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人們教育孩子時,總會用一些前人留下來的典故,比如說朽木不可雕也。而扶不起的阿斗也屬于這一類,朽木不可雕也指的是一個人無藥可救,扶不起的阿斗指的則是扶持不起來的人。前者是孔子教育弟子所言的話,后者是因著三國演義給人們帶來的印象,阿斗是三國時期的一位人物。
他的原名為劉禪,也就是劉備的兒子,《三國演義》中的阿斗是一個不思進取整天只知玩樂的君主。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教導也無濟于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還留下樂不思蜀這樣的千古笑柄。所以人們便以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些始終無法扶持成材的人,便如阿斗一般。可歷史上的劉禪,真的有這麼傻嗎?他是否為裝傻呢?
劉禪,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母親是劉備的妾室甘夫人。年幼時期的劉禪可謂是歷經坎坷,還在襁褓之中時,曹操在長坂坡大敗劉備。結果劉備只來得及帶下屬逃跑,把老婆孩子給丟了,幸好趙云及時回來護住了劉禪。五歲那年又差點被繼母孫夫人帶回東吳當人質,
長大之后的路也沒有好到哪兒去,他接手時關羽張飛一類猛將已身亡。劉備還在夷陵之戰中大敗,稱得上是一個千瘡百孔的蜀漢,偏偏諸葛亮治理了沒幾年又開始北伐。北伐連連失敗,所帶來的消耗難以彌補,最終在景耀六年(263年)。鐘會與鄧艾分兵攻蜀的時候,蜀國再也無力抵抗,劉禪只能選擇出城投降。至此,蜀漢滅亡,劉禪被封為安樂公。
在洛陽居住期間,鬧出了千古聞名的「樂不思蜀」,加上三國演義繪聲繪色的描寫。大多人都會認為劉禪不求上進,是一個典型的庸主,不值諸葛亮這樣的名臣為他效忠。可事實上,或許人們一直以來的印象都錯了,從幾點便可看出。首先劉禪接受過很好的教育,為讓他掌握治國的本領,劉備讓他多學《申之》、《韓非子》、《六韜》等書籍。
并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讀,還特意找來伊籍當他的師傅,同時劉備令劉禪學武。作為指導過他的人,諸葛亮是很滿意的,他在《與杜微書》中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其次,劉備的頭腦也很清楚,諸葛亮急于北伐。他便找到諸葛亮,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諸葛亮堅持北伐,提出過反對意見的他,卻全力支持而不是使小性子。直到諸葛亮死亡,劉禪才停止北伐,司馬懿伐公孫淵,他勸蔣琬別犯了諸葛亮的老毛病。魏延造反,卻污蔑楊儀,劉禪一句話便挑出可疑性。魏延身亡后,他也不會一昧否定,反而說明了魏延之前的功勞。再有,看他給五虎將賜的謚號,關羽為壯繆。
張飛為桓侯,趙云順平侯,馬超威侯,黃忠剛侯。 每一個謚號的背后都有代表的意義,壯繆意思為勇猛無敵又忠誠,他希望自己能如父親一般有關羽這樣的好兄弟。其他幾個也是同樣的道理,從謚號便可看出,他對五虎上將都比較了解。一個對將領如此熟悉的人,又如何會傻呢?他給的謚號其中包含的惋惜之意,代表他從來都明白蜀國衰弱的原因之一,他這一代缺乏良將啊。
想要擴大領土,一支強大的軍隊是不可缺少的,勇猛的將領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劉禪稱帝在位時間長達41年,是三國所有君主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而這41年,他獨自執政了29年,很難說全是諸葛亮的輔佐之功。能執政這麼長,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所以從歷史的真相上來看:劉禪絕不是個庸主。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