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中,受封建思想的限制和影響,男尊女卑一直是整個社會的基調。尤其是到了明清年間,這種思想更是愈發嚴重。
不過古代歷史上,有著贅婿身份的男人,其實際地位是否也處于「優勢」?就像現如今諸多小說描繪,贅婿不僅在生活上自由自在,甚至還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女方家庭的資源。
事實上,真實歷史上的贅婿,和小說中的描述,完全不是一回事。倘若男性真的選擇成為贅婿,那麼他的結婚對象,也不可能是某個家族中的嫡出子女,頂多為庶出。
更重要的是,贅婿在婚后將要面對的現實,不是女方家族的善解人意,更多的是看輕和嘲笑。即便這種情感不會輕易表露出來,但日常生活在一起,又如何能感受不到呢?
那古代男性一般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成為贅婿呢?所謂贅婿,本身帶有抵押和放貸的含義。因此,古代真實的贅婿,其本質上就是將自己抵押給了其他人家。
說好聽點,有「婿」字結尾。可要說的實際一點,其實也就是「家奴」。成為女方家族生育工具,并幫助女方家族開枝散葉,這就是贅婿最大的價值。
當然,歷史上也有因為父母或者原生家庭突遭變故,所以男方不得不成為贅婿的情況。可這又如何?結果遠比原因更加重要。
當某個古代男性成為贅婿的那一瞬間,他的整個社會地位,就和古代女性進行了對調。
甚至如上述所言,最終以贅婿身份進入女方家族之中,連這個家族的庶出女兒,也不會對贅婿有什麼好臉色。
原本自身的處境就已經十分尷尬,現如今又有了贅婿丈夫。雙重的打擊讓人難以接受,女性對男性的埋怨,也會因此升級。
現如今不少人觀看相關小說后,開始羨慕贅婿的實際生活,幻想也能穿越到某個大家族中,以自身才能,逆天改命,可這根本就不現實。
只要頂了贅婿的名頭,無論有怎樣的才能,古人都會看輕。
當然,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贅婿,是否都曾被人看輕和瞧不起呢?其實也不盡然。
像西漢開國宰相陳平,年輕時就給家鄉地主大戶張負的孫女,當過贅婿。而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張負發現自家這位贅婿,不僅相貌堂堂,并且才能還十分出眾。
相較于自家兒子,贅婿陳平不知優秀了多少倍。于是張負決定全力資助陳平,幫助陳平結交更多的豪杰,了解更多的學識。倘若沒有張負,多半也就沒有后來的陳平。
不過陳平一例,也算得上中國歷史上極其少有的風光贅婿了。其他各個朝代中的贅婿,大多都遇不到什麼好的生存環境。
首先是距今最久遠的春秋戰國時期,彼時贅婿的社會地位,幾乎可以用殘酷來形容。一旦某人成為贅婿,不僅田宅會被奪走,本人被肆意虐待,他的子女也會受到他的影響,抬不起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贅婿」一詞,便是春秋時期各國人民眼中的賤民。有了這個名號,人生也算是看不到希望了。
隨后便是漢朝,相較于春秋時期而言,漢朝的贅婿身份,其實本質上已經算不得贅婿,更像是奴隸。
史學家們就常常難以理解,分明沒有「嫁」到女方家里,怎麼還有了「婿」的稱號。陳平是個特例,縱觀漢朝數百年國祚,也僅僅只出了一個陳平。
在漢武帝時期,每當戰爭爆發,贅婿都會被送上一線戰場。士兵傷亡冊上,少不了有著贅婿身份的人,可榮譽獎勵,一次也無。
再往后,唐宋元明清等等,贅婿的社會地位也從來沒有發生變化。甚至較之于唐朝年間貴婦人間流行的男寵,贅婿身份地位還要更低。
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古代社會如此看輕贅婿呢?甚至已經到了仇視的地步。
答案很簡單,關鍵也就在封建社會時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太過根深蒂固。當這種社會思想定型,贅婿的出現,其實就是在和所有人的共同認知,唱反調。
無論有意還是無意,這都是對社會制度的挑戰。國家君王不會高興,百姓也不樂意接受,贅婿的人生如此悲慘,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