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8日,中秋節的前夜,在洛杉磯的一所公寓內。
一位體態瘦的老太太,安詳地躺著,旁邊是一疊展開的稿紙和一支未合上的筆。
這位逝去的老太太,就是風靡華文世界的才女張愛玲。她曾經對自己說:反正你自己將來也沒有好下場。
不知道是否應了她這句話,很難想象一個人,連對自己都如此冷漠。在異國他鄉,躺在冰冷的地板。也許是受了太多的傷害,才會對未來如此絕望。
回顧她的一生,原生家庭的傷害,始終存在,到頭來也算是個可伶人。要了解張愛玲的人生,要從她的童年說起。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名門望族。她的到來,沒有改變家庭不和的局面。父母整日爭吵,父親尋花問柳,吸食鴉片,母親一心想逃離。
4歲時,母親借口小姑子出國需要監護人,便偕同小姑子一起出洋。
10歲那年,父母兩人的感情也走到了盡頭。兩人失婚,母親再次出國,張愛玲姐弟跟父親生活。
父親後來娶了繼母孫用蕃后, 有次張愛玲和后母發生沖突。 后母罵了她,還打了她一巴掌。后母還去找父親告狀,父親上來不分青紅皂白,對張愛玲一頓拳打腳踢。邊打邊喊著: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打完后,將張愛玲軟禁在樓下的空房間里,不準任何人探望。直到張愛玲生了病,仍不給她請醫生,不給她吃藥,眼看著病情一天天加重。
直到最后,他擔心萬一出事,他要背負害死女兒的壞名聲。趁著繼母不注意,給張愛玲注射消炎的抗生素藥劑。
父親原本是孩子眼中的英雄。如今,反而成為傷害她的人。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留下充滿暴力的傷痕,直到長大也忘不了。小的時候,沒有能力反抗。直到長大,她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去對抗。
而親生母親這時又在哪里呢?偶爾回國,卻熟視無睹。她看不見女兒的可伶,看不見女兒的才華。
在香港大學時,張愛玲的老師,給了她8百塊錢作為獎勵。她急沖沖的拿回家給母親黃逸梵看。換來的是一句冷冰冰的,「放在那里。」
過了兩天,這筆錢不見了,被母親輸在了牌桌上。她的才華,在母親眼里不值一提,如同垃圾一般,丟在地上。 她還有什麼可失去了呢?父母的形象,在她眼中一點點消失。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一個是父親,另一個是母親。而在張愛玲面前,父親代表的是暴力,母親則代表著冷漠。
幼年沉重的心理創傷,扎根在她的潛意識中。失去了溫暖的親情,換來的只有冰冷的過往。童年的悲慘讓她長大后,同樣學會了以冷漠待人,就連文字都是冷冰冰的。
她說: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
小時候和父母相處的模式,成為她長大面對世界的活法。
放眼望去,她對周圍的人,大多抱著懷疑甚至是冷漠的態度。這樣的待人處事,讓她失去了朋友、家人,最終只能孤單一人。
她極力想擺脫和父母的聯系,也想如同神話傳說中的哪吒那般,削骨還父削肉還母。
所以母親病危時,想見她最后一面,都被她拒絕了。
可,親情可以斷絕,但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卻要背負一生。
很多時候,父母不會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的時候在父母的暴力下長大,長大后就會變得極其不自信。
小時候父母的漠不關心,長大后就不懂得如何愛人。
多少人掙扎了一輩子,都逃不出原生家庭這個怪圈。
張愛玲亦是如此。
她明明如此討厭父親,在選擇丈夫時,還是留下了父親的烙印。
張愛玲曾揚言,「我嫁人,就必須要嫁比我大十五歲以上的老男人」
第一任丈夫,她選擇了胡蘭成。一個比張愛玲年長14歲的男子。
那年張愛玲24歲,他38歲。胡蘭成跟父親一樣風流成性,有過三任妻子。
張愛玲還是選擇了他,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張愛玲以為結婚后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卻沒想到是胡蘭成一而再,再而三的變節與出軌。
無奈之下,張愛玲只好與胡蘭成失婚。
第二任丈夫,她選擇了65歲的德藉劇作家賴雅。
那年張愛玲36歲,他65歲,大了29歲。
張愛玲與賴雅結婚還不到三個月,賴雅便中風了。張愛玲一邊照顧賴雅,一邊拼命創作維持生計。
這樣的生活持續11年,直到賴雅去世,她再次孤單一人。
在余下的時光里,獨居洛杉磯,被人流傳她穿紙做的衣服。深居簡出、閉門謝客,不于外界的人來往。這次她徹底關閉自己的心門,才會直到她過世七天,才被人發現。
最后留下的,只有她的作品。
而她的作品,如同她人生的縮影。
在小說《傾城之戀》中,上海富戶養女白流蘇因失婚回娘家住。遭到哥嫂白眼,只得考慮再嫁。
經徐太介紹,流蘇認識了剛從英國回來的范柳原。而范柳原是個風流的男人,兩人的婚姻不是愛情的結果,而是香港的物欲橫流成全了他們。
而《金鎖記》中的七巧,的婚姻完全是她的哥哥受金錢的驅使,自己作主將她嫁入姜家。
......
她把自己不幸的童年,用小說的形式,寫進別人的故事里。從她的文字中,可以讀出來自原生家庭的不幸和悲涼。童年的經歷,讓她受到了無法愈合的創傷。也許她從來都沒有忘記,只是把她埋到心底的最深處。
在良好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舉手投足間,充滿著自信。而那些生在糟糕家庭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卻少不了磕磕絆絆。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和原生家庭和解。
可張愛玲,她不曾放過他人,也不曾發過自己。在75年的人生里,她都無法和原生家庭和解。
令人惋惜,也造就了自己的晚年凄慘。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而有的人能走出去,有的人一輩子走不出來。愿遭受原生家庭傷害中的人,都能夠走出來,與原生家庭和解。不是原諒他們,而是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