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列國紛爭的時候,涌現出很多杰出的軍事、政治家。他們明爭暗斗,陰謀、陽謀,都被他們玩明白了。
即便是到了現代,再回頭去看古代政治家們,使用的一些手段,仍然拍手叫好。
有些計謀,怎麼都逃不出來,慕容垂受到的金刀計就是這樣一個死局。
東晉十六國時期,在晉朝之外出現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政權,這些政權大多由胡人建立,這段時間又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十六國又可稱為五胡十六國。
那時候東晉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晉朝為了快速恢復人口,破天荒地引進了胡人,結果造成了無法收拾的局面。
東晉大司馬桓溫掌控了朝廷之后,本來想上演一波司馬家曾經的歷史,篡晉稱帝的,結果受到了前燕皇子慕容垂
的重擊,篡位失敗。
慕容垂是個很有戰功的人,十三歲便隨父沙場征戰了,可惜皇族內部爭權。慕容垂的親叔叔出于嫉妒,與太后聯手迫害他,無奈之下只得攜家帶口逃亡。
慕容垂來到前秦,苻堅對其熱情接待,由于聲名在外,苻堅讓他擔任將軍,還給他封了侯,希望慕容垂能協助自己干一番大事業,可苻堅的丞相王猛提出了反對意見。
作為老謀深算的謀略家,王猛深知慕容垂非等閑之輩,絕不可能真心實意寄人籬下,為前秦做嫁衣裳,有朝一日必成禍害。于是天天勸苻堅除掉慕容垂,以絕后患。
但好不容易得了這麼一員大將,苻堅舍不得,無論王猛怎麼勸,他都不同意殺慕容垂。王猛便不再多勸,而是等到合適的機會給慕容垂下套。
370年,苻堅決定發兵伐燕,慕容垂這位前燕皇子,便是個最好的領路人選。王猛便向苻堅請令,讓他派慕容垂的長子擔任參軍,隨大軍出征。
王猛對苻堅說,慕容父子已到我秦國有一段時間了,但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表現,是不是我們太大材小用了。
不如趁此機會,讓他兒子慕容令出征燕國,既讓他有一展手腳的機會,又可以順便考察一下面對故國,他還會不會對我們忠心。苻堅認為妥。
而慕容垂卻犯了難,這不是要陷他于不義嗎?但這坑他必須跳。王猛表示出征后他會多加照看慕容令,這讓慕容垂稍微放下了心,對王猛表示感謝。
接受感謝后,王猛突然又說,就怕貴公子在外不聽我的,請慕容垂給件信物,作管制慕容令之用。
慕容令覺得有道理,便順手將腰間佩戴多年的金刀解下來,遞給了王猛。
這一給,他便完全跳入了王猛給他挖的坑里。
這還沒完,王猛又買通了慕容垂一個親信,讓他去給慕容令傳口信,叫他逃。慕容令想了想,以為父親舍不得看故國亡掉,便找了個理由回到了前燕。
這樣一來,王猛便有足夠的理由,去苻堅面前彈劾慕容垂父子了。果然苻堅大怒,差點殺了慕容垂。
慕容垂這時才明白過來,王猛為何要問他要金刀做信物,但現在渾身是嘴也解釋不清了。
鑒于慕容垂在天下的名聲與威望,苻堅沒殺他。但慕容垂在前秦也完全沒前途了,又驚又怕,決定出逃,可沒逃多遠又被抓了回來。
這次令王猛驚訝的是,苻堅竟然沒責怪慕容垂,而是覺得他心系故土乃有情可原。
但回到前燕的慕容令,就沒這麼好運了,這種叛徒,燕國豈能容他,于是他再次起兵造反,與宗室廝殺,最終戰死。
又被故國害得失去兒子的慕容垂,這回有沒有苻堅命令,他都與前燕結下血海深仇了。
王猛這一金刀計,雖然未能如他所愿殺掉慕容垂,但重創了他,切斷了他對前燕的所有念想。
金刀計環環相扣,慕容垂被牽著鼻子走,一點點邁進陷阱無法自救。如果非要破此計,恐怕只有慕容令意志堅決,除了父親本人當面跟他說,其他人的話或者書信一概不認。
親信說,王猛叫他出征就是要害他,可這的確是王猛的意圖,不用說慕容令心里也是有譜的。
所以,即使對手持金刀信物的親信有所懷疑,慕容令也跳不出這坑。再除非,他對前秦忠心耿耿。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金刀計是根據人的思維心理設下的圈套,有非常完整的邏輯鏈,只要把握住了人的心理,換誰都得被套,躲不開。
且王猛說得沒錯,慕容垂在前秦潰敗之后,復國成功,建后燕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