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皇后作為皇帝的原配,是一國之母,不可輕易廢立。特別是清朝的皇后,都是滿蒙貴族出身,背后有強大的娘家勢力做支撐,即使皇帝想廢后,出于政治權衡的需要,也不得不罷手。
可是年輕氣盛的順治皇帝卻不管這些,執意要將皇后孟古青廢掉。孟古青做了什麼惹得順治如此厭惡?她被廢之后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孟古青姓博爾濟吉特,名為額爾德尼本巴,意為珍寶瓶。她的父親博爾濟吉特·吳克善是蒙古科爾沁部的親王,她的姑姑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有個更響亮的稱呼,叫做孝莊文皇后(孝莊太后)。
作為草原上的公主,當朝太后的親侄女,孟古青身份尊貴,從小嬌生慣養,年僅六七歲就被指婚給剛剛登基的順治皇帝。
在順治皇帝十四歲那年,孟古青與他舉行了婚禮,被冊封為皇后。在天下人眼里,這對年輕的帝后是天作之合,理應琴瑟和鳴,攜手共度一生。
畢竟論身份,孟古青是蒙古公主,又是太后侄女,十分高貴;論相貌,孟古青的美貌有目共睹,《清史稿》中稱 「后麗而慧」;論親疏,孟古青甚至是順治的表姐,兩人之間就算不能產生愛情,起碼也該有親人之間的理解與包容。
可偏偏順治就是不喜歡這位皇后表姐,甚至對她十分厭惡。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順治帝崇尚節儉,而出身高貴的孟古青的生活卻十分的奢靡,當上皇后之后,更是講究排場,鋪張浪費,惹得順治帝不快。
其次,從小被寵到大的孟古青愛使小性子,見到順治寵幸后宮其他妃子還會嫉妒,會暗中使絆子對付其他妃嬪,后宮紛爭讓順治不堪其擾。
從後來董鄂妃寵冠六宮的表現來看,順治喜歡的應該是溫柔賢淑、生活節儉、善良大方的女子,與孟古青的性格截然相反。
當然,性格上的缺陷還不足以鬧到要廢后的地步,最讓順治難以忍受的是,孟古青是多爾袞替他安排的皇后,多爾袞和孟古青之間疑似存在著義父義女之類的關系。
順治六歲登基,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孝莊太后和攝政王多爾袞手里。年輕的順治一心想要掌握大權,擺脫多爾袞的控制,恨屋及烏,對身邊這個多爾袞安排的眼線皇后也沒有什麼好感,即使兩人成婚之時,多爾袞已經在狩獵途中死去。
多重因素的疊加讓順治對孟古青見而生厭,心里漸漸生起了廢后的念頭。但皇后的廢立甚至會影響政局的穩定,關乎國本,豈能兒戲?
順治的曾孫乾隆也曾動過廢后的念頭,他的繼后烏拉那拉氏出身上三旗,端莊賢淑,與他是少年夫妻,一路扶持走來,雖然乾隆對她沒有偏寵,但還是感念過去的情分將她封為皇后。
誰知封后之后,帝后相看生厭,積怨頗深,在南巡途中,不知兩人發生了什麼矛盾,剛烈的烏拉那拉氏竟在乾隆面前自行剪發。
按照當時的習俗,只有父母或丈夫去世等大喪才會剪發。這一舉動無疑是對乾隆皇權與夫權的極大挑戰,氣憤至極的乾隆將烏拉那拉氏打入冷宮,死后的喪葬規格比普通妃嬪還不如,可見乾隆對她的怨恨之深。
可即便如此,乾隆仍然沒有將烏拉那拉氏廢掉。反觀順治這邊,孟古青不過是生活奢靡,氣量狹小,沒有大的過錯實在犯不著鬧到廢后的地步。可是年輕的順治帝十分叛逆,成親后兩年,他就迫不及待要廢后。
這一行為當然遭到了孝莊太后的極力反對。作為順治的母親、孟古青的姑姑,無論是為了大清的利益還是為了科爾沁部的將來,孝莊太后都不愿意看著兒子和侄女的婚事告吹。
可是當倔強的順治為了廢后一事不吃不喝甚至大病一場時,作為母親的孝莊太后終于沒能堅守住原則,對此事松了口。
太后松口之后,順治還要面對朝中的文武百官的勸說。
他們有的是與科爾沁部交好,有的是為大清江山的穩定考慮,都不約而同的對廢后持反對意見。而順治不動如山,以皇后「無能,故當廢」一條與群臣辯論整整十五天,終于讓朝臣們繳械投降。
順治十年八月,年僅十六歲的順治皇帝終于如愿將孟古青的皇后之位廢除,將她貶為靜妃,幽居于側宮。
此后,在清朝的史料典籍中就再也找不到有關孟古青的記載。但是在清朝的藩屬國朝鮮,卻有關于孟古青被廢之后的記載。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孟古青被廢之后,被父親吳克善接回了蒙古科爾沁部。當時,孟古青已有身孕,十月懷胎之后,在科爾沁草原上誕下了一個男嬰,而且生下的孩子聰明有賢德。
清朝聽說了這件事,以皇室血脈不可流落民間為由,向科爾沁部索要這個男嬰,結果吳克善拒絕了清朝的要求,甚至不惜兵戎相見。
站在孟古青角度,這個故事充滿了復仇的快感,但其真實性很低。首先,孟古青被廢之后仍居于妃位,清朝的妃子必須居住于皇宮,被接回娘家之事前所未見。
其次,順治和孟古青成婚后不久便分居了,分居兩年之后孟古青才被廢,所以孟古青懷有龍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后,吳克善為了外孫出兵一事更是無稽之談。吳克善不過是科爾沁部的親王,女兒被廢時尚且無力阻止,清朝大兵壓境又如何能抵擋呢?
綜上所述,《李朝實錄》中的記載可信度極低。孟古青的結局,極有可能是凄慘地死于宮中,生前身后都為歷史所遺忘。
做為清朝唯一的廢后,孟古青雖然有獨一無二的名頭,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傳奇經歷。
與其說是孟古青跋扈的行為與善妒的天性造成了廢后的結局,不如說是順治的少年心性與固執的性格造成了孟古青一生的悲劇。
被廢之后,孟古青從順治的生活中消失,也從清朝的史料中消失,但她曾熱烈活過的身影,永遠不會在歷史中褪色。