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然而雖然歷代史學家不斷研究,至今卻依然有著許多不解之謎。比如說當年項羽為何不肯過江東?楊貴妃究竟是被殺還是流亡異國?馬可波羅真的來過中國嗎?
五千年歷史,這類歷史之謎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而要說到明朝最大的懸案。那莫過于建文帝的下落,一場大火燒了宮殿,他究竟是殞命火中還是藏身民間了呢?如果藏身民間,他又去了哪兒?最終的落腳點又在何處?
別人是子憑母貴、母憑子貴,但朱允炆真真稱得上是子憑父貴,他的父親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也是朱元璋最為重視的一個兒子,從朱標出生開始,朱元璋便給予了無限的厚望。甚至在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一登基,便立即定朱標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朱標也不負父親所望,熟讀儒家經典、仁慈寬厚,不管在諸臣還是諸王之后聲望都頗高。
可也是不巧,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的一場疾病,讓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位在世人眼中一向狠厲的帝王痛哭不已,傷心之下,竟然干脆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1398年6月30日,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年輕的建文皇帝毫無國政經驗,不說與他的皇祖父相比,甚至與他那些雄才大略的叔父們都沒法比。
將三位儒家師傅引為心腹,這些人都是書呆子,對問題的分析常常是紙上談兵。結果就是令皇位還沒坐熱的建文帝早早地考慮削藩,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一些較小較弱的藩王采取行動,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接連倒台。下一個目標自然成了燕王朱棣,第一個倒台的周王朱橚還是朱棣的同母弟弟,這可以說是直接逼朱棣造反。
后世沒法肯定朱棣是何時下定決心對抗朝廷,能確定的是在朱允炆放回他的幾個兒子后,他再也沒了后顧之憂。這場靖難之役的結果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處于劣勢的藩王推翻了有巨大優勢的中央,朱棣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人。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在燕兵進京后,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火勢撲滅后發現幾具燒焦的殘骸。
殘骸沒法辨認,有太監說他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但這也只是一家之詞。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當然官方的記載只能說他已死,否則朱棣沒法名正言順的稱帝。然而朱棣即位后,下令搜尋朱允炆,是歷史事實。民間關于朱允炆的下落有很多種說法,這些說法之中大部分都沒有被證實,沒有實際證據。
有專家研究明史后卻認為,這個地方可能是朱允炆的最后落腳點,那便是西南一帶的獅子山。認為朱允炆應當是在這兒出家當了僧人,寺內大雄寶殿的柱子上,還有一幅楹聯: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
這幅楹聯很巧妙,直指朱允炆曾在此為僧,并寄以同情。不光如此,寺廟藏經樓里的配殿,還一度專門供奉過護送朱允炆出逃大臣們的靈位,清朝年間還有祭祀朱允炆的雕像。獅子山當地的許多文獻中,也有關于朱允炆的記載,上世紀九十年代。人民日報曾改報道過關于朱允炆的研究報告,說經過多位專家的考證,已經確認建文帝的最后落腳處就是獅子山。
如果真是這樣那倒是也解了一個歷史之謎,雖然說皇位沒了,人還活著也是好的。另外民間有種說法認為,在朱棣登基后的幾十年時間中,他花了很長時間大量的精力尋找過朱允炆。後來也找到過,最終卻還是放了他一條生路,不再提及。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