把一省征兵訓軍剿匪之權給了他,但行政大權仍不放。
曾國藩當然也知道他與先鋒君臣之間定然會有這麼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而軍權恰恰就是他預期要的,拿到了軍權也就達到了目的。而對軍權的染指上,事實證明曾國藩并不「老實」,在分析時局認定團丁無法解決問題后,他很快以訓練團丁為幌子,暗中組建與訓練新型的精銳軍隊——湘軍。
湘軍建立后,在湖南剿匪并與太平軍的各個戰斗中逐漸占據了難以取代的地位,讓咸豐帝不得不認下曾國藩這番「越線」之舉的高瞻遠矚。
但是帝王豈能受欺騙?咸豐帝一看到在湘軍的帶領下,清軍在與太平軍的戰局上初步站穩腳跟,馬上‘急躁冒進’起來下令曾國藩南下,直取安徽,控制長江中下游,以期對盤踞天京一帶的太平軍形成鉗制之勢。
但曾國藩身處戰局前線,又是湘師水陸大軍的領導者,對敵我形勢有著清醒的認知,他知道此時不能貿然出兵,不然必定損失慘重。于是,他上奏一一陳述緣由,直言不能草率進攻,不然必定削減自身實力,不利于后續的戰情。
但咸豐帝讀后,卻只以為曾國藩仍是那個要和自己這個君王各種算計利益得失的官場老油條,不南下取安徽,是要保全他所統領的湘軍,不顧朝廷安危。于是他很是不滿的回信曾國藩,直言不諱的冷嘲熱諷說:「你的能力究竟行不行?你擔此重任,若有能力就如你所言蕩平匪寇,做給我看看」,各種諷刺曾國藩能力不足,不能當重任的申斥語氣,已是不愿和曾國藩扯皮,大有一種「你若辦不成事,給我等著瞧」的意思。
但是,此時的曾國藩歷經人生沉浮起落、艱難險阻,在戰爭血與火的磨礪中早已今非昔比,他的政治水平和權謀手段是真的可以「屠龍」。
于是,看罷咸豐帝的‘私信’,曾國藩非但毫不動怒,反而非常干脆的「認慫了」,上了一封奏折說:「臣自度才力,實屬無能」,又說自己只有一片真誠愚鈍報國效死之心,對太平軍只做得到率領湘軍穩扎穩打,與其將來毫無功績,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現在老實說明,以免被皇帝懷疑不臣、不敵、不敢前進之心,將來治罪。
這番話,曾國藩可謂說透了以退為進的真諦,一箭三雕,即主動承認自己能力不足但仍舊忠誠不改,任勞任怨,還委婉懟了皇帝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指責,刺了一下咸豐帝不懂軍事胡亂指揮的嫌疑,同時,最隱晦處在于點名湘軍除了自己無人能夠統帥。
總之,一句話,現在整個天下除了自己率領的湘軍,還有誰能替朝廷解決掉太平軍?反正我就是這麼‘死皮賴臉’了,你要是覺得可以我繼續干,但我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要是覺得我不行,要治我罪,那我也樂意奉陪。
咸豐皇帝看罷曾國藩這一奏折,史書記載‘默然半響無語’,最后‘置之不理’,也不催曾國藩速戰速決了,一副任由曾國藩自理的態度,由此可見曾國藩之老辣。對比之下,作為皇帝,咸豐皇帝確實沒有足夠的格局與氣魄去認真改變滿清早已變得腐朽的體制,一心固守滿漢之防,不思變通。
作為領導咸豐也是挺無奈的,剛上位就碰到官場老狐貍曾國藩,不僅挨了罵,還得笑臉相迎,給予嘉獎!派他去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吧,又尾大不掉,指揮不動!
反觀曾國藩,從頭到尾都將小皇帝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嘴上說著忠君愛國,實則憑著強大的軍事實力與朝廷叫板!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博弈亦是如此,既要有實力,又需要有強大的智慧支撐,否則很容易成為別人手里的棋子!不管你處于商場,職場或是自由職業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的博弈能力!
曾國藩恰恰是這方面的高手,從一個連續六年落榜的秀才,到十年七遷的官場奇跡!除了他孜孜不倦的自我學習自我提升外,他高明的人際博弈能力也功不可沒!從他與咸豐皇帝的斗智斗勇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